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毅男

作品数:48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麻醉
  • 11篇手术
  • 7篇切除
  • 7篇达芬奇
  • 7篇达芬奇机器人
  • 5篇动脉
  • 5篇休克
  • 5篇术后
  • 5篇气管
  • 5篇切除术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肌细胞
  • 4篇心房
  • 4篇镇痛
  • 4篇支气管阻塞器
  • 4篇七氟烷
  • 4篇纵隔
  • 4篇纵隔肿瘤
  • 4篇静脉

机构

  • 48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康平县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武警辽宁总队...
  • 1篇武警辽宁省总...

作者

  • 48篇张毅男
  • 35篇张铁铮
  • 15篇孙莹杰
  • 15篇刁玉刚
  • 15篇王凤学
  • 14篇周锦
  • 9篇李林
  • 7篇陈克研
  • 7篇谭宏宇
  • 7篇金强
  • 6篇刘晓江
  • 4篇宋丹丹
  • 4篇陈艳红
  • 3篇卢玉平
  • 3篇姚婧
  • 3篇许霁虹
  • 3篇韩冬云
  • 3篇王朝仁
  • 3篇郑斯聚
  • 3篇王丽晶

传媒

  • 14篇沈阳部队医药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国外医学(麻...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7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2011年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特异性神经原烯醇化酶(NSE)的影响。选择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30例和对照组(C组)10例。S组又分为S_1、S_2和S_33个亚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成即吸入0.5MAC(S_1组)、1.0 MAC(S_2组)、1.5 MAC(S_3组)七氟烷,吸入时间40~60min。C组整个手术中不吸入任何气体麻醉药物。于T_1(CPB前)、T_2(CPB后30min)、T_3(CPB结束)、T_4(CPB结束后1h)、T_5(CPB结束后6h)、T_6(CPB结束后24h)采集颈内静脉球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并进行术前、术后24h的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四组MMSE评分术后24h均低于术前24h(P<0.05);S_2和S_3组术后24h评分及差值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_2至T_6各时点S_2和S_3组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低于C组(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金春姬许霁虹张铁铮周锦张毅男姚婧
关键词:七氟烷体外循环脑保护S-100Β蛋白
前、中斜角肌间隙体表定位的观测
1996年
对100例行臂丛阻滞者观测其左、右两侧斜角肌间隙的位置。结果证明以颈外静脉走行和三指定位法定位并不十分准确,推荐由第6颈椎横突向胸大肌与三角肌间沟引一直线,作为斜角肌间隙的定位标志,穿刺点以在此线与中斜角肌之间,距锁骨上缘1.0~1.5cm处为宜。
王凤学张毅男李昕
关键词:臂丛阻滞斜角肌间隙体表定位
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2013年
为探讨原代Wistar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本研究取新生24h内的Wistar大鼠海马组织,无菌剪碎后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逐日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从海马组织中分离出的神经细胞具有增殖能力,细胞对数生长期为2—8d,最长培养30d;细胞经免疫荧光鉴定Nestin表达呈阳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传代培养细胞的胞体和突起均有NF阳性标记物,GFAP抗体和CD68抗体显色均为阴性。由此可见,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分化潜能是神经元细胞。
陈克研张铁铮刁玉刚周锦张毅男金强
关键词:海马神经细胞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停跳冠脉旁路术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2006年
为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非停跳冠脉旁路(CABG)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将60例择期行非停跳CABG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S组)各30例。镇痛开始后,分别记录6、12、24、36和48h5个时点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血压、心率、呼吸幅度及频率等指标,并随访观察恶心、呕吐、低血压(低于基础值20%)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表明,S组各时段VAS普遍低于F组,但仅术后24h和48h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段Ramsay镇静评分S组普遍高于F组,但仅术后24h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很低,S组引起恶心的例数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出现尿潴留、多汗和肌肉僵硬。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与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非停跳下CABG后PCIA,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过程平稳,有催眠作用,患者舒适度提高,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周锦张铁铮张毅男罗静孙承函王凤学刘晓江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舒芬太尼芬太尼
231例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的麻醉处理
1999年
我院1984年3月至1997年末,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直接手术231例,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31例中男96例,女135例;年龄4~74岁,其中≥60岁35例。动脉瘤部位在前交通动脉54例,后交通动脉89例,大脑前动脉13例,大脑中动脉23例,大脑后动脉1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16例。
