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柏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 用三管ISM_S检测大鼠脑梗塞区细胞外Na^+和K^+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本实验采用 Na^+、K^+及参比三管离子选择性微电极(Ion—Selective Microelectrodes,ISMs)同时动态检测14只在体 Wistar 大白鼠正常脑皮层及大脑中动脉凝闭(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后脑梗塞区细胞外 Na^+及 K^+活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对 Na^+、K^+及参比三管 ISMs 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MCAO 后1—2分钟脑梗塞区细胞外 Na^+迅速从正常平均值140.2±9.3mM(±SD)下降到129.7±10.2mM(±SD)。而 K^+则从正常的平均值4.29±0.41mM(±SD)升高到6.12±1.00mM(±SD)。Na^+电极的线性范围在10^(-5)—10^(-1)M,K^+电极的线性范围在10^(-1)—10^(-6)M,Ka^+电极的平均斜率为54±1.4mV(±SD)。K^+电极的平均斜率为57.2±1.4mV(±SD)。Na^+电极的平均检测下限为9.0±1.1×10^(-0)M(±SD),K^+电极的平均检测下限为9.23±0.71×10^(-7)M(±SD)。电极的稳定性能良好,平均寿命约一周。
- 耿东进赵瑜成柏华
- 关键词:脑栓塞选择电极ISMS
- 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5
- 1997年
- 本文报道了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在23例经650nm.5mW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一次,五次和十次的患者中,CD+3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照射前(63.66%)比较,分别提高到65.86%,69.94%,75.04%。CD+4T辅助细胞在第十次治疗后也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偏离(即高于或低于)正常值的患者经照射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双向调控作用将对临床治疗更有指导意义。
- 徐清史桂英许松林成柏华王如瑶朱雅芬俞庆宪吴之畏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激光疗法
- 半导体激光光针降血压及改善心血管功能的即刻疗效被引量:17
- 1997年
- 为了给临床应用激光照射穴位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选择最佳穴位提供依据,采用半导体低功率激光,单独照射高血压患者(156例)足三里穴或内关穴或耳心穴,比较其即刻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效果。结果无论是降低收缩压、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指数、加强心脏的收缩,还是降低血粘度、减低血管阻力、提高排血比值,从而增加心脏的供血能力等方面,照射内关穴均明显优于足三里穴和耳心穴。提示治疗高血压病,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应首选内关穴。
- 曾真曾真黄军骁邱慧丽黄军骁成柏华邱慧丽卓瑞鹏钱珠
- 关键词:内关穴足三里穴心血管功能激光疗法
- 应用氢电极观察半导体激光对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
- 1996年
- 本文应用氢电极(Pt/PtCl),来检测脑局部组织氢的清除率,从而分析650um半导体激光对小鼠脑皮层血流量的影响,发现激光照射后小鼠皮层血流量明显减少,达显著性差异(P<0.01)。
- 汤敏康瑜吴敏洁王黛蒋少敏边毓土成柏华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脑局部血流量血流量氢电极电化学
- 针刺对NK细胞免疫活性影响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2
- 1989年
- 近年来许多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针灸可以调整免疫功能,达到扶正固本或治病驱邪的作用。这些资料有的涉及体液免疫,有的与细胞免疫有关。本工作拟就针刺影响细胞免疫中NK细胞活性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 成柏华王如瑶张开齐
-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活性针刺
- 应用Ach—ISMs检测在体大白鼠脑梗塞区Ach变化
- 1993年
- 我们在合成了对乙酰胆碱敏感的活性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乙酰胆碱微电极(Ach—ISMs)。本实验用雄性大白鼠10只自身对照,检测正常脑皮层及大脑中动脉凝闭(MCAO)后不同时间缺血区皮层细胞外Ach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脑皮层细胞外Ach浓度为0.71±0.40mM((?)±SD).MCAO后1—2分钟梗塞区Ach浓度迅速升高到1.98±0.62mM((?)±SD).随着梗塞时间延长Ach浓度有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趋势。本实验还对Ach—ISMs的性能作了测试。
- 耿东进赵瑜成柏华
- 关键词:脑栓塞乙酰胆碱
- 人体半导体激光外照射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血浆肽类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血粘度,抗氧化等活性的相关观察被引量:47
- 2000年
- 本工作应用半导体激光 ( 650 nm,1 5~ 2 0 m W,CW)穴位照射人体双侧“扶突”穴后 ,同步观察其在血浆肽类神经递质上的变化以及其在血液黏度 ,免疫功能 ,抗氧化体系等方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发现βEp有非常显著性的下降 ( P<0 .0 2 ) ,患者的 NK细胞活性 ,在照射后即有所显著性地提高 ( P<0 .0 5)。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亦有同步增加 ( P<0 .0 5)。此外在血液流变学方面 ,发现血粘度指标中有低切和红细胞压积等 ,有着非常显著性的降低 ,分别为 ( P<0 .0 5,P<0 .0 0 1 )。这些结果充分提示 :半导体激光 ( 650 nm,1 5~ 2 0 m W,CW)穴位照射人体特定穴位后 ,可以显著性地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同步增加机体的抗自由基的能力 ,减少机体或细胞的损伤。由于能迅速降低血粘度 (低切 )又可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 ,故又能促进血液流通 ,改善机体或局部的血供和营养状态。所以是一种既无损伤又具良好疗效的临床应用的辅助治疗手段。作者对其机理亦作了简短的讨论。
- 成侃王懿占世坤胡秉诚王如瑶成柏华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NK细胞SOD血粘度
- 内源性阿片肽对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
- 1991年
- 近年来神经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内源性阿片肽中较重要的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甲硫脑啡肽(Met-enkephalin,MEK)及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与细胞免疫(T、B淋巴细胞、Mφ、NK细胞)作了较系统的观察。
- 成柏华张开齐王如瑶李丽
- 关键词:细胞免疫
- 针刺不同经络对穴位内K^+、Na^+、Ca^(2+)、H^+的动态变化观察被引量:16
- 1994年
- 采用了自行研制的 K+、Na+、Ca2 +、H+复合式针灸型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对针刺同经或异经穴位时足三里穴位内的 K+、Na+、Ca2 +、H+等离子活度进行了监测 ,结果在同步观察K+、Na+变化中观察到在针刺同一穴位时确有 K+的增高 ,伴有 Na+的同步下降 ,反之 K+的降低 ,Na+则升高的负相关现象。提示针后确有促进或加强“钠泵”作用的后效应。在同经或异经穴位中则较弱。在同步观察 Ca2 +、H+活度变化中 ,发现 Ca2 +活度在针后 30分钟 ,同一穴位点内高于针前值 ( P <0 .0 5) ,而其他时间内亦偏高于同经异穴或异经异穴 ,但未达显著性差异。在 H+活度变化中 ,则见在针刺过程中△p H值显著下降 ,P<0 .0 0 1。停针后逐渐恢复。
- 成柏华李忠华杨红英
- 胃及食道pH导管电极及监护仪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
- 1995年
- 临床上胃、食道病变常需检测胃或食道中的pH变化以帮助诊断或治疗。例如消化性溃疡、膈疝、食道癌、胃出血、药物分析等等。在某些高级的科研要求下更需反馈监控维持胃内的酸度以达到最佳疗效或预防报警作用。因此胃、食道pH导管电极的研制是检测技术中的最关键的化学传感器。故本文重点介绍本仪器及导管电极的性能及应用结果。
- 成柏华李忠华王如瑶杨红英
- 关键词:食道电极监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