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宜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刺糖多孢菌高产菌株转录组及其多杀菌素合成代谢调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对高产多杀菌素的刺糖多孢菌进行转录组分析,挖掘多杀菌素合成相关代谢通路的差异基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发酵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利用RNA-seq技术对高产株SS-168及低产野生菌株SS-WT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再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考察高产菌株的发酵水平。结果 转录组分析表明,与低产菌株相比高产株中有1341个差异表达基因,GO注释表明DEGs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生物过程和脂质代谢及辅因子结合和辅酶结合,主要分布在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等通路。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性达到100%。采用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的发酵培养进行筛选,多杀菌素发酵水平显著提高。结论 本研究通过新颖的转录组学方法获得了刺糖多孢菌高产菌株的差异基因,并对其高产机制和发酵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改良刺糖多孢菌菌株和优化发酵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 王欣荣唐智超曾茂吕正翟龙飞张新宜刘超兰褚以文王克华黄挺
- 关键词:多杀菌素刺糖多孢菌转录组代谢调控
- 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抑制活性化合物S-9818的研究 Ⅲ.分离和结构鉴别
- 2000年
- 在寻找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筛选中 ,从放线菌 SIIA- 9818的培养液中分离到一个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物质 S- 9818,基于理化性质和光谱解析 ,证实其与 FK5 0 6同质。
- 陆群吕淑君张新宜陈永乐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FK506
- NH_4^+对多黏菌素4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NH_4^+对多黏菌素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向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_4^+,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其产量的变化,对于多黏菌素E以外的目标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结构,通过前体的添加和中间代谢产物的验证,确定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初始培养基中不添加NH_4^+或添加低浓度的NH_4^+主要产物为(S)-2-羟基-3-苯基丙酸,当NH_4^+的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主要产物为多黏菌素E。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H_4^+促进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生物合成多黏菌素E,抑制其将苯丙氨酸转化(S)-2-羟基-3-苯基丙酸。
- 杨赞詹良静翟龙飞张新宜王欣荣沙菁洲
- 关键词:PAENIBACILLUSNH4+苯乳酸多黏菌素E
- 响应面法优化S-腺苷蛋氨酸发酵培养基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菌发酵生产S-腺苷蛋氨酸(SAM)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提高S-腺苷蛋氨酸发酵单位。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培养基优化,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酵母粉,葡萄糖,丝氨酸的浓度对S-腺苷蛋氨酸产量的影响最大。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寻优,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酵母粉、葡萄糖和丝氨酸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9.5、73.4和6g/L。经过3次试验所测得的数据8402.6、8600.0和8357.9mg/L。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比较高,模型具有显著性,比优化前提高了53%。
- 张渝杰詹良静张新宜王欣荣
- 关键词:响应面法酿酒酵母S-腺苷蛋氨酸培养基
- R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 2021年
- 医学统计学需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因为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枯燥、和理解难度大的原因,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授完成后,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因此教学效果差、教授难度大。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统计学分析软件与医学统计学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研究将着重介绍R软件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从数据导入、基本统计学参数计算和正态分布调查等方面,展示R软件如何与医学统计学课程有机结合。
- 宋涛林家富张新宜
- 关键词:R软件教学改革
- 链霉菌H8797产生的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 2014年
