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在兴

作品数:530 被引量:4,606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1篇期刊文章
  • 95篇会议论文
  • 88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3篇天文地球
  • 17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9篇凹陷
  • 100篇盆地
  • 96篇层序
  • 95篇油气
  • 94篇地层
  • 70篇层序地层
  • 62篇储层
  • 53篇东营凹陷
  • 51篇勘探
  • 43篇地质
  • 43篇古近系
  • 37篇页岩
  • 37篇三角洲
  • 36篇气藏
  • 35篇沙河街组
  • 33篇地层学
  • 33篇油气藏
  • 31篇断陷
  • 31篇滩坝
  • 27篇陆相

机构

  • 40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5篇中国石油化工...
  • 56篇中国科学院
  • 4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4篇中国石油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化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石油大学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化胜利...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新疆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作者

  • 530篇姜在兴
  • 87篇张元福
  • 43篇操应长
  • 31篇张建国
  • 26篇邱隆伟
  • 23篇鲜本忠
  • 21篇王俊辉
  • 20篇张海波
  • 20篇杨伟利
  • 17篇田继军
  • 15篇孔祥鑫
  • 15篇邢焕清
  • 14篇胡晨林
  • 14篇陈骥
  • 14篇夏斌
  • 14篇陈世悦
  • 12篇郭岭
  • 11篇王敏
  • 11篇王航
  • 10篇吴靖

