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敏
-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猪瘟病毒Core蛋白的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及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根据猪瘟病毒衣壳蛋白(Core)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从猪瘟兔化弱毒中扩增出完整的Core基因,经酶切和序列测定后,克隆到携带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 ColdⅠ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Cold-Core,并转化到大肠杆菌Rosseta 2(R2)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鉴定表达效果。结果表明:经终浓度为0.1 mmol/L IPTG诱导24 h后,Core基因在R2中获得分泌性可溶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32.6%,SDS-PAGE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0 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ore蛋白可以分别与His单抗和猪瘟病毒阳性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均出现单一反应带。将目的蛋白切胶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特异性抗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血清与衣壳蛋白反应后有明显的特异性条带,经激光共聚焦鉴定抗血清能够与胞浆中的猪瘟病毒粒子发生反应。结果表明,Core基因表达成功,制备的抗血清具有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为深入探讨Core蛋白在猪瘟病毒致病机制上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景娇张小敏何丹妮刘珂周斌陈溥言
- 关键词:猪瘟病毒原核表达抗血清
-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3年
- 用水稻敏感品种TN1和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Mudgo ,ASD7和RathuHeenati饲养稻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研究不同品种对褐飞虱体内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氧脱甲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飞虱在 3种抗性品种上饲养一代后 ,其酯酶活性与敏感品种上的试虫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 ,取食Mudgo和ASD7的雌成虫之间酯酶活性达到显著性差异 ;取食Mudgo和RuthuHeenati的雄成虫酯酶的Km 值分别为取食TN1的 2 78和 2 5 8倍。褐飞虱体内酯酶活性还因其生物型的不同而异。对褐飞虱生物型 1和生物型 2个体酯酶活力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 ,生物型 2的雌、雄成虫酯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生物型 1的。研究还表明 ,在ASD7与RathuHeenati上饲养一代后 ,褐飞虱雌、雄成虫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取食TN1和Mudgo的个体 ,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成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氧 脱甲基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代谢酶的影响因品种的特性 ,代谢酶的类型 ,甚至褐飞虱的性别而异。文中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 周亦红韩召军张小敏庞超
- 关键词:褐飞虱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代谢酶生物型
- 猪盖他病毒衣壳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4
- 2013年
- 原核表达猪盖他病毒(Getah virus)衣壳蛋白(Cap)并制备多克隆抗体。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含有Cap基因的pT-Cap质粒中扩增全长Cap基因,克隆至携带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中,通过PCR、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后,重组质粒pCold-Cap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2,IPTG诱导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蛋白经镍柱纯化后切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实验表明:经终浓度0.1mmol/L IPTG 15℃诱导24h后,Cap基因在Rosetta 2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40.2%,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2.3kD。Western blot显示制备的鼠源抗血清可以与融合蛋白发生反应,有明显的特异性条带。猪盖他病毒衣壳蛋白原核表达成功,制备的多抗可以识别Cap蛋白。
- 姜焱何丹妮张小敏周斌陈溥言
- 关键词:衣壳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4种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l6种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 庞然张小敏周斌何丹妮陈溥言
- 关键词:猪瘟病毒抗体试剂盒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 2008~2010年华东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2
- 2010年
- 为了解华东地区近三年来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的流行状况,以便更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2008年1月~2010年9月在华东地区5个省、直辖市及河南省的68个规模化猪场(均未免疫商品化猪圆环病毒疫苗)共收集1017份猪血清样品,应用商品化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抗体诊断试剂盒(PCV2-ELISA),对送检血清样品进行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猪血清中抗体阳性总数为609份,总阳性率为59.88%;2008、2009和2010年送检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53.4%、35.33%和80.63%,PCV血清抗体阳性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成年猪血清阳性率最高为81.40%,保育猪血清阳性率最低为41.48%,仔猪和育肥猪血清阳性率相近,分别为57.95%和52.20%,说明仔猪断奶后随母源抗体下降其抗体阳性率亦下降,但随猪龄的增长而感染逐渐加重后其抗体阳性率又升高,且不同生长阶段PCV毒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差异。
- 赵津张小敏周斌曹瑞兵庞然何丹妮陈溥言
-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抗体水平ELISA
- 四种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猪瘟病毒抗体的比较分析
- 随机抽取某规模猪场70头不同日龄阶段的猪血清样品,经中和抗体试验验证后,再使用4种商品化试剂盒进行猪瘟抗体检测,通过中和抗体试验和4种试剂盒之间阳性率和符合度的比较分析,希望了解各种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确各种试剂盒...
- 庞然张小敏周斌何丹妮陈溥言
- 关键词:猪瘟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
- 文献传递
- 2011-2012年江苏和安徽两省部分猪场主要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ELISA和PCR方法对2011—2012年来自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县(市)的规模化养猪场(300头<存栏母猪数<1 000头)的2 604份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PR-gI)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1 132份发病猪的组织病料进行了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学调查,对300份仔猪腹泻样本进行了病毒性腹泻病原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轮状病毒(RV)鉴定。检测结果显示,上述主要疫病在江苏和安徽2个省份养殖区中小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V-gI阳性率为13.94%(363/260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CSFV野毒阳性率为10.6%(120/1132);PCV2阳性率为37.1%(420/1132);PRRSV阳性率为27.6%(307/1132)。临床收集的水样腹泻样本中PEDV阳性率为46.67%(140/300)。结果表明在江苏和安徽两省以PEDV引起的猪病毒性腹泻仍然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猪场对于猪圆环病毒病、PRRS和CSF的预防控制仍然需要提高警惕。
- 师保浚赵津张小敏周斌吴增坚陈溥言
- 关键词: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 热休克蛋白70促进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0的小鼠免疫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初步探索热休克蛋白70(Hsp70)作为分子佐剂增强猪瘟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根据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囊膜糖蛋白E0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得到完整的E0基因,将其分别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ColdI和含有副猪嗜血杆菌Hsp70的pColdI-Hsp70中,构建了pColdI-E0和pColdI-E0-Hsp70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了E0、Hsp70和E0-Hsp70融合蛋白。将以上三种蛋白纯化后分组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和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小鼠针对E0蛋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结果显示:E0-Hsp70融合蛋白和E0+Hsp70混合物免疫后均能显著提高抗E0的抗体效价、CD4+和CD8+T细胞水平,并促进IFN-γ的释放。研究结果表明Hsp70能显著增强猪瘟病毒囊膜糖蛋白E0在小鼠上的免疫效果,为在猪体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 徐倩倩张小敏景娇师保浚王世旗周斌陈溥言
- 关键词:猪瘟病毒HSP70
- 盖他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2年
- 盖他病毒是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成员的一种单链线形RNA病毒。盖他病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侵害马和猪,本病多发生于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区蚊虫中分离到盖他病毒,表明该病毒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目前,关于盖他病毒的研究还较少,很多机理尚未清楚,其危害程度亦不可预知。为了更好地掌握盖他病毒的研究进展,综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做了一些简要总结概括,为建立和完善人畜共患病公共卫生体系和早期预警机制提供一些知识贮备。
- 何楚张小敏周斌姜焱
- 关键词:基因蛋白
- 猪盖他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盖他病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侵害马和猪。随着对猪盖他病毒研究的深入,人们建立了许多用于检测猪盖他病毒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动物接种、病毒的分离、免疫酶测定技术、间接血凝试验、血清中和实验、免疫荧光测定、琼脂扩散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便于我们今后的研究。
- 张小敏何楚周斌姜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