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严明

作品数:141 被引量:22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9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家系
  • 31篇帕金森
  • 26篇帕金森病
  • 16篇基因
  • 14篇综合征
  • 13篇共济失调
  • 12篇遗传性
  • 12篇急性
  • 11篇小脑
  • 11篇肌萎缩
  • 10篇小脑共济失调
  • 10篇肌肉
  • 10篇脊髓小脑共济...
  • 9篇多态
  • 9篇多态性
  • 9篇症状
  • 9篇先证者
  • 7篇电图
  • 7篇遗传学
  • 7篇肌萎缩侧索硬...

机构

  • 12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四川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市惠爱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郑州市第一人...
  • 2篇遂宁市第一人...
  • 2篇什邡市人民医...
  • 2篇江油市人民医...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第四人...
  • 2篇遂宁市人民医...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140篇徐严明
  • 17篇刘凌
  • 15篇席静
  • 14篇周东
  • 13篇安冉
  • 10篇林贞仿
  • 10篇王玉凯
  • 10篇刘焯霖
  • 10篇罗祖明
  • 10篇杨兴隆
  • 8篇何香花
  • 8篇陶恩祥
  • 7篇何俐
  • 7篇徐萍蓉
  • 6篇商慧芳
  • 6篇姜晓峰
  • 6篇邹晓毅
  • 6篇曾艳
  • 6篇宁玉萍
  • 6篇陈卉娇

传媒

  • 46篇中华医学遗传...
  • 17篇华西医学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11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13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展骨骼肌专科活检诊断、努力提高骨骼肌活检诊断质量
目的通过开展骨骼肌活检专科化病理诊断,认识常见肌病的病理特点、诊断要点,探讨病理活检在相关肌肉疾病诊断中意义。方法对497例肌活检标本采用冷冻切片技术,进行HE染色、改良Gomori三色、NADH-TR和酸性磷酸酶染色;...
陈卉娇徐严明阳斌
文献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一家系五例被引量:2
2013年
先证者(Ⅱ2)女,66岁。反复发作性眩晕2年,再发1月。2年前劳累后突发头晕,有视物旋转表现,在卧起或头位转动时出现,闭目安静休息症状缓解,一般持续约数十秒,伴有心慌、出汗,无意识丧失,无发热、恶心、呕吐、头痛,无肢体麻木乏力,不伴耳呜及听力下降,无畏光怕声。就诊当地医院门诊,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以“敏使朗”治疗近1年,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
翁汉育余丽华徐严明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反复发作性眩晕家系症状缓解肢体麻木听力下降
MEL AS综合征的MRI和MRS表现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MRI和MRS表现,探讨MRI对该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活检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24例均行常规MRI(包括T1WI平扫与增强扫描,T2WI,T2FLAIR),14例行MRA,3例行DWI,3例行MRS。综合分析所有病例的多模态MRI特征。结果:24例(79个病灶)均出现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片状长T1长T2信号,以枕叶(29个)、颞叶(25个)和顶叶(16个)受累为主,可双侧出现;14例MRA示病变区与动脉供血区域不吻合,4例可见血管增生;10例随访患者中7例发现病灶具有游走性;3例行DWI患者均可见扩散受限所致异常信号;T2FLAIR可同时显示新、旧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且所显示慢性期病灶的数目与DWI相同(2例)或更多(1例)。3例MRS均可见乳酸(Lac)峰增高,且不局限于MRI所显示的病灶内,1例较陈旧病灶可见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结论:MELAS综合征具有较特异的MRI表现;MRS提示病灶内和病灶外Lac峰增高,结合高乳酸血症,对该病早期确诊有重要价值。
杨喜彪徐严明何度杨静波月强龚启勇
关键词:MELAS综合征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乳酸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及痉挛性斜颈共存于一家系
2016年
先证者(Ⅳ12)女,39岁。8年前发现左侧肢体静止时出现不自主抖动,情绪紧张时加重,动作及睡眠时消失,伴有左侧肢体的僵硬和行走缓慢,渐加重。4年前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125mg,rid,症状明显改善,3年前累及右侧肢体,出现右侧肢体的不自主抖动,性质同前,并伴有入睡困难、多梦,尿频、尿急,但无尿失禁。既往史、个人史(一)。
赵全珍杨兴隆安冉徐严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痉挛性斜颈特发性震颤家系侧肢体情绪紧张
S-109脂质沉积病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分析
林贞仿陈卉娇何香花祝美蓉徐严明
Dysferlin肌病11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男8例,女3例)的临床特点,肌酸激酶、肌电图、病理活检及治疗,门诊随访2年判断肌力提高或降低至少1级为明显改变标准。结果 11例dysferlin肌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9.2±9.1)岁,男性居多,至确诊平均病程7年,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肢带型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le dystrophy 2B,LGMD2B)首发部位多为四肢近端,主要为下肢近端;Miyoshi肌病(miyoshi myopathy,MM)首发部位多为双下肢远端。所有患者肌酸激酶均升高平均5126 IU/L,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免疫组化染色肌纤维膜Dysferlin缺乏。目前无根治药物,Dysferlin肌病进展缓慢,随访2年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 Dysferlin肌病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及相应辅助检查,可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周华勇阳斌林贞仿陈卉娇徐严明
关键词:MIYOSHI肌病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
2008年
先证者(Ⅳ3)男,10岁,因“行走困难8年”于2007年4月来我院门诊。患者自小会走晚,2岁才会走,行走慢、不稳,不能跑,上坡困难,渐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近一年半出现小腿增粗。查体:四肢肌肉萎缩,近端明显,双侧腓肠肌肥大,四肢肌力Ⅳ度,Gower’ssign(+),行走呈鸭步态,行走缓慢。辅助检查:肌酸激酶(CK)3824IU/L,EMG示肌源性损害。
徐严明席静刘凌徐萍蓉
关键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四肢肌肉萎缩家系肌源性损害四肢肌力肌酸激酶
Sturge-Weber综合征1例被引量:2
2011年
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病率估计约为存活婴儿的1/50000,主要累及软脑膜静脉微血管及三叉神经支配区的皮肤血管,现将1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李烨周华勇林贞仿徐严明
关键词:WEBER综合征神经皮肤综合征皮肤血管微血管软脑膜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一家系六例被引量:1
2009年
先证者(Ⅲ4)男,18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16年”于2007年7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6年前于发热时(38℃以上)出现双眼上翻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双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强直抽搐,伴呼之不应、口唇紫绀,持续约1min后自行停止,1~2min后清醒,感乏力、发困多睡。6年前再发,发作形式类似,但无发热,每年发作2次。当地医院行脑电图检查示:过度换气中见1~2Hz尖慢、棘慢综合波。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辅助检查:脑磁共振成像未见异常。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徐严明胡发云何香花席静邹晓毅
关键词: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发作性抽搐家系脑磁共振成像脑电图检查牙关紧闭
分型针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分型针刺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6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分型针刺的53例患者为针刺干预组,根据针刺干预组患者基线资料匹配同期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中医症候积分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各亚组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同类亚组间比较显示,针刺干预组血流减慢异常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以成人BA(41±10) cm/s为标准,治疗后针刺干预组BA恢复正常者19例,相比对照组BA恢复正常者9例明显增加(x^2=4.853,P=0.028)。治疗后,两组中各亚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同类亚组组间比较显示,针刺干预组血流减慢异常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流减慢异常组(P<0.05)。结论分型针刺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更加有效的调节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牟欣陈越峰陈越峰徐严明
关键词:颈椎病交感型经颅多普勒超声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