传媒

  • 28篇石油大学学报...
  • 26篇沉积学报
  • 23篇石油学报
  • 19篇油气地质与采...
  • 17篇地学前缘
  • 16篇古地理学报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石油勘探与开...
  • 9篇大庆石油地质...
  • 9篇现代地质
  • 9篇2015年全...
  • 9篇第十二届全国...
  • 7篇中国地质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天然气地球科...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东北石油大学...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5篇地质学报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24
  • 24篇2023
  • 14篇2022
  • 12篇2021
  • 13篇2020
  • 13篇2019
  • 31篇2018
  • 30篇2017
  • 24篇2016
  • 50篇2015
  • 19篇2014
  • 14篇2013
  • 27篇2012
  • 15篇2011
  • 24篇2010
  • 21篇2009
  • 19篇2008
  • 20篇2007
  • 17篇2006
  • 23篇2005
5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定量恢复及次生孔隙成因预测被引量:4
2016年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半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体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赵伟邱隆伟姜在兴
关键词: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滩坝
冲浪回流带砂体堆积计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地质勘探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冲浪回流带砂体堆积计算方法,包括确定湖泊岸线上的冲浪回流带;根据风速确定所述冲浪回流带的风壅水面高度e;根据风速确定所述冲浪回流带的波浪爬坡高度Rp;根据所述风壅水面高度e和波...
张元福姜在兴
文献传递
小波分析划分层序单元的地质学理论基础、方法与应用被引量:30
2010年
从地质学角度对小波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测井曲线是地层中某种特征所反映出的不同周期沉积旋回的相互叠加,而小波分析能够将叠加在测井曲线中的不同频率的旋回识别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对测井曲线的小波分析能够识别出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周期的沉积旋回,据此可以进行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小波的选取十分关键,不同的小波类型会对划分的结果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两口不同类型的井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方法不仅能够划分常规的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层序,同时也能够通过识别出常规方法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微小特征变化、并结合Fischer图解来划分出大段单一岩性地层中的层序单元界面。
赵伟姜在兴邱隆伟陈妍
关键词: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地质学基础小波分析东营凹陷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储层成岩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发育湖泊相、三角洲相和浊积扇相等成因类型的砂体,地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成岩作用复杂。通过钻井取心、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该区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多期次的溶解作用是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始孔隙损失较大。自晚成岩A期到晚成岩B期,因有机质成熟过程、粘土矿物转化、烃类与硫酸盐矿物的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造成的酸性地层水介质,使次生孔隙发育。
牟汉生姜在兴邱隆伟向树安
关键词: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东营凹陷
孤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非统一性的。根据可容空间的变化划分出的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以及转换带所组成的体系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空间展布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文中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组成和划分方案,并以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一个三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并细分为7个四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最后从石油地质学理论以及可容空间转换带处准层序垂向发育特征两方面阐述了转换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解剖,认为可容空间转换带控制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的发育位置。
姜在兴张乐吝文徐桂红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可容空间孤南洼陷
一种地质构造变形物理沉积模拟实验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沉积模拟领域,公开了一种地质构造变形物理沉积模拟实验设备及方法,其中的地质构造变形物理沉积模拟实验设备,包括支撑架、沉积模拟实验箱、加料排料机构和控压机构,所述支撑架顶部与沉积模拟实验箱固定连接,所述沉积模拟实...
魏思源姜在兴胡光明张家志刘桐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志留系成藏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塔里木盆地是目前我国石油勘探的重点区块,但勘探程度较低。对孔雀河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孔雀河地区烃源岩发育、储集空间类型、盖层发育情况、油气的运移通道、油气生成时间与聚集的关系,并总结孔雀河地区成藏的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孔雀河地区两个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刘娅铭姜在兴魏垂高刘金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烃源岩储集空间油气勘探
一种测定古湖泊水深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采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定古湖泊水深的方法。包括:依据地质背景资料及地区地震信息,确定古湖泊所在位置及形态;在古湖泊中油气储集丰富的位置打出多个探井;对多个探井进行测井,获得多个所述探井的测井曲线;根据测...
姜在兴张元福张海英王俊辉
文献传递
青海湖湖滩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3
2019年
以青海湖的湖滩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矿物阴极发光性观察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湖滩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形成机制.湖滩岩胶结物主要由暗色纹层和文石针组成,识别出五类胶结物晶体和三类胶结物组构.在暗色纹层中,有发现包覆式和缠绕式生长的微生物.微生物对泥晶方解石和黏土矿物起着生物稳定化作用(障积作用、捕获作用和粘结作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影响了碳酸盐的溶解度,从而导致产生碳酸盐矿物在微生物席内的丝状体之间或沿着丝状体的沉淀作用.从研究湖滩岩胶结物垂向上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入手,发现胶结物的类型和组构与水深、温度、盐度、水动力条件有一定关系.破浪带和碎浪带的水深、温度、盐度适宜,为微生物作用最强的水动力带.通过对青海湖湖滩岩中的微生物作用特征及其发育模式的研究,认为湖滩岩中胶结物的形成受到微生物作用的影响较大,从而支持了微生物作用对碎屑岩早期成岩具有重要意义的假设.
陈骥陈骥姜在兴张万益刘超
关键词:胶结物成岩作用微生物
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细粒岩沉积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油性的控制被引量:2
2021年
江汉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内陆盐湖盆地,位于其中部的潜江凹陷发育盐间细粒沉积,近期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为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其对页岩含油性的控制,本文基于岩心和多种测试方法将盐间细粒沉积划分出8种岩相,分别是含灰泥质云岩、云质混合细粒岩、泥质混合细粒岩、灰质混合细粒岩、灰质泥岩/泥岩、云质泥岩、硫酸盐质混合细粒岩和云质/泥质钙芒硝岩。岩相组合有A和B两种:A类岩相组合为含灰泥质云岩、云质混合细粒岩和泥质混合细粒岩,夹少量灰质混合细粒岩、云质泥岩、硫酸盐质混合细粒岩和云质/泥质钙芒硝岩;B类岩相组合为云质泥岩、硫酸盐质混合细粒岩、云质/泥质钙芒硝岩,夹少量灰质泥岩/泥岩和泥质混合细粒岩。A类岩相组合富集碳酸盐质矿物且有机质含量高,岩心上表现为灰黑色泥质岩(泥质混合细粒岩和灰质混合细粒岩)与黄褐色云质岩(含灰泥质云岩和云质混合细粒岩)频繁更替,其中夹有白色硫酸盐质岩,呈透镜体状或层状产出,说明当时环境的盐度较低,镜下纹层大部分呈较为连续的微波状或水平状。其沉积特征反映了A类岩相组合的形成环境为还原性较好、盐度较低的深水区。B类岩相组合硫酸盐矿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较低,岩心上表现为白色高硫酸盐质岩夹有黑色泥质层或黄褐色云质层,镜下观察为呈菱形片状钙芒硝,常见穿插双晶,可见明显的粒序变化,云质含量高的薄片镜下为无纹层特征。其沉积特征反映了B类岩相组合形成环境为还原性较弱、盐度较高的较浅水域。本研究将V/(V+Ni)、(S1+S2)/TOC、Sr/Ba和Ga/C31H指数等地化参数与岩相特征相结合,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并且补充说明了A类岩相组合形成于气候湿润的环境,而B类岩相组合形成环境较为干旱,且将盐间沉积划分为B、A、B三个阶段,对其进行了沉积模式的研究。结果表
陈晨姜在兴孔祥鑫吴世强陈凤玲杨叶芃
关键词:岩相潜江凹陷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