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疼痛
  • 5篇记忆
  • 3篇镇痛
  • 3篇烧伤
  • 3篇气体
  • 3篇惰性气体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学习记忆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神经保护作用
  • 2篇术后
  • 2篇术后疼痛
  • 2篇术前
  • 2篇术前焦虑
  • 2篇缺氧
  • 2篇换药
  • 2篇患儿
  • 2篇基因

机构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2篇庄蕾
  • 12篇于布为
  • 5篇罗艳
  • 5篇薛庆生
  • 4篇高卫益
  • 3篇张富军
  • 2篇王森森
  • 1篇徐怡琼
  • 1篇陶国荣
  • 1篇包程蓉
  • 1篇董榕
  • 1篇马君俊
  • 1篇张晓琴
  • 1篇曲冬梅
  • 1篇裘佳培
  • 1篇窦懿
  • 1篇卫永旭
  • 1篇朱倩林
  • 1篇陆志俊
  • 1篇夏一梦

传媒

  • 9篇上海医学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卫生事业...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钙蛋白与学习记忆
2015年
神经钙蛋白(CaN)是一种在中枢系统中大量表达的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其需要钙离子和钙调蛋白(CaM)的共同激活,也是脑内唯一的钙离子激活的蛋白磷酸酶口伽。纯化的CaN是一个异源二聚体,包含1个较大的催化亚基CaNA(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和1个较小的调节亚基CaNB(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0)。
王森森庄蕾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学习记忆相对分子质量蛋白磷酸酶钙调蛋白异源二聚体钙离子
某独栋办公楼内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聚集性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某独栋办公楼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株感染疫情的传播特点和防控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19日至3月28日期间该办公楼内458名风险人群中新冠奥密克戎株的感染率、流调情况、传播链、人群疫苗接种情况以及感染病例的核酸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值)等数据,并记录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转归情况,分析本轮疫情的传播特点,并总结防控策略。结果:某办公楼内的疫情从3月19日发生第1例新冠感染到3月28日清零,共计10 d。办公楼内458名人员中,累计感染人数达42例,感染率为9.17%。在3月21日对重点人群进行单间隔离后,发病率明显下降,逆转了之前的感染上升态势。新冠奥密克戎株的实时传播指数(real-time reproduction number,Rt)值随时间发生动态变化,从10.8迅速下降为2.2,隔离第3天即低于1。Ct值在30以上的患者,与其密切接触者(密接)转阳率约为6.0%;Ct值在20~30之间的患者,密接者转阳率较高,为25.6%;Ct值在20以下的患者,密接者转阳率高达62.5%。与Ct值>30的病例及其对应的密接相比,病例Ct值为20~30感染者的密接其感染风险显著上升(OR=5.37,95%CI:1.88~15.33);病例Ct值<20感染者的密接者其感染风险则进一步上升(OR=25.95,95%CI:9.11~73.94)。结论:新冠病毒传播力与传播者的核酸Ct值水平密切相关,对于Ct值较低者应考虑优先予以转运治疗,并对其密接人员进行优先隔离处理。根据感染者的Ct值进行精细化管理,对避免病毒在社区中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庄蕾郑睿智高卫益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
阿芬太尼干预烧伤患者换药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清醒烧伤患者经静脉用阿芬太尼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评价阿芬太尼对烧伤患者换药操作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传统“3+3”设计法确定阿芬太尼MTD(该试验于2022年3—7月进行)。验证阿芬太尼镇痛效果试验纳入2022年8月—2023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烧伤患者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18~65岁,BMI<40 kg/m^(2),ASA分级Ⅰ至Ⅲ级,烧伤面积1%~50%,烧伤部位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阿芬太尼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对照组),每组64例。在换药开始前5~10 min,开始静脉恒速泵注阿芬太尼500μg/mL或0.9%氯化钠溶液直至换药结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BMI、烧伤表皮总面积(TBSA)、ASA分级、烧伤分度、焦虑程度、既往史],换药前5~10 min(T_(1))、清除敷料时(T_(2))、清创时(T_(3))、更换敷料时(T_(4))、换药后即刻(T_(5))、换药后1 h(T_(6))、换药后2 h(T_(7))的生命体征[平均血压(MBP)、心率、指脉搏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疼痛VAS评分。测定患者T_(1)、T_(7)时间点的炎症因子(IL-4、IL-5、IL-6、TNF-α)水平。记录T_(7)时间点患者的换药满意度、换药时长、用药(阿芬太尼或0.9%氯化钠溶液)总剂量,以及阿芬太尼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传统“3+3”试验确定60μg/(kg•h)为阿芬太尼MTD。阿芬太尼组TBS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2)。两组间换药全程MBP、心率、SpO_(2)、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阿芬太尼组T_(5)时间点的MBP显著增高(P<0.05),T_(3)至T_(5)时间点的RR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换药全程阿芬太尼组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芬太尼组T_(1)至T_(7)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换药操作期间(T_(2)至T_(4)时间点),阿芬太尼组�
