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鹏

作品数:24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腰椎
  • 7篇后路
  • 6篇融合术
  • 6篇椎管
  • 5篇韧带
  • 4篇颈椎
  • 4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前路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融合
  • 3篇疗效
  • 3篇内固定
  • 3篇颈椎病
  • 3篇棘上韧带
  • 3篇脊柱
  • 3篇关节镜
  • 3篇成形术
  • 2篇单开门
  • 2篇导航

机构

  • 24篇漯河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4篇周鹏
  • 19篇王海蛟
  • 19篇李玉伟
  • 15篇崔巍
  • 5篇张生
  • 5篇张永辉
  • 4篇王齐超
  • 4篇王玉记
  • 3篇许冰
  • 3篇崔同军
  • 3篇冯亚民
  • 3篇王增民
  • 3篇温艳
  • 3篇谢广田
  • 2篇肖素红
  • 2篇周静
  • 2篇马培栋
  • 2篇任彩虹
  • 2篇严晓云
  • 1篇鲁秀平

传媒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7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结果该组42例,随访28例,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38个月,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关节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腘窝囊肿的同时,又处理了关节内疾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马培栋王海蛟王齐超周鹏鲁秀平王玉记
关键词:关节镜内引流术
改良椎板回植技术在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3例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8例;年龄21~78岁,平均47.3岁。病程6~53个月,平均32.5个月。肿瘤位于C1、C2之间。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6例、脊膜瘤3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术中保留棘上韧带的连续性,在椎板外缘切开后掀起椎板韧带复合体显露椎管,切除椎管内肿瘤后椎板回植固定。手术前后于三维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并记录颈椎总体旋转度。结果手术时间117~226 min,平均127.3 min;术中出血量190~890 mL,平均227.8 mL。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椎动脉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16.9个月。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无复发,椎板无移位,内固定物无松动、移位,无继发椎管容积减小。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获优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84.6%;手术前后ADI、颈椎总体旋转度及N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改良椎板回植技术治疗上颈椎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结构,较好地保持了颈椎稳定性。
李玉伟王海蛟严晓云崔巍周鹏
关键词:上颈椎椎管内肿瘤棘上韧带椎板回植
长托宁取代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冯亚民许冰王增民任彩虹周静崔同军周鹏肖素红
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在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行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的23例腰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采用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线片、CT及MRI结果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23例患者人均回植椎板数1~4个,平均2.2个。手术时间为(77.2±22.7)min,范围为67~146 min;术中出血量为(127.0±32.6)mL,范围为90~290 mL。所有患者肿瘤均切除完整,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补充电解质及切口局部加压处理后切口愈合。未出现脊髓损伤、硬膜外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升至(23.22±2.47)分,与术前[(11.85±1.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05,P<0.001)。其中疗效优10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2.6%。影像学指标方面,末次随访时腰椎前曲角(LLA)为(51.58±2.39)°,与术前[(52.24±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505)。影像学结果示肿瘤未复发,同时腰椎无滑脱不稳、椎板无移位、椎管容积未缩小。结论采用保留棘上韧带连续性的椎板回植技术治疗腰椎管内良性肿瘤可恢复腰椎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具有无骨量丢失、术后腰椎曲度维持良好的优点。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凡刘源昊徐静宜杨恬甜
关键词:腰椎椎管内肿瘤棘上韧带
利用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椎体皮质骨破坏的胸腰椎转移癌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是一种姑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方法,但是对于椎体皮质骨较大范围缺损(≥1/3)者容易出现骨水泥渗漏,所以胸腰椎转移癌椎体皮质骨后缘不完整是椎体成形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目的:观察应用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皮质骨破坏胸腰椎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椎体皮质骨破坏的胸腰椎椎体转移癌患者,男10例,女11例,年龄42-87岁,均接受骨填充网袋行椎体成形治疗,术后行局部病椎放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 d、6个月时,拍摄X射线片测量病椎前缘高度,利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变化。研究获漯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H-KY-2013-002-117)。结果与结论:①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见骨水泥注入骨填充网袋过程中,当骨填充网袋逐渐膨胀至一定程度时骨水泥呈线样通过网孔向周围骨松质渗出,进入骨小梁,同时椎体高度一定程度抬升;②术后随访6-21个月,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前方、椎间盘或椎管内,无血管栓塞、肺栓塞及伤口感染等情况;③21例患者术后3 d、6个月的病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④结果表明,对已经失去彻底切除病变机会的胸腰椎转移癌患者,即使存在椎体皮质骨的广泛破坏(占整个椎体皮质骨的1/3以上),仍然可以行骨填充网袋的椎体成形治疗,该治疗的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减轻局部疼痛、维持椎体的高度、延迟椎体塌陷与避免骨水泥渗漏。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程效伟胡冰涛李凡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
