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大鹏
- 作品数:81 被引量:366H指数:1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 陕北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的土壤侵蚀效应被引量:4
- 2005年
- 通过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已建乡村聚落的水力侵蚀、新建窑洞(房)过程中的弃土侵蚀及窑洞坍塌形成的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2004.6~2004.10),乡村聚落的平均水力侵蚀强度为5 434.3 t/km2,已达到强度级侵蚀,其中户间道路为7 348.0 t/km2,户间空地为6 873.2 t/km2,院落为2 081.7 t/km2;②新建1孔(间)窑洞或平房,平均弃土34.9 m3,相当于动土量的23.6%;延安以北丘陵区近20年新建窑(房)平均每年弃土7 957.2万m3,弃土年流失量约为517.22万m3(775.83万t/a);③在调查的102孔(间)塌窑所形成的松散堆积体,平均每孔(间)窑(房)年流失泥沙46.3 m3,延安以北丘陵区因塌窑每年流失泥沙1 249.17万m3(1 873.76万t/a).以上说明乡村聚落发展带来了较严重的土壤侵蚀,应加强研究与防治.
- 甘枝茂岳大鹏查小春甘锐
- 关键词:乡村聚落土壤侵蚀黄土丘陵区
- 关中地区近50年来降水量变化的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mm·10a^-1:在1968~1988年间降水量变化不稳定,降水量趋势出现10个突变点;降水量呈丰枯交替出现;关中地区年降水量主要存在两个是尺度的变化周期18a和8a,其中18a尺度存在近50年内,8a的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时间上18a尺度上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a的经历了12个枯丰交替变化。
- 岳大鹏李奎张肖南刘鹏
-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小波变换
- 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的关系
- 1998年
- 为制定中国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毛细管法测定的健康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并对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也在逐渐的增大,相关性很显著.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依据中老年女性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等六个区.
- 葛淼严艳岳大鹏陈林罗小玲葛磊
- 关键词:全血比粘度参考值地理要素女性血液流变学
- 中国健康中老年女性红细胞压积参考值(温氏法)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 1997年
- 为制定中国健康中老年女性红细胞压积参考值(温氏法)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了312个单位15608例健康中老年女性的红细胞压积参考值(温氏法)与5项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红细胞压积参考值也逐渐的增大;用数学回归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多元回归方程。结论可以依据红细胞压积参考值(温氏法)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等6个区。
- 葛淼靳秀婵葛鑫岳大鹏郭彩玲王珠峰
- 关键词:红细胞压积参考值地理因素
- 陕南地区1960-2014年降雨侵蚀力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降雨侵蚀力作为评价降雨对土壤侵蚀能力的关键指标,对于确定土壤可蚀性以及预防水土流失、制定水土保持规划与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选取陕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共22个气象站1960-2014年连续55年日降雨量数据,利用逐日降雨量估算侵蚀力模型计算陕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ArcGIS10平台下,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的方法,绘制陕南地区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图,分析全年及其季节空间分布特征;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气候趋向率和变异系数分析降雨侵蚀力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年侵蚀性降雨量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都是由北向南逐渐增加。(2)陕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为3 872 MJ·mm·hm^(-2)·h^(-1)·a^(-1),年内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6-9月,冬季变异系数最大。安康站点夏季降雨侵蚀力上升趋势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3)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异系数达到0.30,80年代降雨侵蚀力最大。略阳站点年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汉中站点基本不变。
- 程金文岳大鹏达兴郭坤杰刘婧春王朋晓
-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区径流与地下水补给条件被引量:7
- 2016年
