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泽 作品数:19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营口理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经济管理 语言文字 更多>>
透过大学生无聊现象反思教育问题 2016年 大学生"无聊"现象成因复杂,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针对教育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从树立科学教育理念,理性认识大学生活,改革评价标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推进初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建立合理用人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世泽 赵旭艳 孙泽洋 董海涛关键词:大学生 无聊 教育问题 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的对策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高等教育普及化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挑战。加强国家和地方的引导与支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师资队伍和创新管理机制,是解决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 张世泽关键词:高等教育 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奖励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大学生的奖励不仅是对大学生的物质奖赏,更是对他们价值的肯定,对大学生自我成长和相互促进有很好的帮助。然而,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奖励制度仍存在一些弊端,还有不少提高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创新大学生奖励机制的原因,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奖励机制的切实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奖励机制的创新途径。为大学生奖励机制发挥作用提供了参考。 哈龙 唐海涛 张世泽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被引量:3 2014年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和灵魂,而多元文化的格局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正确原则,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取得持久的成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世泽关键词: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2014年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新时代背景之下面临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与新情形。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宣传方面的特性与优点,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时机和挑战,不得不采取对应的办法和计策。 张世泽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新媒体 大学生无聊倾向性调查与分析 2016年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对14所高校的1 81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城镇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总分和外部刺激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独生子女大学生;就无聊倾向总分及外部刺激维度的得分而言,大专院校大一和大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本科和重点院校同年级学生得分,普通本科院校大四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重点院校同年级学生得分;就无聊倾向的内部刺激维度的得分而言,大四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的得分。这一调查结果为消弭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帮助大学生摆脱无聊倾向的困扰提供了实证依据。 赵旭艳 张世泽关键词:大学生 多因素方差分析 基于数据统计的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分析与探讨 2017年 本文以本校2013级和2014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考成绩、大一学年英语期末卷面和平时成绩的平均分对大学生入学后首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Four,简称为CET4)的相关状态,分析得出:四级成绩与高考成绩正相关关系且最为密切,说明了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基础的重要性。其它四个分量,表明学生入学一年后的英语水平及努力程度,这些都影响了最终的四级分数。 张世泽 尚丽莉 鲁鑫 沈修亮关键词:高考成绩 大学生无聊倾向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无聊倾向性是指个体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的稳定无聊体验,其负性作用在已有的多项研究中得以证实。无聊倾向性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弥散、蔓延,其形成具有累积性特点,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与大学生自身内部因素长期综合互动的结果。针对引起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影响因素,应建构起由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后期跟踪体系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无聊倾向干预机制,并使之系统化和可操作,以帮助大学生摆脱无聊倾向困扰。 赵旭艳 张世泽关键词:预警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重点问题的研究及实践——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 2017年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是历史的选择和客观要求,在转型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结合营口理工学院转型发展,分析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的重点问题,研究和探索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张世泽 张庆伟 陈红 朱秀慧 原宇 关明坤 赫丽杰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从生命意义视角审视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 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调查可知,生命意义缺失是大学生无聊倾向的主要表现之一。鉴于生命意义在提升大学生心理复原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生命意义为支点,从净化社会环境,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等方面,提出帮助大学生摆脱无聊倾向性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借鉴。 张世泽 赵旭艳 王亚青 刘飞 李靖平关键词:生命意义 问卷调查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