- 目的研究链霉菌H8797发酵液中抑制LFA-1/ICAM-1介导的人B淋巴瘤JY细胞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利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梯度解吸,分部收集,跟踪监测活性,再通过C18硅胶柱层析和LH-20柱层析分离,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精制,测定活性,通过紫外、红外、元素分析、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进行分析,得到活性单组份。结果分离纯化了活性化合物H8797A并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证。结论化合物H8797A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获得,属于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FA-1/ICAM-1介导的人B淋巴瘤JY细胞聚集的活性。
- 翟龙飞刘瑜张新宜詹良静田敏
-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
- 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抑制活性化合物S-9818的研究 Ⅰ.菌株的分类鉴定
- 2000年
- 从我国山东省济南市郊外千佛山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 ,编号 SIIA- 9818,气生菌丝灰白色或白色 ,基内菌丝分枝、无横隔、不断裂。在大部分培养基上基丝为白色 ,不产可溶性色素 ,分生孢子丝直型 ,波曲或钩状 ,孢子椭圆型或圆柱形 ,孢子表面光滑 ,绝大部分碳源不能利用 ,生长温度偏低 ,细胞壁化学组份分析含 L ,L -二氨基庚二酸和甘氨酸 ,产生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 (tacrolimus,FK5 0 6 )。根据分类研究 ,菌株SIIA- 9818归属于链霉菌属 ,与已知近似菌株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定名为千佛链霉菌新种 SIIA- 9818(Streptomyces qianfoensissp.nov.SIIA- 9818)
- 田敏张新宜刘瑜俞朵吕淑君李建明
- 关键词: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
- 丝状真菌Glarea lozoyensis SIIA-F1108产纽莫康定B_0发酵条件的研究
- 2016年
-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丝状真菌Glarea lozoyensis SIIA-F1108发酵生产纽莫康定B_0培养基,提高发酵产量;通过氮源优化,降低发酵液菌体浓度,改善发酵过程的溶氧水平。【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培养基优化,筛选出对纽莫康定B_0产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n设计,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对优化培养基中氮源组分进行全因子实验,最终得到高产量和低菌体浓度发酵培养基。【结果】实验数据表明:甘露醇、脯氨酸和葡萄糖对纽莫康定B_0产量影响最大;最佳浓度分别为甘露醇167.3 g/L、脯氨酸26.1 g/L、葡萄糖28.5 g/L。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纽莫康定B_0产量达到了1 840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42%,与预测结果一致。用硫酸铵部分替换棉籽饼粉后,发酵液菌体浓度降低,在100 L发酵罐上对优化后的结果做了进一步的验证,纽莫康定B_0产量达到1 980 mg/L。【结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较高吻合度,具备较高可信度和显著性,发酵产量提高了42%,响应面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用于丝状真菌Glarea lozoyensis SIIA-F1108产纽莫康定B_0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氮源组成,降低了发酵液菌体浓度,改善了发酵过程的溶氧水平。
- 杨渊孟慧云王欣荣詹良静张新宜
- 关键词: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
- 高产谷胱甘肽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以酿酒酵母SC-001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结合乙硫氨酸和氯化锌的底物选择筛选到1株有较高GSH产量的酿酒酵母菌株SC-001-24,其GSH产量为743 m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进一步在10 L发酵罐中考察了不同发酵模式和前体氨基酸补加方式对酿酒酵母产GSH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模式为补料分批发酵,最佳前体氨基酸补加策略为:初始培养基加入41 mmol/L半胱氨酸,发酵42 h后一次性补加半胱氨酸246 mmol,甘氨酸160 mmol,谷氨酸82 mmo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GSH产量达到1 280.4 mg/L。
- 刘哲詹良静张新宜王欣荣
- 关键词:谷胱甘肽酿酒酵母紫外诱变发酵调控
- 微生物产生的免疫抑制活性化合物S-9818的研究 Ⅱ.发酵及生物学性质
- 2000年
- 千佛链霉菌新种 SIIA9818(Streptomycesqianf oensis sp nov SIIA9818)在含合适碳氮源的培养基内 ,经发酵获约 50 %菌丝量的培养液。发酵第 5天 ,其代谢产物 S-9818的产生达到高峰 ,主要存在于菌丝体内。S-9818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酵母不显示抗微生物活性 ,但有显著的抗其它真菌性质 ,特别是对黑曲霉、烟曲霉有极强的抗菌作用。淋巴细胞产生抑制试验显示 ,S-9818比环孢素有更强的抑制小鼠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性能 ,S-9818的生物学性质与日本报道的 FK-50 6十分相似。
- 吕淑君张新宜田敏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FK-506发酵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