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枝茂

作品数:70 被引量:609H指数:1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23篇经济管理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水利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土壤
  • 17篇土壤侵蚀
  • 15篇旅游
  • 14篇黄土高原
  • 12篇水土
  • 10篇水土保持
  • 9篇乡村聚落
  • 9篇聚落
  • 9篇黄土丘陵
  • 7篇旅游资源
  • 6篇生态
  • 6篇农业
  • 6篇城市
  • 6篇粗沙
  • 5篇地貌
  • 5篇多沙粗沙区
  • 5篇沙区
  • 5篇水蚀
  • 5篇丘陵区
  • 5篇黄土

机构

  • 68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石油化工...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黄河上中游管...

作者

  • 70篇甘枝茂
  • 15篇岳大鹏
  • 11篇刘啸
  • 10篇孙虎
  • 10篇吴成基
  • 10篇桑广书
  • 10篇甘锐
  • 6篇裴新富
  • 6篇郭力宇
  • 5篇查小春
  • 2篇王秀兰
  • 2篇惠振德
  • 2篇张红贤
  • 2篇刘敏
  • 1篇李艳花
  • 1篇江兴亮
  • 1篇张国伟
  • 1篇李惠民
  • 1篇李景宜
  • 1篇车自力

传媒

  • 14篇干旱区资源与...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干旱区地理
  • 3篇山地学报
  • 2篇国土开发与整...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沙漠
  • 2篇人民黄河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土壤侵蚀与水...
  • 2篇陕西师大学报...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2篇2003
  • 10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为弃土的堆积与侵蚀过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黄土高原地区人为弃土堆积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般都会形成较陡的松散堆积泻溜坡面。在短历时、高强度暴雨条件下,人为弃土坡可发生强烈的侵蚀,侵蚀产沙量是裸露自然荒坡的10.8~12.2倍.人为倾倒弃土形成的小型土堆,侵蚀产沙量相对较少,但仍然增加了地表遭受侵蚀的面积.
孙虎甘枝茂
关键词:黄土
旅游动机——人类本性的回归——旅游动机的新探讨被引量:24
2006年
旅游动机是旅游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但其含义至今还有许多不同解释,其分类也有很多种。本文在实地调查和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动机的特点进行了新的归纳和概括。发现了真正的、最为原始的旅游动机是出自人类的本性,是人———天生好奇心和求知俗的反映,这种好奇心不断驱使人们探索生活圈以外的东西。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将人们的旅游动机划分为三个维度(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文章还指出目前人们的旅游动机由于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主要集中在二维空间内,具体地集中于两个方向上,即横向和纵向,人们在平面活动范围的扩大仍然是现在旅游的主要形式。在一维和三维空间上的扩大十分有限。基于这种理论认为在旅游规划中凡是创造世界之最一类的旅游新产品都对旅客有无限的吸引力。
刘啸甘枝茂杨延风
关键词:旅游动机人类本性
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及防治对策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对陕北多沙粗沙区已建乡村聚落的水力侵蚀,新建窑洞(房)过程中的弃土侵蚀及窑洞坍塌形成的侵蚀进行了研究。(1)观测期间(200406—200410),乡村聚落的平均水力侵蚀强度为5 434.3 t/km2,已达到强度级侵蚀,其中户间道路为7 348.0 t/km2,户间空地为6 873.2 t/km2,院落为2 081.7 t/km2;(2)新建1孔(间)窑洞或平房,平均弃土34.9 m3,相当于动土量的23.6%;延安以北丘陵区近20 a新建窑(房)平均每年弃土7.96×107m3,弃土年流失量约为5.17×106m3(7.76×106t/a);(3)在调查的102孔(间)塌窑所形成的松散堆积体中,平均每孔(间)窑(房)年流失泥沙46.3 m3。延安以北丘陵区因塌窑每年流失泥沙1.25×107m3(1.87×107t/a)。研究表明乡村聚落发展带来了较严重的土壤侵蚀,应加强研究与防治。
甘锐岳大鹏甘枝茂查小春
关键词: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多沙粗沙区
黄土高原城市化对侵蚀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被引量:13
1999年
