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远发

作品数:120 被引量:844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5篇降水
  • 40篇青藏
  • 38篇青藏高原
  • 26篇夏季
  • 26篇大气热源
  • 22篇气象
  • 21篇低频振荡
  • 21篇季风
  • 19篇环流
  • 18篇振荡
  • 17篇气象学
  • 16篇气候
  • 14篇水汽
  • 13篇热带
  • 10篇旱涝
  • 9篇水汽输送
  • 9篇副热带
  • 9篇暴雨
  • 8篇大气低频振荡
  • 7篇纬度

机构

  • 115篇成都信息工程...
  • 15篇中国气象科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陕西省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局成...
  • 3篇青海省气象台
  • 3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河南省气象科...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云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江西省气象局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四川省气象局
  • 2篇广西气象减灾...
  • 2篇河北省气象技...
  • 2篇河北省人工影...
  • 2篇辽宁省气象台
  • 2篇山西省大气探...

作者

  • 120篇巩远发
  • 13篇段廷扬
  • 10篇岑思弦
  • 9篇王霄
  • 7篇魏娜
  • 6篇张菡
  • 6篇陈隆勋
  • 5篇赵琳娜
  • 4篇蒋贤玲
  • 4篇王东海
  • 4篇毛文书
  • 3篇何金海
  • 3篇张元
  • 3篇赖欣
  • 3篇马柱国
  • 3篇李国平
  • 3篇李生辰
  • 3篇梁莉
  • 3篇布和朝鲁
  • 3篇纪立人

