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豆豆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4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胎龄
  • 3篇产儿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低出生体质量...
  • 2篇真菌感染
  • 2篇小于胎龄
  • 2篇败血症
  • 2篇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低体质量
  • 1篇新生儿坏死性...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心理发育
  • 1篇血清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9篇徐豆豆
  • 9篇王杨
  • 4篇赵倩
  • 2篇陈燕
  • 2篇陈燕
  • 1篇王涛
  • 1篇藏建业
  • 1篇金珍珍
  • 1篇吴叶娟
  • 1篇陈琪
  • 1篇张凤梅
  • 1篇李巍松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中的变化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及清蛋白等血清标志物在需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7例确诊为NEC(Bell分期II以上)的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是否经过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26)与非手术组(n=41),对两组患儿保守治疗前和保守治疗后(24~48 h)外周静脉血的PCT、CRP、PLT、清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守治疗后,手术组与非手术组CRP、P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手术组PLT、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手术组PCT、CRP水平高于非手术组(P<0.05),PLT水平低于非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后的CRP、PCT水平对NEC外科手术具有预测价值,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685 mg/L、14.675 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68.3%和73.1%、82.9%。结论PCT、CRP等血清标志物对NEC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CRP、PCT水平明显升高、PLT及清蛋白水平明显较前降低提示NEC患儿可能需要手术。
王涛赵育弘张文雅徐豆豆李巍松王杨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清蛋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细菌和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与疾病负担比较--2010年至2014年单中心报告
赵倩陈燕王杨徐豆豆许马利高利华崔丽
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预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对BP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6例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病历资料。依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75例)和非BPD组(31例),两组研究对象入院12 h内进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BP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NAPPE-Ⅱ评分预测BPD发生的价值。结果BPD组胎龄小于非BPD组,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18 h、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比例以及SNAPPE-Ⅱ评分均高于非BPD组,且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非BPD组,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机械通气时间长及高SNAPPE-Ⅱ评分是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BPD的危险因素(P均<0.05)。SNAPPE-Ⅱ评分预测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BP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88~0.869,P<0.05),截断值为27.0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7.4%。结论对于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胎龄越小、SNAPPE-Ⅱ评分越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BPD的风险越高。SNAPPE-Ⅱ评分对早期识别BPD发生的高危儿具有一定价值。
徐豆豆高慧张晶玲王杨
关键词:早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陈燕赵倩王杨徐豆豆
新生儿细菌和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住院费用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比较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和真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住院费用。方法对23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G^+菌败血症110例,G^-菌败血症68例,真菌败血症58例。结果 G^+菌组足月儿占62%,G^-菌组足月儿占38%,真菌组早产儿占86%,真菌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菌组和G^-菌组(P<0.05)。G^-菌组、真菌组中多胎所占比例高于G^+菌组(P<0.0125)。G^-菌组胎膜早破>18 h、羊水Ⅲ度污染、早发型败血症的比例均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0.0125)。G^+菌组起病症状为体温异常、脐炎或疱疹的患儿比例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0.0125)。真菌组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高于G^+菌组和G^-菌组(P<0.0125)。真菌组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高于G^+菌组和G^-菌组(P<0.0125)。真菌组住院时间长于G^+菌组和G^-菌组(P<0.05),住院总费用高于G^+菌组和G^-菌组(P<0.05)。结论 G^+菌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G^-菌败血症多见于早发型;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呼吸暂停、血小板减少,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细菌败血症。
赵倩陈燕王杨徐豆豆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住院费用新生儿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015年
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使得早产儿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由于早产儿不成熟的免疫系统,生后常因生活力低下或存在并发症/合并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较长时间住院,广谱抗生素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使得早产儿成为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人群。IFD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造成早期诊治存在困难,已成为威胁早产儿生存质量的重要课题,需在临床中给予更多关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凤梅徐豆豆王杨
关键词:真菌感染早产儿
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2010年,全世界每十个新生儿中就有超过一个早产[1],而存活早产儿的远期神经发育结局却并不乐观,一项全面的荟萃分析表明[2]:14.6%的脑瘫患儿胎龄小于28周,6.2%胎龄28~ 31周,0.4~0.7%胎龄32~36周,0.1%为足月儿.其发生运动、认知或行为障碍的比例也很高[3].早期发现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问题,及时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和定期随访能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4-5].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高危早产儿神经运动行为的一种评估方法,与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帮助临床医生超早期预测神经发育结局.本文就有关GMs的信效度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展开综述.
徐豆豆王杨
关键词:全身运动早产儿早期康复干预神经心理发育围产医学
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小于胎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住院时间>7 d VLBWI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危险因素及预后等。结果 296例纳入本研究的VLBWI中,小于胎龄儿组165例,其中发生晚发型败血症者56例,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于胎龄VLBWI晚发型败血症危险因素包括极早产(胎龄<32周)、超低出生体质量(出生体重<1 000 g)、胎膜早破>18 h、预防应用抗菌药物>7 d、经外周中心静脉插管>7 d、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留置胃管>7 d、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其独立危险因素为留置胃管>7 d和胎膜早破>18 h。结论在VLBWI中小于胎龄儿更易发生晚发型败血症,今后临床工作中应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个性化预防措施,凡胎膜早破>18 h者需动态连续监测血象指标,尽早开始经口肠道微量喂养,缩短留置胃管时间。
陈燕王杨赵倩徐豆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早产儿真菌脓毒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2010年至2012年单中心报告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探讨早产儿真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0例真菌脓毒症早产儿,回顾性分析真菌脓毒症患儿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30例早产儿中极早产儿14例(46.7%),早期早产儿20例(66.7%);真菌脓毒症的发病时间为6 ~42 d,平均(15.70±9.02)d;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83.3%,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13.3%).6例早产儿在真菌感染前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9例早产儿经外周中心且置管(PICC)且置管时间≥7 d;5例早产儿使用抗生素时间≥14 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反应差及吃奶差或拒乳,各25例(各占83.3%),其次为氧饱和度波动20例(66.7%);真菌感染时,27例(90.0%)早产儿CRP升高;5例白细胞计数<5.0 ×10^9/L,5例白细胞计数>15.0×10^9/L;20例(66.7%)继发血小板下降.除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外,剩余28例(93.3%)中有4例(13.3%)因氟康唑疗效不佳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4例(80.0%)单纯采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治疗的28例中,4例(13.3%)好转,24例(80.0%)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在早产儿真菌脓毒症中所占比例较高,出生2~3周的高危早产儿,出现反应差、吃奶差及氧饱和度波动等症状时,须考虑存在真菌脓毒症的可能.高发季节对高危早产儿实施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真菌脓毒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徐豆豆王杨藏建业吴叶娟金珍珍陈琪
关键词:脓毒症真菌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