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建建

作品数:44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管
  • 8篇手术
  • 7篇疗效
  • 6篇显微手术
  • 6篇颅内
  • 5篇动脉瘤
  • 5篇入路
  • 5篇外科
  • 4篇预后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术后
  • 4篇栓塞
  • 4篇肿瘤
  • 4篇显微手术治疗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脑室
  • 4篇静脉
  • 4篇护理
  • 4篇胶质

机构

  • 27篇海南医学院附...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眉山市人民医...
  • 4篇达州市第二人...
  • 3篇成都军区总医...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3篇简阳市人民医...
  • 2篇资阳市第一人...
  • 2篇三六三医院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射洪县中医院
  • 1篇中航工业三六...
  • 1篇四川绵阳四〇...
  • 1篇彭州市人民医...
  • 1篇金堂县第一人...

作者

  • 44篇唐建建
  • 31篇张紫寅
  • 12篇谢雪梅
  • 12篇杨堃
  • 8篇王子珍
  • 7篇周建
  • 7篇马春阳
  • 6篇黄秋虎
  • 6篇姜曙
  • 4篇毛伯镛
  • 3篇王宏
  • 3篇何志明
  • 3篇陈艳
  • 3篇张宗银
  • 2篇叶富跃
  • 2篇蔡雄
  • 2篇刘旭东
  • 2篇吴然
  • 2篇蔡博文
  • 2篇吴文韬

传媒

  • 10篇检验医学与临...
  • 6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海南医学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2011中华...