王凤学谭宏宇张铁铮刘晓江张毅男王朝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脉瘤破裂麻醉处理控制性降压后交通动脉
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与静脉药物镇痛对膝关节松解术后关节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药物镇痛(IDA)对膝关节松解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对29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了随机分组,CFNB组15例,IDA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和被动功能锻炼阶段的VAS评分、补充镇痛药物应用总频次,采用Judet疗效评定法评估松解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CFNB组静息状态及被动功能锻炼阶段VAS评分及补充镇痛药物应用总频次均明显低于IDA组(P<0.05),主动功能锻炼阶段的膝关节屈曲起始角度、术后12 d屈膝角度平均值分别超过IDA组10.2°及18.1°,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膝角度平均值分别超过IDA组9.3°及8.7°。CFNB组优秀率80%(12/15),较IDA组优秀率64%(9/1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补充镇痛药物用量,有利于膝关节松解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改善。
田竞周大鹏张毅男于海龙赵勇韩文锋项良碧
关键词:膝关节松解术股神经阻滞
1.5%氯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为比较氯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组进行研究,将择期单侧髋关节以下手术病人60例分为1.5%氯普鲁卡因、0.5%罗哌卡因组(CP-R组)和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组(L-R组)各30例。采用腰丛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肌肉松弛程度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CP-R组比L-R组明显缩短(P<0.05),痛觉恢复时间、肌松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P-R组的运动恢复至改良Bromage评分1分的时间(66.8±12.5min)、改良Bromage评分0分的时间(70.5±15.6min)都较L-R组(分别为73.6±15.4min和83.8±18.5min)明显缩短(P<0.05)。同一时间点的生命体征(SBP、DBP、HR、SpO2)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CP-R组的SBP在麻醉后10min至30min均下降(P<0.05);而L-R组的SBP仅在麻醉后10~20min下降(P<0.05)。CP-R组的DBP在麻醉后5min至30min,都较麻醉前下降(P<0.05);而L-R组的DBP仅在麻醉后15min、20min下降(P<0.05)。结论:氯普鲁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起效迅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且运动功能恢复快。
张毅男孙莹杰金强周锦张铁铮
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前、中斜角肌间隙体表定位的观测被引量:17
1998年
经斜角肌间隙的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为能找出肌间隙的准确位置,我们对100例病人进行了体表观测。资料与方法选择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年病人100例,男、女各50例,年龄48±14岁。颈部无炎症和肿物,皮肤无破损及瘢痕,颈椎与锁骨无畸形,颈部浅层肌肉轮廓清晰,颈外静脉充盈可见。
王凤学张毅男李昕张铁铮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斜角肌间隙体表定位
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切除术麻醉处理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23岁,体重60k。因“血压升高2年,偶伴胸闷、气喘1年”由外院转入。体检示:BP170/100mmHg,HR78次/分,窦性心律。ECG、腹部B超、化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未测定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心脏彩超示:
张毅男王长英孙莹杰张铁铮
关键词:麻醉处理瘤切除术副神经节左心房化验室检查腹部B超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5820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为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1-01-01至2006-09-30择期行下肢、下腹部及盆腔、肛门及会阴部、脊柱及肾移植手术病人5820例;年龄8~86岁,ASAI^IV级。于L2-3或L3-4间隙穿刺,以0·1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1~2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0·75%罗哌卡因或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分析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临床特征以及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71±1·30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3·49±1·59min,最高阻滞平面为T7(2~12),其中5例最高阻滞平面达T2或T3,46例达T4水平;感觉恢复时间为3·16±1·69h,运动恢复时间为2·24±1·02h。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其次为血压下降、寒战、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术后25例(0·42%)出现脊麻后暂时性神经症状,均恢复顺利。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有效的,可适用于绝大多数下肢、下腹部及盆腔、肛门及会阴部、脊柱和肾移植手术,可供选择应用。
张铁铮刘晓江卢玉平王朝仁张毅男孙莹洁曹惠鹃高光洁金强周锦宋丹丹许霁虹于冬梅李林曹忠平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起效时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