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国
- 作品数:41 被引量:4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地层划分
- 2024年
- 湖相细粒沉积多具有连续性,能记录和保存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是进行天文旋回分析的理想地层。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重点井沙三下亚段自然伽马数据进行MTM频谱分析和FFT进化谐波分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在单井上进行了天文旋回地层划分及连井地层对比,为全区搭建了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记录了显著的天文旋回信号,匹配出最优沉积速率为9.0×103cm/Ma;由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产生的旋回地层厚度分别为42.3 m,9.0 m,2.4~4.7 m和1.3~1.9 m;(2)沙三下亚段比较稳定的记录了6个长偏心率旋回、25个短偏心率旋回,可将短偏心率曲线作为地层划分依据来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3)运用天文旋回理论进行岩相发育规律、岩相空间配置关系的预测,可为湖盆沉积中心页岩油气地质“甜点”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 方旭庆钟骑张建国李军亮孟涛姜在兴赵海波
- 关键词:古近系沾化凹陷渤海湾盆地
- 博兴凹陷沙二段正理庄砂体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正理庄砂体位于博兴凹陷的西南部,主要由南部的鲁西隆起和西北部的高青凸起提供物源,在研究区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正理庄砂体沉积之后由于构造掀斜,导致北部砂体埋藏较深(约1800m~2500m),南部砂体埋深浅(约(1200m...
- 张建国姜在兴李维岭王思琦
-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 “风-源-盆”三元耦合油气储集体预测方法及其应用——对非主力物源区储集体的解释与预测被引量:12
- 2020年
- 中国大多数主要含油气盆地已进入成熟勘探期,非主力物源区的剩余油气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目标。非主力物源区的剩余油气藏隐蔽性强、难识别,严重制约着该类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基于"风场-物源-盆地"系统("风-源-盆"三元耦合)沉积学的新理论,总结了一整套隐蔽型优质储集体的精准识别和预测方法。方法核心是"风-源-盆"三元耦合的"六古恢复"技术,即古风向恢复、古风力恢复、古波况恢复、古地貌恢复、古水深恢复和古物源恢复。在古水深、古地貌、古物源等常规古地理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古风场和古波浪场的恢复,能够准确划分湖泊的水动力分带,如浪基面、破浪带、碎浪带和冲浪回流带的分布范围。通过将水动力分带古水深、古地貌与古物源恢复图叠合分析,可准确划分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进而解决储集体平面定位与规模预测的难题。"风-源-盆"三元耦合优质储集体预测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非主力物源区、非大型构造区难以指导油气勘探的难题,实现了隐蔽型优质储集体的精准预测。
- 姜在兴王俊辉张元福张建国宋明水王玉华姜洪福
- 关键词:滩坝
- 正理庄地区沙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5年
- 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正理庄地区沙二段是正理庄油田重要的砂岩储层发育段,储层垂向上变化复杂,对其演化规律认识尚不明确。对研究区岩心、薄片、镜质组反射率、粒度等资料进行半定量分析,明确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沙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演化主要受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较大,因压实作用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9.8%,因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为14.1%,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作用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孔隙的重要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中成岩A期,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2.6%。
- 李维岭姜在兴倪新锋张建国吴秀颀赖锦
- 关键词: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半定量分析博兴洼陷
- 中国陆相页岩油气沉积储层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被引量:16
- 2023年
-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油气沉积类型多样、储集空间复杂及储层成因机理不清等关键科学问题,系统综述近10多年来国内外尤其是中国在陆相深水沉积层序、沉积体系、页岩油气储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结合近年来所开展的陆相页岩油气沉积储层方面的地质研究工作,根据成因将陆相深水细粒沉积岩划分为陆源型、内源型、火山-热液型、混源型4类,提出基于无机矿物含量(即碳酸盐矿物、长英质矿物、黏土矿物三端元)、有机质含量(TOC含量以2.0%和4.0%为界)和沉积构造(纹层状、薄层状、块状)的细粒沉积岩综合分类方案;归纳总结了适于陆相深水细粒沉积地层细分对比的基于米兰科维奇天文轨道周期的高频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并在高频旋回地层对比基础上,提出了陆相深水细粒沉积岩微相平面工业化制图的方法,对于评价预测有利的页岩油气沉积储集岩相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孔隙赋存的基质类型将陆相页岩油气细粒沉积岩储层孔隙分为矿物基质孔隙(即无机孔)、有机质孔隙、裂缝孔隙3大类,其中,与有机溶蚀作用有关的矿物基质孔隙是页岩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主要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有关,通常热演化程度较高有利于有机质孔隙的发育,裂缝孔隙是页岩油气的重要渗流通道。指出了细粒沉积岩沉积作用、页岩油气储层形成机理和甜点评价、页岩系地层高精度对比方法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姜在兴张建国孔祥鑫谢环羽程浩王力
