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洪信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RIG-I
  • 3篇基因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诱导基因
  • 2篇通路
  • 2篇小鼠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药制剂
  • 1篇制剂
  • 1篇视黄酸
  • 1篇受体
  • 1篇受体2
  • 1篇鼠模型
  • 1篇速激肽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张洪信
  • 8篇王铸钢
  • 3篇陆顺元
  • 3篇唐凌云
  • 2篇周涛
  • 2篇顾鸣敏
  • 2篇吴晓林
  • 1篇孙岳平
  • 1篇孔辉
  • 1篇黄雷
  • 1篇陈竺
  • 1篇张丽君
  • 1篇柳子星
  • 1篇陈赛娟
  • 1篇沈树红
  • 1篇诸江
  • 1篇赵晓萍
  • 1篇陈燕
  • 1篇匡昉哲
  • 1篇金月娥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第11次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umf2与Sumf1可能存在代偿性的相互作用以维持硫酸酯酶的活性不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通过Sumf2(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基因剔除小鼠来研究Sumf2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硫酸酯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观察小鼠Sumf2的细胞定位情况;用组织或细胞蛋白与4种硫酸酯酶特异的底物反应,通过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来计算硫酸酯酶的活性;用MTT的方法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硫酸酯酶的底物葡糖氨基聚糖是否堆积在组织中,用qPCR的方法检测Sumfl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实小鼠Sumf2定位于内质网上;检测四种芳香族硫酸酯酶的酶活性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基因缺失小鼠的检测结果都略低于野生型小鼠,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组织病理及葡糖氨基聚糖类染色并未发现基因剔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有明显差异;qPCR的结果显示Sum f2基因敲除小鼠中Sumfl的表达量明显下调.结论 Sumf2定位于内质网上,体内缺失Sumf2后代偿性地下调Sumfl的表达从而使得硫酸酯酶活性维持不变.
周涛张洪信朱后保唐凌云匡昉哲王铸钢
关键词:硫酸酯酶内质网
小鼠Rdh13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亚细胞定位的初步观察
2009年
目的:研究视黄醇脱氢酶13(Rdh13)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谱及其亚细胞定位,为其功能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Rdh13的三维结构,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小鼠14种组织中Rdh13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其亚细胞分布;进一步应用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观察Rdh13的亚细胞定位。结果:Rdh13具有SDR家族保守的辅酶结合位点(TGX3GXG)和催化活性位点(YX3K);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dh13在小鼠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其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于其它RDHs家族成员,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共定位提示Rdh13蛋白在细胞中定位于线粒体。结论:Rdh13是一个与Rdh12结构相似的SDR家族成员,在小鼠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Rdh13蛋白定位于线粒体,有可能作为保护线粒体不受视黄醛毒性作用的屏障。
周佳陈燕赵晓萍吴晓林张洪信邓春光王铸钢
关键词:组织表达谱亚细胞定位线粒体
Rig-I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的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该研究旨在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Rig-I)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不同剂量的LPS刺激Rig-I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q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0、IL-1和IL-6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ig-I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并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q PCR结果表明,Rig-I促进巨噬细胞中TNF-α、IL-10、IL-1和IL-6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的实验证实,Rig-I通过激活AKT及其下游蛋白p-38、NF-κB和Bcl-x L等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该研究首次证实了Rig-I可通过AKT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进行调节。
王金霞张洪信陆顺元唐凌云王铸钢
关键词:RIG-I细胞因子TLR4信号通路
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对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的分析,在整体动物水平揭示RIG-Ⅰ的生物学功能。方法North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组织中RIG-I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的表型分析包括体质量的测量、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代谢指标测定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RIG-Ⅰ在小鼠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RIG-Ⅰ基因剔除后,小鼠未见明显发育异常;无明显预期的粒系分化受阻表现;但RIG-Ⅰ基因剔除小鼠外周血相中的粒/淋比明显倒置,且对条件性致病菌易感。结论RIG-Ⅰ在小鼠抗细菌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孙岳平张丽君张梅金月娥柳子星张洪信陆顺元孔辉王铸钢
关键词:细菌感染基因剔除小鼠
中药制剂毛萼乙素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毛萼乙素(EriB)对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CSR)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剂量的EriB(0、0.75、1.5和2.0μmol/L)处理脂多糖(LPS)刺激下的B淋巴细胞系1B4.B6细胞,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分别采用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及其CSR的效率以及CSR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报告基因法检测EriB对NF-κB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随着EriB浓度的升高,B细胞增殖及CSR均出现障碍。进一步实验证实EriB通过抑制IKKα的活性阻断IκB磷酸化,进而抑制NF-κB1活化入核;同时直接抑制NF-κB1的转录从而导致其表达水平降低。结论EriB可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CSR的发生。
任建婷张洪信陆顺元顾鸣敏王铸钢
关键词:NF-KB信号通路
Rig-I在免疫球蛋白IgG3类别转换及Nfkb1蛋白质翻译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Rig-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是近年来在抗病毒研究领域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蛋白质之一,它是细胞内病毒受体,与Mda-5均为RLR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为细胞浆内识别病毒RNA的感知...
