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林霞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药物
  • 1篇药物配伍
  • 1篇抑素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预后影响因素
  • 1篇造影
  • 1篇配伍
  • 1篇配药
  • 1篇曲霉
  • 1篇曲霉病
  • 1篇重症
  • 1篇重症监护
  • 1篇重症监护病房
  • 1篇胱抑素
  • 1篇胱抑素C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宋林霞
  • 2篇饶友花
  • 2篇沈会红
  • 2篇李霞
  • 2篇王冬梅
  • 2篇李连红
  • 1篇龙明智
  • 1篇邱敏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液体治疗微粒污染的临床控制现状及期望
2001年
宋林霞
关键词:微粒污染配药药物配伍空气消毒
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且血流正常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记帧法判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胱抑素C等。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4.85±6.39)mg/L比(2.55±2.18)mg/L、(0.87±0.22)mg/L比(0.75±0.16)mg/L、(329.68±85.46)μmol/L比(278.97±76.74)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OR=0.009)。结论胱抑素C升高可能参与了CSF的发生、发展过程。
邱敏龙明智宋林霞
关键词:胱抑素C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造影
重症监护病房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结局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旨在系统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结局。方法 检索从2019年12月31日-2021年12月1日ScienceDirect、PubMed、CNKI和MEDLINE (OVID),获取所有报道CAPA临床结局的研究。由2名作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项队列研究,包括2 056例COVID-19重症患者,其中338例CAPA患者,1 718例Non-CAPA患者,入住ICU患者中CAPA发生率为16.4%。相对于Non-CAPA患者,CAPA病死率增加21%[风险差异(RD)]=0.21, 95%CI:0.15~0.27,I^(2)=0%。未检测到统计学意义的异质性及出版偏倚(t=1.98,P=0.069)。基础疾病中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发生CAPA的风险是Non-CAPA组的2.37倍(95%CI:1.15~4.88,P=0.020),CAPA患者肌酐水平较Non-CAPA显著升高(33.32μmol/L,95%CI:6.81~59.83,P=0.014),相对于Non-CAPA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发生CAPA的风险增加2.33倍(95%CI:1.43~3.80,P=0.001)。结论 16.4%COVID-19重症患者发生CAPA,病死率高,COPD、血肌酐、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显著增加CAPA发生风险,建议对重症COVID-19患者进行CAPA前瞻性筛查。
李连红孙玥成晨李霞宋林霞饶友花沈会红王冬梅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曲霉病病死率
复数菌与单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调查复数菌与单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临床和病原学确诊的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检出病原菌种数分为单菌组和复数菌组,研究结局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数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430例患者血培养阳性。单菌血流感染367例(85.3%),复数菌血流感染63例(14.7%)。复数菌组患者医院感染所占比率较单菌组高(76.2%VS 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复数菌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比率较单菌组高(44.4%VS 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复数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单菌组高[24(16~39) VS 19(1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复数菌组患者病死率高于单菌组(12.7%VS 3.8%),且住院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数菌感染(OR=3.24,95%CI:1.20~8.75)、消化道肿瘤(OR=3.28,95%CI=1.21~8.84)、有创机械通气(OR=3.40,95%CI=1.22~9.42)、深静脉置管(OR=2.76,95%CI=1.00~7.64)、留置导尿管(OR=3.28,95%CI=1.04~10.40)是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单菌组,复数菌组送检时间至出院时间间隔显著延长[20(15~36)d VS 16(10~22)d,P<0.001]。单菌组与复数菌组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住院患者复数菌血流感染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消化道肿瘤、有创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是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的重要关注。
李连红成晨饶友花李霞孙玥宋林霞沈会红王冬梅
关键词:血流感染复数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