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腰椎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内固定
  • 2篇股骨
  • 2篇股骨转子
  • 2篇股骨转子间
  • 2篇股骨转子间骨...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压迫脊髓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硬脊膜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徐瑞达
  • 4篇韩晓峰
  • 3篇刘祖德
  • 3篇程光齐
  • 3篇张玲
  • 2篇王一寒
  • 2篇张睿
  • 1篇傅晓东
  • 1篇王伟力
  • 1篇陈滨
  • 1篇李晓淼
  • 1篇倪鹏文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数字骨科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内固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对于复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缺乏有效的术前规划方法,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难度增加。同时数字骨科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应用的优势缺乏临床验证。目的:通过数字骨科三维可视化技术明确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移位情况,实现术前模拟复位固定,从而为术中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以及固定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AO分型A2与A3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三维重建模拟组与对照组。按照就诊入院程序,所有患者均实施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平片检查、患侧髋关节CT扫描检查。三维重建模拟组患者通过Mimics 17.0软件实现三维重建,然后对粉碎的骨折块进行模拟复位内固定;对照组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内固定治疗。收集有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复位质量评分以及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三维重建模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折复位质量评分方面,三维重建模拟组患者术后复位质量评分优良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三维重建模拟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5.7±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9±10.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证实,对于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模拟复位有助于全面了解骨折移位情况,详细指导术中骨折复位与内固定物的选择,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治疗效果。
王一寒李杨张玲张睿徐瑞达韩晓峰程光齐王伟力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三维可视化髋关节功能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量状况对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对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接受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术后检测健侧髋部骨密度了解患者术前髋部骨质疏松程度;其中骨量正常11例,骨量减少21例,骨质疏松32例,并据此将患者分为3组。根据Merle D'Aubigne和Salvati-Wilson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记录患者下地负重行走的时间。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5±0.8)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为(2.6±0.7)个月。无骨折处感染、继发骨折、螺钉穿出股骨头和内固定断裂病例。按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48例,中7例;按Salvati-Wilson髋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49例,中7例。骨质疏松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在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影响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对于骨质疏松者,建议适当延迟下地负重行走时间。
徐瑞达傅晓东张玲韩晓峰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内固定
颈椎动力位MRI在颈椎病临床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颈椎动力位MRI检查测定颈椎病发生发展中的静力性和动力性因素,探讨动力位MRI对颈椎病早期诊断并早期干预、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5位被检者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X线及MRI检查,测量Pavlov比值、腹背侧蛛下腔矢状径、脊髓及蛛下腔正中矢状径、脊髓及蛛下腔面积,蛛下腔狭窄度分级,计算脊髓/蛛下腔矢状径比、面积比,进行过屈、中立、过伸3种体位间比较。将JOA评分与部分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Pavlov比值示8例骨性椎管狭窄。腹背侧蛛下腔狭窄程度在过屈位有一定缓解,过伸位有一定加重;过屈位与过伸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与Pavlov比值、面积比有相关性。结论颈椎动力位MRI能反映颈椎在屈伸位变化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临床诊断、干预及手术均有一定的意义。
徐瑞达陈滨倪鹏文刘祖德
关键词:颈椎磁共振成像摄影测量法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中锁骨上神经的游离保护被引量:8
2015年
背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已经成为锁骨骨折主要的修复治疗方法,而这种方法常造成术后局部皮肤麻木及感觉下降。内固定过程中如何进行锁骨上神经游离的保护,其效果目前有争议。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中锁骨上神经游离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锁骨中段三分之一骨折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及神经保护组(n=23),均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神经保护组在内固定过程中进行锁骨上神经游离保护。术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后局部麻木发生率、麻木严重程度、面积大小、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及麻木程度改善情况、疼痛等。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有17例获得随访。在症状最严重时对照组所有患者100%出现了局部麻木情况,而神经保护组有16例(94%)发生麻木。到随访时对照组有7例(41%),神经保护组有3例(18%)残留轻度麻木症状,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麻木的严重程度、对生活的影像程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改善。提示锁骨骨折内固定后局部皮肤感觉麻木是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术中游离锁骨上神经保护对于远期麻木症状改善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不如预期。
徐瑞达李晓淼程光齐韩晓峰
关键词:锁骨手术后并发症
甲基强的松龙局部应用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修复被引量:1
2015年
背景:长期以来糖皮质激素治疗一直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一种辅助治疗。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髓核摘除治疗的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术后分别采用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加甲基强的松龙局部使用、静脉应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与结论:患者77例均获得随访,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继发感染和应激性溃疡。静脉和局部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其他2组(P〈0.05);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功能恢复效果好于静脉应用甲地塞米松(P〈0.05);在较长时间内3组间功能恢复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修复效果;局部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功能恢复;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短期内效果优于地塞米松,远期效果影响不大。
韩晓峰徐瑞达程光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地塞米松
硬脊膜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09年
徐瑞达刘祖德
关键词:黑色素细胞瘤文献复习原发性硬脊膜椎体压缩压迫脊髓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脊柱内镜精准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脊柱内镜精准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5例存在至少一侧下肢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MRI检查,使用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进行DTI分析,从DTI图像的双侧L_(5)及S_(1)神经根在神经根与硬膜囊交接处、椎间孔处、椎间孔外下位椎间水平3个不同平面选取感兴趣区域,测量各位点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根据FA值确定减压部位,脊柱内镜采用后方经椎板间通道手术系统,对受累神经实现精准减压。于术前1周、术后次日及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侧下肢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行MRI检查,测量FA值,与术前及健测进行比较;术后3个月行CT和MR检查,观察责任神经的影像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次日、术后3个月VAS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患侧L_(5)及S_(1)神经根FA值较术前升高(P均<0.05)。CT检查显示术后椎管扩大,受累神经压迫解除,腰椎稳定性未遭到破坏;MRI检查显示患侧责任神经DTI神经纤维成像较术前明显增粗,提示神经恢复良好。结论通过磁共振DTI成像技术指导脊柱内镜精准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王一寒李杨张玲张睿徐瑞达周斌刘祖德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