张洪信
文献传递
速激肽受体2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利用速激肽受体2(tachykinin receptor 2,Tacr2)基因敲除小鼠及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探讨Tacr2在小鼠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按照基因型分成野生型组和基因敲除(纯合子)组,再按照给药与否进一步分成野生型造模组、纯合子造模组、野生型空白组、纯合子空白组。给造模组小鼠口服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构建UC小鼠模型,观察其UC活动指数及结肠组织中病理学改变、炎症因子及上游转录因子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变化。结果:Tacr2基因敲除的纯合子小鼠经DSS诱导的UC症状比野生型造模组小鼠明显加重。进一步分析基础状态下结肠的免疫活性,发现在基础状态下,纯合子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结肠免疫活性明显降低,表现为结肠黏膜中IL-1β、TNF-α、IL-6和NF-κB水平降低。结论:Tacr2对UC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
毛钰蕾周涛唐凌云张洪信王铸钢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
维甲酸诱导基因Rig-I是调控粒系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
<正>目前的研究提示维甲酸诱导基因 Rig-Ⅰ (retinoid acid inducible gene-Ⅰ)是在先天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调控分子。它可以在胞浆内识别病毒 dsRNA,从而活化诱导 type ...
张囡囡沈树红蒋琳加张洪信孙岳平陈竺陈赛娟王铸钢诸江
文献传递
从转录水平研究SATB1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SATB15’转录调控区及3’UTR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ATB1在各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人乳腺癌细胞系BT549和MCF7、人肺癌细胞系NCI-H-446、QG56和SPC-A1中SATB1的转录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肿瘤细胞系中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构建SATB1两个转录本5’上游序列驱动的报告基因载体,将载体瞬时转染QG56及SPC-A1。构建含SATB1基因3’非翻译区(3’UTR)的报告载体,瞬时转染NCI-H-446、QG56及SPC-A1。运用双通道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在BT549、NCI-H-446、QG56和SPC-A1中检测到SATB1的转录本2,仅在BT549及QG56有转录本1表达;但在NCI-H-446、QG56及SPC-A1中,未检测到蛋白水平的表达。在QG56中,转录本1上游-638~+404序列段荧光素酶活性最高,而在SPC-A1中转录本2上游-1218~+48序列段的荧光素酶活性最高。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638~+404和-1218~+48两个序列段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NCI-H-446中,含有SATB13’非翻译区(3’UTR)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低于PGL3control的活性(P<0.05)。结论:在肺癌细胞中,SATB1的表达与细胞转移能力的高低无关。RT-PCR、荧光素酶活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的一致表明SATB1的两个转录本分别受其5’上游序列调控。在NCI-H-446中,SATB1的表达受其3’UTR的调控。
魏丹丹张洪信吴晓林黄雷顾鸣敏王铸钢
关键词:启动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