年份

  • 3篇2015
  • 15篇2014
  • 1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间变性脑膜瘤肺转移一例被引量:1
2005年
患者男性,61岁.复发脑膜瘤术后5年,伴颅骨缺损入院.患者于13年前感觉言语不利,在当地医院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可.7年后方向感较差,CT示脑膜瘤复发,再次行"脑膜瘤切除术",并去除骨瓣.
张荣军游潮蔡博文苑玉清贺民唐建建李浩杨咏波
关键词:复发肺转移间变性瘤切除术疾病史言语不利
应用替莫唑胺治疗63例视神经胶质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视神经胶质瘤(optic pathway glioma,OPG)术后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75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63例患者(治疗组)在外科手术治疗后给予替莫唑胺化疗,对照组12例患者未服用替莫唑胺。随访6~24个月。[结果]替莫唑胺化疗的有效率为84.1%,患者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4±4.5个月。TMZ治疗组无一例肿瘤患者复发,而对照组2例视神经胶质瘤复发,治疗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4,P<0.05)。两组患者脑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视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效果明显,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宋晓征李成杰张紫寅唐建建
关键词:替莫唑胺视神经胶质瘤化疗
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确诊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霉素,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经济安全。
刘旭东陈艳张紫寅唐建建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青霉素氯霉素
Onyx胶栓塞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安全性及预后探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0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CAVM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Onyx胶栓塞治疗,而对照组给予NBCA胶栓塞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栓塞率≥80%比率、复发率、平均体积缩小、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率≥80%比率、复发率分别为87.5%(42/48)和0,对照组为66.7%(32/48)和12.5%(6/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体积缩小、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5±2.9)cm3、(25.4±4.9)h和(15.8±1.9)d,对照组为(9.6±2.4)cm3、(25.9±4.6)h和(16.2±1.8)d,两组平均体积缩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4.2%(2/48),对照组为10.4%(5/4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yx胶栓塞治疗能明显改善CAVM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唐建建张紫寅周建马春阳王子珍黄秋虎
关键词: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腰穿持续引流应用于脑脊液漏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腰穿持续引流对比常规保守治疗对脑脊液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近三年 12 6例脑脊液漏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常规保守治疗和腰穿持续引流的疗效差异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纳入的 12 6例脑脊液漏患者中 ,经常规保守治疗 94例 (外伤性 87例 ,经蝶术后 7例 )痊愈 ,治愈率为 74 4% ;未愈的 3 2例脑脊液漏中通过腰穿持续引流治疗 2 9例 (外伤性 16例 ,经蝶术后 13例 )痊愈 ,治愈率为 97 2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χ2 =2 7.90 ,P <0 0 1)。临床与统计学结果相符。两种方法治疗的病例均未见颅内感染、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部分腰穿持续引流的病例发生低颅压性头痛 ,经平卧、对症处理后好转 ,不影响治疗及远期疗效。结论 腰穿持续引流对治疗脑脊液漏有显著疗效 ,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
程先军唐建建吴文韬姜曙
关键词:脑脊液漏
幕上室管膜瘤放射治疗方案与患者预后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幕上室管膜瘤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方案与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资料。结果共获得10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的随访资料。术后存活8例(80.0%)、死亡1例(10.0%)、复发1例(10.0%)。 Karnofsky 功能状态(KPS )评分为95~100分者7例(70.0%)、90分者1例(10.0%)、80分者1例(10.0%)、0分者1例(10.0%)。结论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幕上室管膜瘤的复发率,应作为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张宗银张紫寅唐建建谢雪梅
关键词:预后
腰穿胸脊液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85例颅内感染病例的治疗情况 ,其中常规组 87例 ,腰穿脑脊液持续引流辅助治疗 98例 ,对两组的平均住院日、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日 12天 ,87例患者中治愈 77例 (88 5 1% ) ,13例并发脑积水 (14 94 % ) ,死亡 10例 (11 4 9% ) ;98例患者行腰穿持续引流辅助常规治疗 ,平均住院日 6天 ,其中 96例治愈 (97 96 % ) ,5例并发脑积水 (5 10 % ) ,2例死亡 (2 0 4 % )。两组间的平均住院日、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腰穿持续引流辅助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腰穿持续引流辅助敏感抗菌素治疗颅内感染简便易行、临床疗效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程先军唐建建姜曙
关键词:持续引流腰穿颅内感染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
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72h内行血管内治疗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发病后均行CT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共检出92枚动脉瘤,其中单发57例,2枚10例,3枚以上7例.72h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微弹簧圈栓塞.92枚动脉瘤中,致密填塞81枚,瘤颈残余4枚,填塞不充分2例,未作栓塞处理(非重要动脉瘤)5枚.结论血管内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曾强军张紫寅甘邻元周明森杨清唐建建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急性期微弹簧圈
骨桥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78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其中侵袭性37例,非侵袭性41例)和5例来源于尸检的正常垂体组织进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组织中OPN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蛋白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OP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OPN mRNA表达较非侵袭性腺瘤显著增高(t=2.43,P<0.05)。OP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积分光密度(IOD)定量检测侵袭性腺瘤为(55.21±12.07),非侵袭性腺瘤为(48.83±13.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3.44,P<0.05)。结论OPN mRNA和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均增强,提示OPN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过程有关,可能是垂体腺瘤侵袭生长的机制之一,且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姜曙唐建建王修杰毛伯镛
关键词:垂体肿瘤骨桥蛋白肿瘤侵润
单一支架置入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微小动脉瘤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单一支架置入技术栓塞治疗微小颅内动脉颈内动脉段(ICA)动脉瘤的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微小ICA动脉瘤(直径小于3mm)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35-72岁。采用单一支架置入技术栓塞治疗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9例。结果 13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微小ICA动脉瘤手术完全成功,1例(7.1%)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仅支架置入组9个月后动脉瘤完全闭塞率80.0%,完全无症状率60.0%;支架辅助弹簧圈组12个月后完全闭塞率88.9%,完全无症状率55.5%。统计结果显示,仅支架置入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支架辅助弹簧圈组高(t=4.21,P=0.039),但是其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较低(χ2=5.09,P=0.011)。结论采用单一支架置入栓塞微小动脉瘤的患者完全闭塞率较低,但是患者的并发症少、预后生存质量较高。
李澎赵晖张紫寅唐建建杨堃谢雪梅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