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菊

作品数:20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澜沧江自然保...
  • 4篇核桃
  • 4篇保护区
  • 3篇植物
  • 2篇优良单株
  • 2篇油茶
  • 2篇适生区预测
  • 2篇区系
  • 2篇全球变暖
  • 2篇线粒体
  • 2篇变暖
  • 2篇MAXENT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单株
  • 1篇单株选择
  • 1篇低产
  • 1篇低产林
  • 1篇穴居

机构

  • 15篇云南省林业科...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西南林学院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20篇和菊
  • 4篇杜凡
  • 4篇丁涛
  • 4篇冯志伟
  • 4篇易传辉
  • 3篇王娟
  • 3篇孙永玉
  • 3篇徐德兵
  • 3篇赵健
  • 3篇张春华
  • 3篇李昆
  • 3篇温绍龙
  • 2篇和秋菊
  • 2篇李勇杰
  • 2篇陈鹏
  • 2篇杨宇明
  • 2篇石明
  • 2篇石雷
  • 2篇胡劭骥
  • 2篇彭明俊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西南林学院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活型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基于累计面积3 500 m2的7个样地资料,根据Raunkiaer的分类系统,对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维管植物生活型及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以小、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分别为28.85%和17.31%,并有较大比例的地面芽植物(12.2%)和附生植物(8.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65.4%),叶片特征以单叶(82.1%)、革质叶(52.5%)、全缘叶(62.2%)、非尾尖叶(84.0%)为主.对群落不同层次的叶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地区同类群落进行比较,发现该群落既表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也表现了典型的云南亚热带地区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森林群落的特征,即对干湿季分明的气候及湿润、寒冷生境的适应特征.
丁涛杜凡王娟杨宇明和菊石明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活型
基于线粒体COⅠ和ND1基因分析三尾凤蝶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
2017年
以云南和四川分布的3个种群(云南丽江种群、云南东川种群、四川种群)共36头三尾凤蝶为研究对象,选取线粒体COⅠ和ND1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三尾凤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测得COⅠ和ND1基因联合序列长度为1 913 bp,A+T含量为74.3%,表现出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共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5个单倍型,其中,Ha1出现的频率较高,为共享单倍型.核苷酸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 2和0.218 0;遗传分化系数(Gst)、固定系数(Fst)、基因流(Nm)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98、0.059 95、3.920 00和0.分析显示,三尾凤蝶遗传多样性低,各地理种群基因交流频繁,没有形成明显分化.
赵健胡劭骥和秋菊易传辉和菊冯志伟杨建华陈鹏
关键词:线粒体COI遗传分化
中国尾凤蝶属昆虫(鳞翅目:凤蝶科)系统发育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讨中国尾凤蝶属(Bhutanitis)昆虫的系统发生关系,采用线粒体DNA COI和ND1分子标记,对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基于分子特征,采用NJ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3种尾凤蝶658 bp的COI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三尾凤蝶(Bh.thaidina)、二尾凤蝶(Bh.mansfieldi)和多尾凤蝶(Bh.lidderdalii)T、C、A、G 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1.5%、40.0%、41.9%,15.2%、15.8%、14.3%,29.3%、30.7%、29.8%,14.0%、13.5%、14.0%;共发现突变位点131个,约占全长的19.91%,简约信息位点56个,约占全长的8.51%。对480 bp的NDI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三尾凤蝶、二尾凤蝶和多尾凤蝶的NDI基因序列T、C、A、G的平均含量依次为34.4%、33.3%、32.1%,11.3%、11.9%、12.1%,45.6%、46.7%、47.1%,8.7%、8.1%、8.8%;共有63个变异位点,占全长的13.13%,简约信息位点39个,约占全长的8.13%。二者均表现为明显的A+T碱基偏向。中国分布尾凤蝶昆虫遗传多样性较低,种间遗传距离较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二尾凤蝶最早从祖先种群中分化,其次是多尾凤蝶,最后是三尾凤蝶;多尾凤蝶与其他二种亲缘关系均较近。