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化现状,分析了城市化对侵蚀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城市基本建设使松散堆积物大量增加;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城市坚实下垫面增加地表径流和水动力;使近郊区耕垦指数增大、植被覆盖度减小;使地质地貌灾害增多;结果强化了侵蚀环境,促进了土壤侵蚀。提出了转变观念,重视城市水土保持,做好规划,搞好协作,加强法制等防治对策。
甘枝茂孙虎甘锐
关键词:黄土高原侵蚀环境城市化
延安、榆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将该区乡村聚落划分为 4种类型 ,论述了乡村聚落的特点 ,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 ,其中院落用地较大 ,占聚落总用地的 41 .2 5 %~ 5 8.62 % ,人口密度大的绥德、米脂地区 ,户均聚落占地较少 ( 4 0 3.6m2 ) ,而人口密度小的榆阳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多 ( 4 84m2 ) ,乡村聚落实际占地比一般统计数字大 5 0 .6% ,同时聚落用地数量在不断增大 。
甘枝茂甘锐岳大鹏刘啸裴新富
关键词:黄土丘陵聚落土地利用土地资源
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侵蚀产沙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研究因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建筑窑洞和塌窑而引发的土壤侵蚀问题,对窑洞的侵蚀产沙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指出产沙主要来自建窑和塌窑时,产沙堆积空间主要位于窑洞院子前缘斜坡和坍塌窑洞的洞口坡地上;认为建窑和塌窑的土壤流失系数是不同的,并分别测算了各自的流失系数。
吴成基甘枝茂严艳
关键词:窑洞侵蚀产沙
陕北典型地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t/km^2,6873.2t/km^2,2081.7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同时延安的户间道路(14190.8t/km^2),榆林的户间空地(13547.4t/km^2),已达极强度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水蚀泥沙的粒度以0.01~0.05mm的粗粉沙和0.001~0.005mm的粘粒为主,分别占到43.98%和19.81%,≥0.05mm的粗泥沙含量明显小于聚落以外的坡面,而且区域变化比较明显,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与土壤粒度相比,粗泥沙水蚀系数在庭院、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分别达到0.54,0.55,0.75,平均为0.61。
岳大鹏甘枝茂
关键词:乡村聚落水蚀泥沙多沙粗沙区
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大量的实地调查,对窑洞坍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后壁土崖的不稳定是坍塌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建窑时的技术措施,需要对土崖的高度和坡度有一定的限制,规定将土崖高度限制在12 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吴成基甘枝茂孟彩萍
关键词:塌窑
城市周边地区侵蚀景观分布特征的分析——以山西省的建制市为例被引量:10
1998年
根据距离反比模型,对山西省20个城市周边地区侵蚀景观因子面积分布系数和空间分布变差函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城市周边地区,各侵蚀景观因子都有一种类型(或级别),其面积分布系数较大,居支配地位。同时,各侵蚀景观因子在城市周边地区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一维变差函数值较小。据侵蚀景观因子面积分布系数和空间变差函数,可将城市周边地区各侵蚀景观因子的空间分布模式分为均匀支配型、均匀非支配型、不均匀支配型和不均匀非支配型等4种类型。
孙虎甘枝茂
关键词:城市周边地区
陕北洛川塬黄土崩滑及谷坡扩展模式被引量:3
2002年
陕北洛川黄土塬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黄土崩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之一 ,发育于黄土塬 -沟谷过渡地带。该区黄土崩滑首次被划分为单面崩滑及栅格崩滑两种基本类型。黄土单面崩滑主要分布于冲沟、切沟地貌环境 ,而栅格崩滑主要分布于级别较高的沟道之中 ,活跃于区域Ⅲ、Ⅳ级沟道 ,显示出黄土崩滑与区域水文网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地貌景观和沟谷几何特征第一次提出洛川黄土塬河道谷坡以陡倾加宽和鱼鳞状后退扩展为模式。黄土崩滑是蚕塬的重要方式 ,在水土保持过程中 ,应加强不同类型崩滑的针对性研究、预报和防护治理 。
郭力宇甘枝茂苏惠敏
关键词:黄土塬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