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生 作品数:180 被引量:1,462 H指数:20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8种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崔冀 汪建平 彭俊生 黄奕华 何裕隆 兰平 蔡世荣 骆衍新 胡坤华 刘炜 黎明涛关键词:结肠肿瘤 蛋白质组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因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并针对此进行分析。方法:对医院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5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其总治愈率为66.7%。45例进行手术治疗,其总治愈率为97.8%,其中35例行穿孔缝合修补术,9例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1例行胃癌根治术。结论:选择非手术治疗较安全,尤其是对高龄和有重要器官并发症等手术危险性较大者,尤为适合。必要时应用手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十分有效的方法,提早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其中单纯穿孔修补术是一种疗效确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唐鸿云 黄秀珍 彭俊生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手术治疗 胃癌组织中花生四烯酸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性别关系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花生四烯酸(AA)含量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对从胃癌组织中提取的花生四烯酸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周围配对的正常黏膜进行对照。分析AA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性别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AA含量(0.190%±0.255%)显著少于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0.274%±0.254%,n=30,P:0.011)。不同TNM分期胃癌组织和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或者不同TNM分期胃癌组织之间比较AA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一中分化腺癌(0.173%-4-0.244%)和低分化腺癌组织中AA含量(0.195%±0.264%)较配对正常黏膜组织(0.334%±0.170%和0.256%±0.275%)显著减少(P=0.018和P=0.043);高冲分化和低分化腺癌组织中A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男性患者胃癌组织中AA含量(0.137%±0.209%)较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0.275%±0.238%)显著减少(P=0.010);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AA含量和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AA含量比较(P=0.477)或男女患者胃癌组织中AA含量比较(P=0.1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A含量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降低,其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患者性别有关,男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AA消耗更为明显。 宋虎 彭俊生 李初俊 向军 刘中辉 王华摄 杜艳平关键词:胃癌 花生四烯酸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中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清扫与胰体尾脾脏能否保留 被引量:2 2010年 文献表明,胃癌发病率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远端胃癌(胃体部和胃窦部)的发病率已有所降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却增长很快[1].其外科手术治疗中脾动脉旁和脾门淋巴结的清扫问题是食管胃结合部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彭俊生关键词:淋巴结清扫 交界部 脾门 腺癌 胰体尾 脾脏 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卡路)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卡路)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125ml和250ml的卡路添加到1L(A组)和2L(B组)克灵麦液中,同时在两组中添加相同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及不同剂量的20%卡路配制成"全合一"营养液,两组脂肪乳的终浓度均为2.20%而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浓度不同。室温放置,分别于0、24、48、72h取样检测,观察两组卡路的乳粒大小、平均粒径、分布及"全合一"营养液的pH值和渗透压。结果两组间脂肪乳的平均粒径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两组24h的乳粒计数较新配时显著减少(P<0.05);A组72h的乳粒计数较新配时显著增加(P<0.05);B组在48h和72h的乳粒计数较A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24、48、72h的pH值较新配时显著降低(P<0.05);B组48h较A组pH显著下降(P<0.05),但72h较A组显著升高(P<0.05)。A组24、48、72h的渗透压较新配时显著下降(P<0.05),B组24h和48h渗透压较新配时显著下降(P<0.05);B组各时段渗透压均较A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卡路在各时段的各项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两组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浓度不同,在室温条件放置72h后,卡路在"全合一"营养液中的乳粒稳定性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彭俊生 杜艳平 宋虎关键词:稳定性 胃癌患者胃组织和血清中葡萄糖代谢产物的变化 2013年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组织和血清中糖代谢相关产物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对4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糖代谢相关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与配对的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对照,对胃癌组织和血清的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组织中发现5种代谢物,分别为琥珀酸、延胡索酸、L-(+)-乳酸、α-酮戊二酸和D-葡萄糖,其中延胡索酸、L-(+)-乳酸和α-酮戊二酸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332±0.136)%和(0.276±0.095)%、(0.606±0.254)%和(0.408±0.184)%、(0.856±0.583)%和(0.534±0.421)%,3种代谢物在胃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0.033、0.022);琥珀酸和D-葡萄糖在两种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发现6种代谢物参与糖代谢,分别为L-(+)-乳酸、延胡索酸、2-氧-甲磺酰基阿拉伯糖、D-吡喃葡萄糖苷、D-吡喃果糖、D-葡萄糖,其中延胡索酸和2-氧-甲磺酰基阿拉伯糖在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分别为(0.165±0.329)%和(0.307±0.205)%、(0.152±0.172)%和(0.250±0.217)%,胃癌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49);其余4种代谢物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胃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均检测到L-(+)-乳酸、延胡索酸和D-葡萄糖,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血清中L-(+)-乳酸(r=-0.095,P=0.617)、延胡索酸(r=-0.056,P=0.768)和D-葡萄糖(r=-0.088,P=0.725)均无相关性。结论 胃癌组织和血清的糖代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两者无相关性。 宋虎 徐为 宋军 徐溢新 符炜 郑骏年 王华摄 彭俊生关键词:胃癌 胃黏膜 血清 糖代谢 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并分析Syk基因甲基化失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衙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8例肿瘤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而正常组织Syk基凶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00)。(2)发生甲基化的37例肿瘤组织中,Syk基因均失去表达。未发生甲基化的83例中,仅11例失表达;而癌旁匹配的正常组织均有表达。(3)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其他临床参数无关。(4)术后随访资料表明,Syk基因甲基化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组(73.5%比95.7%,P=0.007);而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未甲基化组(32.4%比8.4%,P=0.02)。结论Syk基因过甲基化失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导致结直肠癌侵袭性增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3年生存率降低。 杨祖立 王磊 康亮 彭俊生 向军 黄美近 汪建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基因 脾酪氨酸激酶 甲基化 炎性肠病的营养支持治疗 被引量:1 2014年 炎性肠病(IBD)患者并发营养不良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营养问题在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显示,营养支持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在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且可成为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患儿的第一选择。目前,世界范围内营养支持疗法缺乏标准化指南。本文在我国2013年制定的《IBD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基础上,就营养与IBD 的关系、目前治疗IBD营养方式的选择、实施时间以及疗效评估方法等方面予以概述。 彭俊生 高翔关键词:炎性肠病 克罗恩病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韩方海 詹文华 李玉明 何裕隆 彭俊生 蔡世荣 马晋平 王昭关键词:淋巴转移 外科手术 预后 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诊治的回顾与展望 2004年 詹文华 彭俊生关键词:十二指肠 良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