邱艳丽窦懿曲冬梅庄蕾
关键词:换药镇痛阿芬太尼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参与学习记忆过程的研究进展
2017年
背景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the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 Egr-1)参与长时程增强、促进神经元发生过程,其蛋白表达与突触可塑性及长期记忆的巩固、再巩固和消除密切相关。 目的 以Egr-1基因的表达变化为切入点,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提供更多研究靶点。 内容 全面阐述Egr-1的结构特点、分布、表达及其对学习记忆不同阶段的影响。 趋向 Egr-1基因在学习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但具体的分子信号通路及其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笑萱庄蕾薛庆生罗艳于布为
关键词: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信号通路学习记忆
儿童疼痛记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近年来,人们发现婴儿期就存在疼痛记忆。儿童对疼痛的记忆具有可塑性,并且与疼痛的发展轨迹及慢性疼痛有关,是疼痛评估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该文基于近年临床研究结果,针对儿童疼痛记忆的定义、可塑性、临床意义、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儿童疼痛管理、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王凤乔庄蕾张富军
关键词:小儿疼痛记忆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非定点医疗机构“分区管理”策略
2022年
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分区管理”策略,将门诊、急诊和住院区域相对独立,进行局部闭环管理,限制各区域之间人员的非必要流动,并由区域管理专班统筹协调解决区域内的各项医疗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形成相对独立的人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具体措施包括人员管理、通道管理、楼宇管理、医疗管理、院感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实践证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分区管理”策略有利于减少非定点医疗机构内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可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庄蕾高卫益
关键词:分区管理
理想麻醉状态和精确麻醉在提升麻醉安全和建立舒适化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
于布为罗艳薛庆生庄蕾陆菡陶国荣张富军金珏朱倩林张晓琴杨笑萱夏一梦董榕陆志俊宋小
该项目属于麻醉学领域。 麻醉安全一直是临床医疗的基础。舒适化医疗是患者和人民对于高质量医疗和健康的基本要求。在本世纪初,麻醉还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主要安全隐患,其相关死亡率高达1/5000(2000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关键词:
关键词:麻醉安全麻醉学
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压力传感器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安装有电源、固定柱、激光发生器和触碰开关;所述外壳的外侧固定设有握柄;所述固定柱包括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内壁与输液架形状...
孟莹庄蕾薛庆生于布为
文献传递
Cdk5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进展
2010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dk5通过与大量蛋白相互作用而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关于Cdk5的研究结果不仅证实其参与药物成瘾过程中细胞间的通路改变,且其活性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就Cdk5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庄蕾于布为
关键词:CDK5药物成瘾神经退行性变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伴垂体瘤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一例
2022年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垂体瘤合并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结合患者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垂体瘤诊断明确,但因患者心肌明显受累,出现了心力衰竭,使得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风险增加。为追求患者获益的最大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外科等科室就患者疾病行MDT病例讨论,充分分析并制订了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钱扬徐怡琼包程蓉裘佳培卫永旭郑思畅庄蕾罗艳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心肌病垂体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