- 关键词:页岩油气陆相层序储层
- 陆相超细粒页岩油储层沉积机制与地质评价被引量:15
- 2022年
- 超细粒(粒径<10μm)沉积储层中蕴含有50%以上的页岩油资源,是页岩油产量二次增长的重要领域,但当前对其成因机制和地质评价方法认识不清,制约了页岩油勘探开发突破。综合利用中国主要陆相页岩油盆地资料,厘定超细粒沉积岩的形成机制,按照其物质来源将超细粒沉积物划分为陆源型、内源型、热液-火山来源型、混合来源型4类,结合沉积动力和物质组分细分为陆源静水沉积型、陆源事件沉积型、内源生物残骸沉积型、内源生物化学沉积型、内源蒸发化学沉积型、火山空落沉积型、水底热液-火山喷发沉积型、混源静水沉积型、混源事件沉积型9种成因类型。系统分析了9类超细粒沉积岩储层特征的差异性,发现不同成因超细粒沉积岩的有机质丰度、含油性、脆性、孔渗性等储层质量参数差异明显,其中,内源生物残骸型和生物化学沉积型、部分热液-火山沉积型和混源静水沉积型超细粒沉积岩为优质页岩油储层,其页岩油储集潜力较大,是超细粒页岩油储层勘探中应重点关注的岩石类型。
- 张建国姜在兴刘鹏孔祥鑫葛云锦
- 关键词:陆相页岩油储层
- 高频旋回地层约束下的湖相页岩有机质富集规律: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被引量:6
- 2022年
- 与古气候和古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质发育特征的高精度预测,是油气地质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对中—低勘探程度沉积盆地常规油气或中高勘探程度沉积盆地中非常规油气的高效评价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技术,通过东营凹陷FY1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的高频旋回地层划分和古环境、古气候、有机质地球化学、矿物学分析,探索陆相泥页岩有机质在不同尺度旋回地层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1)在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中识别出2个1.2 Ma超长斜率旋回、5个400 ka长偏心率旋回、21个96 ka短偏心率旋回、42个51 ka斜率旋回、103个19 ka岁差旋回。结合前期研究成果,以1.2 Ma、400 ka、96 ka波形曲线为依据,识别出2个长期、6个中期、2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2)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古环境恢复与TOC数据对比分析证明,古气候演化与有机质富集之间基本同步,均受控于天文旋回,即超长斜率增大或长偏心率增大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基准面升高,地层还原性增强,有利于有机质富集;(3)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取决于古气候温暖湿润程度控制的古生产力和湖盆水体深度控制的有机质保存环境,长期与中期尺度旋回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程度高于短期旋回,因此在长期、中期尺度上,可以旋回波形曲线为依据进行古环境恢复和富有机质层的厘定。
- 周靖皓鲜本忠张建国钟骑陈鹏
-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古气候东营凹陷古近系
- 陆相页岩成因机制多样性与甜点评价思路
- 近年来勘探实践证实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是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资源。现有研究发现我国陆相页岩沉积具有内部岩相繁复、物质来源多样和沉积机制多变等特点。但目前主流的传统页岩沉积模式只强调陆源供给和机械沉积,忽视其他成因机制的...
- 张建国蔡沐欣
-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7-8段细粒沉积岩储层评价及差异成藏
-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7-8段发育大面积深水细粒沉积,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段。研究区页岩油资源主要赋存于深湖-半深湖相的泥页岩和致密砂岩夹层中,本文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和油气地球化学测试等实验资料,...
- 王力姜在兴张建国
- 关键词:页岩油储层特征油源分析
-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与沉积演化被引量:15
- 2021年
-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勘探潜力巨大,目前对其岩相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沉积背景认识不清,制约了页岩油的勘探突破。利用岩心和X射线衍射、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高精度测试资料,通过识别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恢复了古沉积环境,并探讨了沉积环境演变约束下的岩相分布规律。沉积古环境的变化控制了不同岩相类型的垂向分布及演化。沾化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沉积环境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分别发育沉积藻灰岩、纹层状泥灰岩、纹层状重结晶灰岩、纹层状灰质泥岩和块状灰质泥岩。阶段Ⅰ—阶段Ⅲ,古气候相对干旱,陆源输入作用弱,沉积物以湖盆自生的灰岩为主,湖盆水体深度和盐度的变化控制了不同灰岩的变化;阶段Ⅳ,古气候转为湿热,陆源输入作用增强,沉积了陆源成因具年纹层构造的纹层状灰质泥岩;阶段Ⅴ,古气候最为湿热,陆源输入作用最强,发育大量浊流成因的块状灰质泥岩。垂向上,纹层状灰质泥岩的TOC含量最高、含油性最好。研究认识可为进一步厘清沾化凹陷沙三段细粒沉积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形成机制和页岩油甜点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 张建国姜在兴姜在兴袁方冯路尧李长昇
- 关键词:沾化凹陷岩相页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