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西

作品数:30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肌病
  • 8篇病理
  • 7篇帕金森
  • 7篇静脉
  • 6篇帕金森病
  • 5篇脑静脉
  • 5篇脑静脉窦
  • 5篇静脉窦
  • 5篇老年
  • 5篇杆状
  • 5篇杆状体肌病
  • 4篇窦血栓形成
  • 4篇肌肉
  • 4篇病理特点
  • 4篇病理学
  • 3篇血栓
  • 3篇血栓患者
  • 3篇临床与病理特...
  • 3篇颅内
  • 3篇静脉窦血栓

机构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30篇尹西
  • 21篇蒲传强
  • 9篇王振福
  • 8篇王淼
  • 8篇高中宝
  • 8篇刘洁晓
  • 8篇班瑞
  • 7篇田成林
  • 7篇牛军伟
  • 6篇毛燕玲
  • 5篇陈彤
  • 5篇刘华旭
  • 5篇李艳娜
  • 4篇陈婷
  • 4篇陈婷
  • 3篇王炜
  • 3篇汪茜
  • 2篇石强
  • 2篇王慧芳
  • 1篇崔志强

传媒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2014北京...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6
  • 9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例老年性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9例老年性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例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范围60-72岁,平均为63.4岁....
陈婷蒲传强尹西牛军伟班瑞田成林
杆状体肌病12例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杆状体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采用肌肉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电镜技术观察12例杆状体肌病患者病理特点,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在本组12例杆状体肌病患者中,7例为先天轻症型,表现为下肢或四肢无力起病,病程进展缓慢,呈良性过程;3例为儿童起病型,均表现为下肢无力,病程持续加重,有肌萎缩现象;2例为成人起病型,双下肢无力起病,累及上肢肌和延髓部肌肉,进展较快,肌萎缩明显,1例出现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狭长面容、双侧弓形足等发育畸形,血清肌酸激酶值正常或稍高,肌电图提示为肌源性损害。在所有患者的肌肉病理切片中,有半数以上肌纤维均出现成堆的杆状体结构;I型纤维占优势并呈萎缩现象,且杆状体均出现在I型纤维中;改良Gomori染色时杆状体结构最清楚;电镜观察到部分肌原纤维发育不良,如肌丝断裂,排列不整和肌原纤维粗细不一,肌原纤维Z线细小、不规则或消失;大量电子密度高的杆状体结构主要出现在肌膜下的肌核周围,少数在肌纤维中央;高倍电镜观察到杆状体结构实际上是肌原纤维中的一段,只是密度很高,但也可是一块无结构的高电子密度体。结论本组具有3个类型,成人型病情较重,半数以上肌纤维出现杆状体成堆是诊断的关键,电镜有助于确诊。
尹西蒲传强黄旭升毛燕玲刘洁晓汪茜
关键词:肌病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萎缩
CD4+T细胞、巨噬细胞、MHC-I、C5b9参与Dysferlinopathy致病
目的 Dysferlin是一种重要的膜修复蛋白,对于保护肌膜的完整起到重要作用。因基因突变(DYSF)引起的DysferIin蛋白缺失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为Dysferlinopathy,分为三型:Miyoshi肌病、肢...
尹西蒲传强汪茜陈婷牛军伟班瑞李艳娜刘华旭刘洁晓
文献传递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在帕金森病前驱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快速眼动(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患者在REM期躯体肌张力失迟缓,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或攻击行为。RBD可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目前研究显示,特发性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关系密切,其中帕金森病患者中RBD发病率为40%~60%[1]。RBD发生在帕金森病各个阶段,最早可在运动症状前数年至10余年出现。
陈彤王振福王瑞民高宇红高中宝王淼尹西
关键词: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
杆状体肌病基因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杆状体肌病(nemaline myopathy,N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肌病,其发病率约为2/10万。Conen等和Shy等于1963年分别独立报道,主要特点是光镜下观察到肌膜下和(或)肌质内有成堆的杆状体,电镜观察到肌原纤维间散在与Z线电子密度一致的棒状体,大小不一,其长轴多垂直于Z线。杆状体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幼运动发育迟缓,儿童起病者具有松软儿综合征表现,四肢肌无力,近端重于远端,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可累及颈部屈肌。
尹西蒲传强
关键词:杆状体肌病MYOPATHY基因运动发育迟缓先天性肌病肌张力低下
9例老年性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分析
<正>目的探讨9例老年性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的分析9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例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范围60-72岁,平均为63.4岁...
陈婷蒲传强尹西牛军伟班瑞田成林
文献传递
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采用肌肉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诊断的53例LSM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53例患者中男性37例,平均发病年龄26.64±10.37岁;女性16例,平均发病年龄23.99±15.03岁,64.15%患者于冬春季节发病,以肢体近端无力(52.83%)、不耐受疲劳(22.64%)及肌痛(7.55%)为首发表现,血清CK波动于39.8-4609.6 U/L之间,平均1311.20±1147.50 U/L;乳酸脱氢酶(LDH)波动于94-5027.8 U/L,平均1286.30±2579.6 U/L;CK、LDH值与年龄、病程及起病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70.59%的患者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4.88%肌源性合并神经源性损害;24.53%肌电图正常。肌肉酶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12例为重度LSM;13例为中度;28例为轻度。病理下肌纤维内大量空泡形成,两型纤维均可受累,以Ⅰ型为主。结论本组肌活检的LSM检出率为2.73%,男性占多数,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及病程跨度较大,半数以上合并颈肌及球部肌无力,病理脂滴沉积现象越重肌酶水平越高。
牛军伟蒲传强汪茜尹西班瑞陈婷毛燕玲刘洁晓
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电生理病理特点肌肉活检
有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有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2年5月22日公开发表的有氧运动干预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有氧运动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注意力(SMD=0.31;95%CI0.13~0.50;P<0.001)、执行功能(SMD=0.59;95%CI0.39~0.78;P<0.001)、记忆力(SMD=0.43;95%CI0.09~0.77;P=0.02)评分。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记忆力、执行功能和注意力,但其具体的运动剂量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
汤若男王玉玲王淼尹西王振福高中宝
关键词:有氧运动帕金森病META分析
杆状体肌病12例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杆状体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选取1986-2011年在我科行肌肉活检的病例中,经病理诊断符合典型杆状体肌病的患者12例,详细采集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并采用肌肉酶组织...
尹西蒲传强毛燕玲刘洁晓
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蒲传强尹西班瑞刘华旭张羽彤陈曦魏妙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