- 在全球高差最大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斜坡上发现了沙漠区罕见的因大气降水而产生的地表超渗径流、地表径流侵蚀、缓渗径流及因地下径流出露而产生的地表径流—风沙混合物理沉积与化学沉积(次生盐)。根据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化学分析和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了径流化学沉积物的矿物和化学组成、风积沙和径流—风沙混合物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径流类型及沙山区水分平衡、降水对地下水与湖水的补给机制。超渗径流的出现表明,虽然该区降水量少,但存在能够为地下水提供补给来源的较强有效降雨过程。径流、径流—风沙混合物理沉积和化学沉积等六项科学指标从深层次上充分证明,该区降水通过入渗至少达到了沙山的下部,完全能够对地下水构成有效补给。细粒层相对的隔水性是该区地下径流出露于地表的原因。沙山区确实存在令人惊奇的水分正平衡,即在大气降水在经过蒸发和蒸腾等消耗之后,每年还有约134648.4 t/km^2水补给了地下水和湖水,成为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沙山区能够产生有效降水、植被稀少蒸腾量少、沙层入渗率高和沙层受蒸发影响深度很小是该区水分出现正平衡和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四个条件,也是导致该沙漠区有众多湖泊发育的主要条件。
- 马延东赵景波罗小庆邵天杰岳大鹏周旗
- 关键词:地下径流巴丹吉林沙漠
- 乡村聚落水蚀特征研究——以陕北3个典型乡村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2003-2005年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1)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特殊的下垫面容易产生地表径流,导致水的流失,而水蚀后的下垫面产流量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径流系数为0.27,2004年为0.34),水蚀强度也更大(2003年全区平均侵蚀强度为1698.7t/km2,2004年为5434.3t/km2)。2004年全区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他均达强度级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2)水蚀泥沙的粒度各年均以0.01~0.05mm的粗粉沙为主,占到43%以上。泥沙粒度结构从区域来看,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粒径较小的泥沙(包括粒径<0.05μm的胶粒、粘粒和粉沙)含量逐年减小,而粒径>0.05μm的粗泥沙含量逐年增大。
- 岳大鹏董美云
- 关键词:乡村聚落水蚀多沙粗沙区
- 陕西秦巴山区垂直自然带的土地演替被引量:12
- 1996年
- 以陕西秦巴山区为案例,对土地演替的内涵、研究内容和演替历史做了论述,运用遥感技术编制土地类型图,运用计算机手段对秦岭南、北坡和大巴山北坡的不同垂直带层的土地演替做了模拟.认为土地演替是土地内部物流与能流转化迁移的结果,土地演替分为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两种过程.
- 刘胤汉杨东朗刘彦随岳大鹏
- 关键词:垂直自然带
- 基于典型省份对比的我国入境游客流量时间分布集中性计算与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客流量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季节性调整方略具有重要影响。选取了代表我国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中部的5个典型省份的入境游客时间分布数据,分析了游客流量的时间集中性指数和高峰指数的内涵和变化状况,并对集中性指数的差异进行了简要的区域对比分析,为旅游企业季节性对策的确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客流量月强度指数Rm和中值月高峰指数Pmid较好地反映了客流量时间分布集中性。就区域而言,我国东部游客量的时间分布集中性小于西部,南部小于北部,沿海小于内陆。
- 岳大鹏焦洋刘耿石劲松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表层径流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在全球高差最大的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沙山斜坡上的表层径流物理沉积及化学沉积、沙山洼地罕见的地表超渗径流和沙山底部泉水溪流.根据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入渗实验、含水量测定和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了表层径流化学沉积物的矿物和化学组成、物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沙山区水分平衡、大气降水对地下水与湖水的补给条件和补给机制.超渗径流与表层径流的存在表明,该区存在能够为地下水提供补给来源的较强有效降雨过程.各种表层径流物理沉积与化学沉积、泉水溪流、超渗径流与含量为3~6%的重力水等8项科学证据十分可靠地从深层次上证明,该区降水通过入渗达到了沙山的底部,已经对地下水构成了补给.新生方解石和石膏等径流化学沉积物和灰黑色物理沉积物以及径流沉积扇形地演化的阶段性均指示该区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不是偶然的降水事件造成的,具有长期补给性.细粒层的隔水性是该区地下径流出露于地表的原因.沙山区具有一定有效降水能够提供水分补给源、沙层的高入渗率能够将大气降水快速转化沙层水、植被稀少蒸腾量少、沙层受蒸发影响深度小降低了蒸发对水分的消耗、沙层含有运移较快的重力水是该区水分出现正平衡和大气降水能够补给地下水的5个因素,这5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该区大气降水向地下水的补给机制,为地下水和湖泊提供了水分补给来源.本文对国内外沙漠区水循环、地下水补给条件、补给动力和补给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赵景波马延东罗小庆岳大鹏邵天杰董治宝
-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