易传辉赵健胡劭骥和菊冯志伟杨建华陈鹏
关键词:线粒体DNACOI基因线粒体DNA系统发育
紫胶蚧兰吉尼品系引种繁殖初步研究
2003年
紫胶蚧于1999年自尼泊尔引入我国,在云南元江1a发生2代,世代周期稳定,生活史正常,引种繁殖成功;个体泌胶量高,怀卵量大,颜色指数低,胶质优于中华紫胶虫,是生产优质紫胶的虫种;筛选出寄主植物12种,其中以宝树为最佳;并对引种驯化中出现害虫问题做了初步研究。从世代生活周期的发生规律、要求的气候条件及寄主食性等生物学指标来看,该虫为印度紫胶蚧兰吉尼品系。
和菊石雷邓疆毛玉芬石秉聪
关键词:紫胶蚧引种繁殖生物学特性
云南冷凉地区核桃育苗技术
针对云南省的部分冷凉地区气候的特点,探索了核桃育苗过程中苗圃地的选择、砧木的培育、接穗的采集与处理、嫁接时间及方法、移植、接口防寒防冻及保湿措施的选择、嫁接苗的管理和苗木出圃等核桃育苗技术,从而显著提高了冷凉地区核桃嫁接...
和菊温绍龙彭明俊
关键词:核桃育苗技术嫁接成活率产品质量
车桑子种子抗逆生理学特性及其对天然更新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是干热河谷植被重要的优势种或常见种。通过模拟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盆地4月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车桑子种子的活力散失机制及其有关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对车桑子天然群落的自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干旱处理时间延长,种子活力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呼吸强度、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膜保护酶系统活力降低和保护性物质含量减少是造成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验处理的第12-18 d是车桑子种子抵御逆境的临界期;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来提高其种子的天然更新能力。
张春华唐国勇孙永玉刘方炎李昆和菊
关键词:干热河谷车桑子种子活力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300~2540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500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540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和菊杜凡王娟杨宇明丁涛石明
关键词:澜沧江自然保护区
昆明市蝽科昆虫名录与区系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近年来采集标本、查看标本和查阅资料,对昆明市蝽科昆虫进行了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蝽科昆虫有44属70种(亚种),其中以菜蝽属种类最多,有4种;其次是岱蝽属、二星蝽属、曼蝽属、益蝽属和稻绿蝽属,各有3种(亚种)。蝽科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仅在东洋区分布就有38种(亚种),占54.3%,但有较多古北区成分,东洋-古北区共有24种,占34.3%,并含有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均在西南区有分布,但与华中区、华南区和青藏区共有成分较多,分别占74.3%、62.9%和47.1%,同时该区域特有成分较多,有9种,占12.9%,其他区也有一定分布。表明昆明市蝽科昆虫具有显著的东洋区特征和本区域特点。
易传辉和秋菊冯志伟和菊王珂珩赵健
关键词:蝽科区系分析
基于生命表技术的胭脂虫适生性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运用生命表技术,结合采样测定,对胭脂虫在干热河谷区、南亚热带区及中亚热带区的代表点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地区胭脂虫雌成虫虫体较大,怀卵量较多,质量较大,种群趋势指数最大,为最适生区域;中亚热带区域胭脂虫最大,怀卵量最多,质量最大,但种群趋势指数小,世代历期长,年世代数少,为次适生区域;干热河谷区培育的胭脂虫雌成虫虫体小,怀卵量少,质量小,种群趋势指数较小,为适生区域;在各气候条件下,影响胭脂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导因素为卵的孵化率及1龄若虫或2龄若虫期的强降雨。各试验点均未发现大量胭脂虫天敌。
张忠和陈晓鸣石雷徐珑峰万有铭和菊
关键词:胭脂虫生命表适生性
基于MaxEnt模型的毛红椿适生区预测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了解环境因子对毛红椿适生区分布的影响,为其资源保护、引种及其人工林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MaxEnt模型能利用现存不完整、小样本、离散型分布数据构建物种适生区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线下面积(AUC)检验预测模型的精度,面积越大精度越高等优点,本研究应用毛红椿在云南的分布数据及1个地型因子和6个气候因子,来构建其适生区分布模型。[结果]毛红椿适生区分布MaxEnt模型平均训练AUC和平均测试AUC分别为0.891、0.885,说明对毛红椿适生区的预测是可靠的;降水量变异系数和最干季度降水量是决定毛红椿适生区分布的主要因子,年均气温变化范围、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是次要因子。在当代和未来(2050S、2070S)气候变暖条件下(RCP2.6情景),云南省和全国适生区面积计算结果直观、定量的反应了全球变暖对毛红椿适生区变迁的影响。[结论]预测云南省及全国的毛红椿适生区随全球变暖而小幅萎缩。
张春华和菊孙永玉李昆
关键词:毛红椿MAXENT全球变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