不同年资医师在O臂机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资医师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方法根据是否应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和置钉医师年资不同将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98例患者分为A组(低年资医师使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置钉,25例)、B组(高年资医师使用O臂机导航S8系统辅助置钉,24例)、C组(低年资医师使用C臂机辅助置钉,23例)、D组(高年资医师使用C臂机辅助置钉,26例)。记录置钉数量、置钉时间、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及置钉准确性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2(11.7±9.3)个月。共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392枚,其中A组100枚,B组96枚,C组92枚,D组104枚。置钉时间C组均长于A、B、D组(P<0.05),A、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评分C组均低于A、B、D组(P<0.05),A、B、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应用O臂机导航S8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低年资医师的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缩短置钉时间。但对于高年资医师,使用O臂机导航S8系统和C臂机辅助置钉的置钉准确性相当。
李玉伟李修智崔巍周鹏李程效伟李凡
关键词:腰椎椎弓根螺钉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O-arm导航、3D打印导板及C型臂X线机辅助下寰枢椎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对比分析O-arm导航、个体化3D打印导板、C型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15~59岁(46.2±10.0岁).根据置入寰枢椎螺钉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应用O-arm导航辅助下置钉,11例)、导板组(应用3D打印导板指导下置钉,15例)、透视组(依据解剖标志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21例).统计三组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置钉成功率、螺钉置入精准性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20.7±11.1min、20.0±1.1min和225.8±25.6ml;导板组分别为97.5±9.0min、15.8±1.9min和162.7±18.5ml;透视组分别为121.0±12.8min、19.4±2.1min和239.0±24.5ml,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88枚,导航组44枚、导板组60枚、透视组84枚.导航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100%(44/44),导板组为93.3%(56/60)、透视组为80.9%(68/84),导航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导航组0、1、2、3级置钉分别44、0、0、0枚,置钉准确率为100%;导板组分别为59、1、0、0枚,准确率为98.3%;透视组分别72、6、3、3枚,准确率为85.7%,透视组置钉准确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透视组有3枚螺钉进入椎动脉孔,但术后均无脑缺血等相关表现.透视组术后2例患者出现枕颈部疼痛,分析原因为术中刺激C2神经根,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脱水剂治疗后症状缓解;导航组与导板组均未出现术后枕颈部疼痛.三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或深部感染.结论:O-arm导航及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下置入寰枢椎螺钉均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优于传统的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徒手置钉技术;O-arm导航技术在寰枢椎的一次性置�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严晓云效伟
关键词:寰枢椎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融合术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对比是否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的椎板开窗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腰椎融合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下腰椎单节段退变性疾病行腰椎融合术并随访10年以上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5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病程、病变节段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前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JOA下腰痛29分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7年,平均12.6年。A组3例(9.1%)、B组5例(8.9%)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9)。两组均无感染、神经根损伤及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得椎间融合,A、B组融合时间分别为(3.4±1.2)、(3.7±1.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0,P=0.676)。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手术前后腰椎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772),B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较术前显著丢失(t=14.920,P=0.000)。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及腰椎前凸Cobb角均优于B组(P<0.05);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7,P=0.828)。A、B组分别有3例(9.1%)和21例(37.5%)出现A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9,P=0.004)。结论两组均有满意的远期临床疗效,但在维持腰椎前凸和减少ASD发生率方面,保留PLC的腰椎融合术优于切除PLC的全椎板切除腰椎融合术。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周鹏李程效伟胡冰涛李凡
关键词:后方韧带复合体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
过伸体位下球囊多点扩张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过伸体位下球囊多点扩张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2月—2014年9月行PKP的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操作方法分为两组,过伸体位下多点球囊扩张行PKP的患者为观察组(36例),单次球囊扩张行PKP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2.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48.3±5.1)min、放射暴露时间(4.6±1.7)min、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9%(5例),对照组手术时间(41.9±3.7)min、放射暴露时间(4.1±1.2)min、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4.3%(6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为(5.8±0.5)ml,大于对照组的(3.1±0.5)ml(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相对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多点扩张行PKP,与普通PKP比较,在不明显延长手术操作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不增加骨水泥漏发生率的前提下,能够使新鲜椎体骨折复位有所改善,可部分改善后凸畸形,低压下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
李玉伟王海蛟崔巍李程周鹏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型术椎体骨折手术中并发症
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在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中的意义及探讨
目的:评价急诊直视气管插管在猝死患者CPCR中的意义。方法:对强化普及急诊直视气管插管术前后(2002-2003年)急诊科与麻醉科气管插管时间统计比较、不同插管时间CPCR效果比较。结果:经强化气管插管培训后经急诊科急诊...
冯亚民王薇许冰王增民崔同军周鹏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