传媒

  • 18篇成都信息工程...
  • 10篇成都信息工程...
  • 8篇大气科学
  • 7篇高原气象
  • 6篇热带气象学报
  • 6篇气象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3篇气象
  • 3篇成都气象学院...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气象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暴雨灾害
  • 2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1
  • 7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贵高原雨季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为对云贵高原雨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云贵高原68个站点1962-2017年5-10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并采用一元线性回归、EOF分解以及Morlet小波法等多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雨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西北部向东部和南部递增。EOF分解得到,云贵高原雨季降水分布呈现为全局一致性和东北-西南差异型,降水量逐旬变化呈现单峰型,月降水量整体呈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分布,高值区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近56年来,云贵高原雨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波动减少趋势,高原东部的雨季降水量呈现增长趋势。大雨日数呈现减少趋势,暴雨日数呈现增长趋势。雨季降水量存在着28年的显著振荡周期和15年、10年次振荡周期。
薛媛毛文书张涵斌巩远发
关键词:大气科学气象学云贵高原雨季降水EOF
青藏高原-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寻求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空间变化的敏感区,进一步深入研究季风的形成、变异和预测,利用NCEP1979-2008年的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30年来不同季节大气热源分布的气候特征,并且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研究了该区大气热源在夏、冬季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春季大气热源有明显的经向差异;夏季的热源明显比春季的热源强度强,范围广,热源最强中心在孟加拉湾北部大陆边缘;秋季热源区域明显南缩,热源强度较夏季明显减弱;冬季大气热源呈西西南一东东北方向分布,大气热源位置继续南移。对于夏季,前3个模态分别反映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纬向差异型、经向差异型、西北一东南分布型。对于冬季,前3个模态分别反映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经向差异主导型、经向差异型、纬向差异型。
蒋贤玲巩远发马柱国张元
关键词:气象学大气热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时空变化特征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及对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2020年
为探讨前期(春夏秋)太平洋海温对中国冬季气温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可能影响.利用EOF分析等方法,对1951-2017年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和中国160个测站的冬季月平均气温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EOF分析的第一模态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1985年后除云南、青藏高原和华南沿海外,全国冬季气温偏高;第二模态呈现的是从西南到东北“-+-”的以准5 a为周期的年际变化;第三模态反映的是从西南向东北呈现“-+-”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前期春、夏、秋季西太平洋(0°N^0°N.125°E^150°E)和东太平洋(7°N^14°N,126°W^150°W)海温能较好预测中国冬季气温,西太平洋春、夏、秋季海温与中国冬季气温的相关系数(0.77、0.80和0.73)比东太平洋(0.35、0.48、0.53)大,说明西太平洋海温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更为重要.
李欢欢巩远发
关键词:气象学气候变化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太平洋海温
新疆地区对流层中下层及地面温湿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新疆地区1969-2009年近40年对流层中下层以及地面温湿变化特征,利用经过质量控制的中国新疆地区14个探空站1969-2009年比湿和温度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新疆地区温度、湿度变化趋势和突变年进行分析,并用同一时期12个地面站的降水资料对比分析新疆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疆和北疆500hPa和850hPa高空比湿在1980年中后期均有增加的趋势,2005年后均又发生了由升转降的变化;地面比湿和降水总体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南疆地区降水在2005年后为持续负距平,与高空比湿变化特征一致;41年期间两个区域的温度变化在对流层中下层和地面都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地面增温最显著,增温速率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北疆和南疆地区500hPa比湿分别在1989年、1985年,南疆850hPa在1986年均发生由降转升的显著性突变,且均在2005年发生由升转降的显著性突变;北疆地区850hPa和两个区域地面比湿均在1986年发生突变,之后显著变湿;北疆和南疆500hPa温度分别在1985年、1986年发生由降转升的显著突变,两个区域850hPa和地面温度均在1996年发生相同突变,显著水平都达到0.01。
张元巩远发蒋贤玲
关键词:大气科学气候诊断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同期内美国NCEP/NCAR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网格距为2.5°×2.5°。采用模糊聚类、EOF分解、合成分析、SVD分解等方法,详细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量区域指数能很好地揭示江淮流域梅雨量的丰枯,高原大气热源大致以90°E为界,可分为高原东部型和西部型;高原大气热源与梅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与江淮梅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部型与梅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增强,西部型减弱,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多;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减弱,西部型增强,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少;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毛文书巩远发周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梅雨大气热源SVD分析
长江中下游梅雨与北太平洋大气热源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长江中下游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NCEP/NCAR 1954—2001年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SVD分解等方法,详细讨论了北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东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信度为95%的Monte-Carlo检验,具体表现为当菲律宾群岛附近洋面、西太平洋暖池区及西北太平洋西风飘流区大气热源异常增加(减少)时,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热源异常偏低(偏高),会造成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偏少(偏多),反之亦然,合成分析、点相关分析和SVD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毛文书巩远发彭骏李国平
关键词:梅雨大气热源Z指数EOF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与江淮流域旱涝的研究
用2001年和200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洲季风区两年逐日的大气热源汇〈Q1〉,再用谐波分析方法对〈Q1〉作带通滤波,得到了准30-70d的〈Q1〉低频分量;并分析了两年夏季大气热源汇和其低频振荡变化...
巩远发段廷扬张菡
关键词:低频振荡江淮流域旱涝灾害区域降水
文献传递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特征被引量:6
1997年
印度夏季风的年际变异是大范围大气环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本文应用1951—1985年印度夏季风资料,选取强季风年4年和弱季风年6年,分别对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距平合成分析和复自然正交函数(CEOF)分析。结果指出,大西洋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稳定存在以及乌拉尔山低压槽的频繁活动与强印度季风年相联系,而大西洋和鄂霍次克海低压系统的频繁活动以及欧洲阻塞高压的稳定存在与弱印度季风年相联系。印度夏季风强弱不同年份,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特征,这对于当年夏季风的强弱和北半球气候异常有预示作用。印度夏季风强弱的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北半球存在极地和赤道低纬位相函数大而中高纬度位相函数小。
段廷扬唐佑民巩远发蒋玉云
关键词:季风年际变化北半球大气环流
印度夏季风影响下的青藏高原降水及环流异常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讨印度夏季风异常变化对高原夏季降水以及相应的异常环流系统的影响,利用1973-2014年NCEP(2.5°×2.5°)逐月再分析资料、中国逐月降水格点资料及印度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印度夏季风影响下的高原东部、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即印度夏季风强年(弱年)高原西部降水偏多(偏少),高原东部降水偏少(偏多)。(2)印度夏季风强年(弱年),对流层上层南亚高压偏强且偏西、偏北(偏弱且偏东、偏南);对流层中低层印度半岛是异常气旋(反气旋)环流系统,青藏高原西部是异常气流辐合(辐散)流场,东部则是异常辐散流场(辐合中心或辐合带)。(3)综合印度夏季风强弱年对流层中异常环流系统变化的影响,印度夏季风强年(弱年),青藏高原西部异常上升运动增强(减弱),水汽通量异常辐合(辐散),导致降水异常偏多(偏少);青藏高原东部则是相反的异常变化特征。
孙亦巩远发
关键词:气象学印度夏季风降水异常
东北区域水汽收支的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明确东北区域水汽收支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利用1970~2010年NCEP/NCAR逐月平均分析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同期的气象站逐日降水实况资料,对东北区域夏半年(5~9月)区域水汽收支的年(年代)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降水偏多(少)年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1970年代水汽异常输送主要来自华北地区;1980年代,水汽异常输送主要来自蒙古东部和日本海;1990年代,水汽异常输送主要来自鄂霍次克海;2000年以后,水汽异常自东北区域向西南方向输送.总体而言,1970~1990年代区域内的水汽增加,2000年以后区域内水汽明显大幅度减少.(2)东北区域水汽总收支与夏季降水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可达0.79,通过99%的信度检验,南、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该区域的夏季降水有显著影响.(3)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年,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明显增强;降水偏少年,西风带和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输送明显减弱.
顾正强巩远发龚强朱玲晁华
关键词:气象学气候变化水汽输送水汽收支水汽通量降水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