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清武

作品数:62 被引量:249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成像
  • 11篇影像
  • 11篇细胞
  • 8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磁共振
  • 6篇影像学
  • 5篇MSCT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肿瘤
  • 4篇细胞癌
  • 4篇病变
  • 3篇血管成像
  • 3篇影像特征
  • 3篇造影
  • 3篇螺旋CT
  • 3篇结核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肝细胞

机构

  • 58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
  • 2篇哈佛大学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漯河市中心医...

作者

  • 58篇吴清武
  • 43篇窦文广
  • 38篇岳军艳
  • 30篇陈杰
  • 13篇梁长华
  • 12篇朱止平
  • 6篇胡莹
  • 5篇杨瑞民
  • 4篇韩东明
  • 4篇户彦龙
  • 4篇陈阳阳
  • 4篇李强
  • 4篇李美霞
  • 3篇王清华
  • 3篇陈希妍
  • 3篇孙凤霞
  • 3篇王娟
  • 3篇王东东
  • 2篇周凤梅
  • 2篇张健

传媒

  • 4篇中国CT和M...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外医疗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肝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结核患者CTU成像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肾结核患者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的影像学特点,为肾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1-12-2020-06-3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U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诊断肾结核为金标准,分为肾结核组(42例)和普通泌尿系感染组(3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肾结核CTU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结核组患者的部分CTU特征明显高于普通泌尿系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肾体积缩小(χ^(2)=11.375,P=0.001)、肾脓肿(χ^(2)=40.386,P<0.001)、肾盏或肾盂壁增厚(χ^(2)=16.473,P<0.001)、输尿管壁增厚(χ^(2)=31.780,P<0.001)和膀胱壁增厚(χ^(2)=4.619,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脓肿(P=0.002)、肾盏或肾盂壁增厚(P=0.043)及输尿管壁增厚(P=0.024)等的影像表现与肾结核有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肾脓肿、肾盏或肾盂壁增厚及输尿管壁增厚等可为肾结核的诊断提供依据。
李培恒胡莹王东东吴清武窦文广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肾结核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影像学特点
动脉造影在骨折术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溶栓治疗的应用
2010年
目的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造影在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溶栓方法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10例骨折术后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均行骨折内固定术,其中1例骨折内固定并血管吻合术后形成,通过造影确定栓塞的程度、范围、部位后,在抗凝的同时用尿激酶溶栓,开通后常规口服抗凝剂3个月。结果 10例急性形成的血栓均溶解,患肢远端血运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形成的血栓通过造影明确栓塞的部位、程度、范围。然后采取急诊溶栓措施可有效地解除动脉闭塞。
吴清武岳军艳窦文广
关键词:骨折术后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多CT征象量化联合分析对肺结节(肿块)性质判定的临床研究
岳军艳窦文广朱止平陈杰吴清武李美霞户彦龙梁长华
MSCT的后重建技术在显示腰骶神经中的价值
吴清武岳军艳窦文广
螺旋CT在PCI术后支架再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将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运用16层CT造影跟踪技术进行检查,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行评价及临床分析。结果 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有7例占23.3%的患者出现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再狭窄。轻度狭窄4例占57.1%;中度狭窄3例占42.9%;无重度狭窄患者。结论螺旋CT在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方面是比较可靠和可以信赖的。
吴清武岳军艳刘辉李强周凤梅
关键词:16层螺旋CT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
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大小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大小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42例眶内球外与眼环相关病变,根据其与眼环的夹角可分为与眼环成锐角10例及成钝角病变32例,且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计算该分类方法对眶内球外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该分类标准对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66.7%、100%、100%和84.4%;AC为88.1%。结论按与眼环夹角大小对眶内球外病变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定性诊断,眼环外病变与眼环成锐角的为良性肿瘤,而与眼环成钝角的病变,多为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
窦文广岳军艳吴清武陈杰王清华
关键词:眼眶夹角良性肿瘤炎性病变
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阴影表面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处理等后处理。结果25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清武陈杰窦文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主动脉夹层
CT和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价值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8年2月的67例高危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观察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对比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67例患者中共有36例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CT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与肌肉等密度、斑片状囊变坏死区、条状钙化、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明显强化的迂曲血管;MRI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有:T1WI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或高信号、肿瘤内囊变等;CT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大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诊断该病的AUC分别为0.702、0.891,约登指数分别为0.61、0.97。结论:CT和MRI诊断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且均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其中MRI的诊断价值较高。
吴清武陈杰岳军艳窦文广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特点
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在房颤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治疗中应用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行房颤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术前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3D打印技术者有32例,记为观察组,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者有28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消融治疗中应用基于CT数据的3D打印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花费与并发症发生率。
吴清武陈杰岳军艳窦文广
关键词:CT数据
一种放射投影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投影系统,三轴联动传动装置设置机体上方,多模探测器设置在三轴联动装置下方,检测平台设置在多模探测器下方,控制台与三轴联动装置和多模检测器连接。按键组、报警器与机体显示屏放置在机体上方位置,控制台显示器,...
任继鹏尹宏磊吴清武李合朋翟战胜郑建韩东明岳巍闫瑞芳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