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昕

作品数:22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制造业
  • 4篇实证
  • 4篇实证研究
  • 4篇全球价值链
  • 4篇零部件贸易
  • 4篇价值链
  • 4篇分工
  • 3篇引力模型
  • 3篇全球价值链分...
  • 3篇零部件
  • 3篇价值链分工
  • 3篇服务业
  • 3篇附加值
  • 3篇产品内分工
  • 2篇对外直接投资
  • 2篇业内贸易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制造业服务
  • 2篇制造业服务化
  • 2篇区位

机构

  • 14篇天津外国语大...
  • 10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1篇周昕
  • 4篇牛蕊
  • 3篇郑昭阳
  • 2篇郑妍妍
  • 1篇李磊
  • 1篇吴书瑶

传媒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2篇国际经贸探索
  • 2篇国际商务(对...
  • 2篇亚太经济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财经论丛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经济评论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上海对外经贸...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间服务投入、中间产品贸易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采用WIOD(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数据库中1995—2009年中国16个制造业部门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间服务投入和中间产品贸易对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为:中间服务投入对高技术劳动力使用存在替代和促进两种相反的作用。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替代制造业部门高技术劳动力投入。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会促进制造业分工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减少总体上会增加高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中间服务投入的增加则会加强中间产品贸易对于高技术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周昕牛蕊李磊
关键词:中间产品贸易
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深化:理论和实证研究
2020世纪60年代臵90年代,“雁阵模式”在东亚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并创造出所谓“东亚奇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运输成本的下降,国际分工不断深化,逐渐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以及产品内分工发展。仡在东...
周昕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引力模型
文献传递
中国产品内分工的区域化与全球化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采用全世界范围内40个经济体作为总体样本,9个东亚经济体作为东亚区域性样本,并将总体样本按照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组样本,分别对其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零部件进口仍然具有区域性特征,零部件出口则更趋于全球化。生产者服务进口促进了中国产品内分工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从收入等级来看,区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对马来西亚和泰国的零部件进口方面。生产者服务进口则大大降低了中国与该收入等级零部件贸易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分析认为,中国零部件贸易的区域分布变化源于中国的加工贸易升级以及东亚生产网络的技术结构演变。由于生产者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东亚生产网络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未来中国的产品内分工将更加趋于全球化。
周昕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零部件贸易
全球价值链分工如何影响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基于我国制造业部门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框架,以我国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采用WIOD和TIVA数据库1995~2009年的数据,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提高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最为显著地推动了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升,而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的提高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来自国内服务业部门的中间服务投入更明显地降低了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相对工资。
周昕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部门制造业服务化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业比较优势:核算与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在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本文采用服务业附加值出口的RCA、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服务业RCA三项指标,基于OECD-Ti VA的附加值贸易数据对2005~2015年13个服务行业进行研究,通过三项指标的核算与比较综合评估分析我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状况。结果表明,由于未能核算包含在其他行业出口中的服务业附加值,传统RCA指标总体上低估了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以服务业附加值出口的RCA核算,金融保险业是我国2015年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也是2005~2015年间比较优势提高幅度最大的服务业,在G20中已居于前列。以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收入的RCA核算显示,我国各项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都呈比较劣势,我国制造业部门在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获得相对较多的价值链收入,服务业部门获取的价值链收入也在增加。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间接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获取,2015年金融保险、运输仓储、电信业、膳宿业和艺术与文化娱乐五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2005~2015我国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RCA迅速提升,也带动了各服务业附加值出口RCA的提高。
周昕
关键词: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全球价值链分工制造业服务化
高等外语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特色建设的措施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的今天,外语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明确办学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是外语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外语类高校国经贸专业的办学特色优势与劣势,凝练外语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特色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外语类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通过师资队伍培养、校地互动机制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措施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优势鲜明的办学特色。
牛蕊周昕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办学特色
产品内分工、距离与生产网络区位优势——基于2000~2009年中国零部件进口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理论出发,在"华盛顿苹果效应"的贸易成本假设下,研究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文章选用2000~2009年中国对41个国家(地区)的零部件进口数据,通过面板引力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自高收入国家的零部件进口受距离影响较小,而来自低收入国家的零部件进口受距离影响较大。在生产网络中,距离因素对于其中各个环节存在不对称的影响。本文也由此说明低端生产环节之间的临近是东亚生产网络区位优势的主要来源。
周昕牛蕊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零部件贸易引力模型
东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近年来,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2-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东亚的主要贸易形式。在各类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且提高最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在于东亚地区产业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基于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的产品零部件贸易的迅速发展。
郑昭阳周昕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零部件
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G-L指数及发展原因分析被引量:21
2007年
近年来,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2-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贸易形式。在各类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且提高最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在于东亚地区产业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基于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的产品零部件贸易的迅速发展。
郑昭阳周昕
关键词:G-L指数零部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被引量:4
2006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自2001年开始启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政治因素,尤其是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都有利于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相似,贸易替代性较强,这种南南型的自由贸易区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周昕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CAFT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