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鸥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幔源包体
  • 4篇包体
  • 3篇地幔
  • 3篇上地幔
  • 3篇显微构造
  • 3篇流变学
  • 3篇剪切带
  • 2篇第四纪
  • 2篇玄武岩
  • 2篇韧性剪切
  • 2篇韧性剪切带
  • 2篇糜棱岩
  • 1篇地堑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质
  • 1篇第三纪
  • 1篇第四纪火山
  • 1篇第四纪火山岩
  • 1篇第四纪玄武岩

机构

  • 6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6篇张小鸥
  • 5篇陈孝德
  • 5篇林传勇
  • 5篇史兰斌
  • 1篇柏美祥

传媒

  • 3篇地震地质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震学报

年份

  • 3篇1997
  • 3篇199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珠穆朗玛峰北坡的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特征被引量:1
1995年
珠穆朗玛峰北坡的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特征史兰斌,林传勇,陈孝德,张小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近年来,随着对韧性剪切带及糜棱岩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一些学者陆续对珠穆朗玛峰南坡的韧性剪切带构造进行了研究报道。笔者对采自珠穆朗玛峰北坡的构造...
史兰斌林传勇陈孝德张小鸥
关键词:剪切带糜棱岩
伊通地堑上地幔剪切带被引量:10
1995年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1O ̄(-12)s ̄(-1)、等效粘滞度为10~1000EPa·s和深度为37~45km。这是一种与地幔底辟作用有关的规模较小的缓倾斜剪切带,也是应变集中带,能导致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并与地震活动有关。
张小鸥
关键词:显微构造剪切带上地幔糜棱岩幔源包体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及其上地幔流变学意义被引量:8
1995年
中国东部含幔源包体的早第三纪玄武岩已发现的有吉林双辽、河北阳原和山西繁峙。本文详细研究了这三个地点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地点的幔源包体以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为主,其结构主要为残斑结构。包体中橄榄石显示明显的优选方位,发育有反映高温位错蠕变机制的位错亚构造。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一1100℃之间,压力为0.7一1.7CPa。来源深度为28一52km。采用显微构造应力计计算的差异应力在17一24MPa之间,由橄榄岩高温流变律计算的应变速率为10 ̄(-15)-10 ̄(-18)s ̄(-1)等效粘滞度为10 ̄(21)一10 ̄(25)spa.S之间。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与晚第三纪以后的幔源包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表明晚第三纪以后的上地幔继承和发展了早第三纪时的特征。中国东部早第三纪以来的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和裂谷上地幔的流变特征。
林传勇史兰斌陈孝德张小鸥
关键词:幔源包体上地幔流变学显微构造玄武岩
新疆二台断裂带断层岩及古震源体特征被引量:1
1997年
新疆二台断裂带是在早期的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糜棱岩形成于地壳中10~12km的岩石韧-脆性转换带.此后发生了岩石变形过程为韧性变形—韧性失稳—脆性断裂的地震活动,形成了二台断裂带,并伴有假玄武玻璃的产生.假玄武玻璃的分布范围长约60km、宽约300m,代表了古震源体的规模。
史兰斌林传勇陈孝德陈孝德柏美祥
关键词:断层岩断裂带韧性剪切带地震地质
山西大同第四纪火山岩中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及其上地幔流变学意义被引量:15
1997年
山西大同第四纪玄武岩中含有少量小型的幔源包体,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反映了上地幔条件下至少有两次变形事件;包体的平衡温度为900~1050℃,平衡压力为1.1~1.7GPa,对应的来源深度为40~60km。由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推导的上地幔流变学参数表明,该地区上地幔符合大陆拉张带上地幔的特征。在第四纪时期,该地区上地幔仍然继续其底辟上涌过程。
陈孝德林传勇张小鸥史兰斌
关键词:上地幔显微构造第四纪火山岩流变学
山东省第四纪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变形特征及其上地幔流变学意义被引量:5
1997年
山东省第四纪玄武岩中含有数量、大小不等的幔源包体。这些包体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以原生粒状和残斑结构为特征。包体中橄榄石的位错亚构造反映了上地幔高温蠕变机制。包体的平衡温度在800—1100℃之间,压力为0.8—2.0GPa,相应的来源深度为28—65km。在该深度范围内,上地幔的流动应力为13—26MPa,应变速率为10-14—10-20s-1,等效粘滞度为1020—1025Pa·s,符合大陆拉张带上地幔的特征。作者认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在早第三纪或之前开始有底辟上涌,它导致岩石圈的减薄以及地壳的拉张,造成中国东部的拉张环境和裂谷的发育。上地幔的这种运动可能在新第三纪达到高峰。
陈孝德林传勇张小鸥史兰斌
关键词:第四纪玄武岩幔源包体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