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海涛

作品数:38 被引量:234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脊髓
  • 10篇神经营养
  • 10篇脊髓损伤
  • 9篇营养因子
  • 9篇源性
  • 9篇源性神经营养...
  • 9篇神经营养因子
  • 9篇胶质
  • 8篇细胞
  • 7篇细胞源
  • 7篇细胞源性
  • 7篇胶质细胞
  • 7篇胶质细胞源性
  • 7篇胶质细胞源性...
  • 6篇手术
  • 6篇颈椎
  • 6篇骨折
  • 5篇运动神经
  • 5篇运动神经元
  • 5篇神经元

机构

  • 2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1篇解放军第10...
  • 3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8...
  • 1篇医学部
  • 1篇卫生学教研室

作者

  • 37篇宋海涛
  • 20篇贾连顺
  • 13篇田万成
  • 9篇陈哲宇
  • 6篇沈康平
  • 6篇柳连成
  • 6篇袁文
  • 6篇韩敦鑫
  • 6篇卢全中
  • 6篇高卫良
  • 6篇任中武
  • 5篇倪斌
  • 5篇刘长利
  • 5篇吴玉泉
  • 5篇李家顺
  • 5篇张伟
  • 4篇矫健
  • 4篇潘风雨
  • 4篇潘希贵
  • 3篇何成

传媒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国实用手外...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9“泰...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2
  • 10篇2001
  • 9篇2000
  • 2篇199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 (NS)组和 GDNF组 ,改良 Allen法撞击致伤 T1 2 脊髓 ,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 NS和 GDNF,分别取不同时间的伤段脊髓进行切片 ,应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中胆碱酯酶 (Ch E)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 ,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GDNF组较 NS组 Ch E活性显著增加 ,ACP活性显著降低 ;2 1d时 NS组的 ACP及 Ch E活性均高于及低于假手术组 ;GDNF组与假手术组 Ch E和 ACP活性差别不显著。 结论
宋海涛贾连顺陈哲宇路长林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
同侧断指、断掌、断腕、断臂再植成功1例
2001年
卢全中田万成潘希贵宋海涛潘风雨
关键词:断指断掌断腕断臂再植手术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与分类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进一步讨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和分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2 6例 13 9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依据Atlas标准进行分类并比较其稳定性 ,对照了三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优势及不足。结果 :Atlas分类A型 14例次 ,B型 79例次 ,C型 11例次 ,D型 19例次 ,E型 16例次。X线平片能发现大多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但易漏诊、误诊 ;CT可准确显示椎体后缘、游离骨折片或椎间盘凸入椎管的程度 ;MRI能清晰显示韧带、椎间盘和脊髓变化。结论 :对怀疑或X线已诊断的胸腰椎骨折应常规作CT检查 ,MRI可作为判定脊髓损伤程度的补充。
宋海涛贾连顺袁文仉斌
关键词:脊柱骨折CTNMR成像胸腰椎骨折
脊髓缺血性损伤的MRI与病理演变对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研究脊髓缺血性损伤的MRI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及相应的病理机制。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模型 ,采用颈前路手术入路 ,损伤颈脊髓前动脉 ,进行肉眼、光镜观察。同时观察MRI异常信号演变过程和特征性表现。结果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出现脊髓水肿、出血 ,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等病理性变化。MRI异常信号出现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的前 2 /3 ,多表现为一侧受累及或偏向一侧。结论 :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的脊髓出血、水肿在MRI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MRI能确定脊髓缺血性损伤的部位。
沈康平贾宁阳李家顺贾连顺刘昀许斌宋海涛彭宝淦
关键词:脊髓缺血脊髓前动脉病理MRI
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内钙含量及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2001年
目的: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细胞内钙及脊髓含水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及GDNF组,改良Allen法撞击致伤T12脊髓,蛛网膜下腔分别给予NS和GDNF,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伤段脊髓用Fura-2法测定细胞内钙([Ca2+]i)及组织含水量.结果:NS组与GDNF组[Ca2+]i及组织含水量在24、72及168 h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1),在72 h达到高峰,其中GDNF组[Ca2+]i及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低于NS组(P<0.01).结论:GDNF可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内Ca2+积聚、缓解组织肿胀,对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宋海涛贾连顺陈哲宇陈坚何成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脊髓损伤
掌侧静脉在指尖再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指尖掌侧静脉在指尖再植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再植指尖234例(267指),全部吻合掌侧静脉。结果 成活248指,成活率93.1%。再植指尖外观饱满,感觉及运动正常。结论 吻合掌侧静脉可满足指尖再植时静脉回流的需要。
卢全中田万成潘希贵宋海涛康庆林潘风雨管同勋王建龄
关键词:指尖再植显微外科技术手术方法
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预防全椎板切除后椎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 ,行全椎板切除术后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置换 ,大体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 ,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椎管面积和矢状径。结果 :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节段的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空白节段明显增大 ( P<0 .0 1) ,与正常对照节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多孔磷酸钙人工椎板能有效地预防椎板再生后椎管狭窄 。
沈康平陈正形李家顺贾连顺宋海涛顾晓民来茂德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术骨再生
军事训练伤致腕部尺骨撞击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伤致尺骨撞击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12月,对因训练伤后确诊为腕部尺骨撞击综合征的43例患者给予腕部外固定、关节内注射、局部理疗及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结果非手术治疗后,19例(44.2%)患者腕部、手部症状出现显著改善,患者恢复伤前工作及训练;13例(30.2%)症状改善,但不能恢复原有工作及训练,仍有11例(25.6%)腕部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为74.4%。结论对训练伤导致尺骨撞击综合征非手术治疗有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宋海涛田万成卢全中韩敦鑫柳连成冯淑梅
关键词:尺骨综合征非手术治疗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 :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 ,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 ,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 :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 ,首先是在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组织形成 ,然后再演变为骨组织 ,最后形成再生椎板。椎板再生后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正常椎管小 ( P<0 .0 1)。结论 :椎板再生是软骨内骨化的过程 ,并证实了椎板再生的方式是骨组织逐渐再生。再生的椎板导致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与纤维组织的侵入有关。
沈康平李家顺贾连顺陈正形顾晓民宋海涛来茂德
关键词:全椎板切除术
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2
2000年
目的 :探讨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术改进。 方法 :对 2 2例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 ,其中新鲜损伤 8例 ,陈旧性损伤 14例 ,采用经前路伤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 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经随访观察 ,症状获得改善 ,7例完全恢复。植骨在 3个月内牢固融合 ,术后 6个月 ,16例重返工作 ,3例残留手指麻木。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良好 ,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宜首选经前路手术治疗 ,前路手术除可达到减压、复位、恢复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 ,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 。
袁文贾连顺倪斌陈德玉宋海涛毛志国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手术术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