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癌
  • 4篇细胞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肿瘤
  • 3篇肠癌
  • 2篇人胃癌
  • 2篇微小RNA
  • 2篇胃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化疗
  • 2篇非编码
  • 2篇长链
  • 2篇长链非编码R...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机构

  • 10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江苏大学

作者

  • 10篇方娜
  • 10篇范钰
  • 4篇邹晨
  • 3篇龚丹丹
  • 3篇陶曙
  • 2篇满昌峰
  • 2篇张恒
  • 1篇施益军
  • 1篇丁克云
  • 1篇彭辉勇
  • 1篇崔飞伦
  • 1篇徐永中
  • 1篇束永前
  • 1篇钟锡明
  • 1篇徐娟
  • 1篇蒋鹏程
  • 1篇金鑫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子标志群的胃癌转化医学应用研究
范钰邹晨方娜徐同鹏崔飞伦龚丹丹郎亚昆陆上苏蒋孟林
该项目主要来自于江苏省重大临床专项基金(BE201566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896、30840095)等课题支持,主要应用于针对胃癌转化医学应用领域;但在科研设计、思路和方法上对其他医学应用基础具有重要的借...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肿瘤诊断肿瘤药物
ALDH2和ADH1B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和乙醇脱氢酶1B(alcohol dehy-drogenase 1B,ADH1B)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分析8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和2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标本ALDH2 rs671和ADH1B rs1229984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对风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ALDH2 rs671 G>A3种多态基因型GG,GA,AA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58.8%(GG),38.8%(GA),2.4%(AA)和59.3%(GG),37.4%(GA),3.3%(AA)(χ2=0.237,P=0.888);以ALDH2 rs671 GG基因型作参照,ALDH2 rs671 AA基因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降低(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OR=0.70,95%CI=0.14~3.45),但相关性未达到明显统计学意义。ADH1B rs1229984 A>G3种多态基因型AA,AG,GG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别为38.8%(AA),50.6%(AG),10.6%(GG)和42.8%(AA),41.6%(AG),15.6%(GG)(χ2=2.553,P=0.279),以ADH1B rs1229984 AA基因型作参照,ADH1B rs1229984 GG基因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风险降低(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态OR=0.66,95%CI=0.29~1.53),但相关性未达到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ALDH2 rs671G>A和ADH1B rs1229984 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无明显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方娜钟锡明范钰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2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单核苷酸多态性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21和微小RNA-106a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NA,miR)-21和miR-106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9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C-CIK组23例采用XELOX方案+DC-CIK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XELOX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外周血miR-21和miR-106a mRNA表达的水平,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评分.结果 经治疗3个周期后,DC-CIK组、对照组miR-21和miR-106a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C-CIK组下降更明显(P<0.05).DC-CIK组有效率(73.9%)明显高于对照组(31.3%,P<0.05).两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整体治疗疗效.下调miR-21和miR-106a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范钰卫菲菲方娜龚丹丹张恒徐永中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直肠癌微小RNA微小RNA-21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替吉奥联合紫杉醇在晚期胃癌化疗中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与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在晚期胃癌化疗中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40例,分为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的治疗组与采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的对照组。3周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按RECIST1.1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按NCI CTC3.0毒性评价标准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过敏、外周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的脱发、肌肉及关节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紫杉醇脂质体与替吉奥联合普通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减轻化疗反应。
方娜满昌峰范钰施益军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1在人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FEZ家族锌指1反义RNA1(FEZF1-AS1)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9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FEZF1-AS1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神经浸润、肝转移数目及肝转移发生时间等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39例胃癌组织中FEZF1-AS1阳性率为93.08% (36/39),而正常胃组织FEZF1-AS1阳性率为2.56% (1/39),χ2=62.986,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ZF1-AS1表达量与患者性别(χ2=1.224,P=0.345)、年龄(χ2=2.377,P=0.395)、肿瘤位置(χ2=3.029,P=0.405)、组织分化程度(χ2=0.883,P=0.557)、神经浸润(χ2=0.522,P=0.470)无明显相关相关,但与原发灶直径(χ2=4.672,P=0.031)、肿瘤浸润深度(χ2=9.120,P=0.010)、淋巴结转移(χ2=8.176,P=0.014)、血管浸润(χ2=14.857,P=0.004)、肝转移数目(χ2=12.594,P=0.006)、术后肝转移发生时间早晚(χ2=7.419,P=0.038)均显著相关。结论FEZF1-AS1可能是胃癌异时性肝转移重要靶点之一。
龚丹丹陶曙邹晨方娜郎亚昆范钰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29a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小RNA (miRNA)-29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9例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DC-CIK组23例采用XELOX方案+DC-CIK进行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XELOX方案进行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治疗前及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miRNA-29a表达的水平,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评分.结果 经3个周期治疗后,DC-CIK组、对照组miRNA-29a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分别为0.515±0.216比1.556±0.228;1.116 ±0.186比1.569±0.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处理组有效率(73.9%)明显高于对照组(31.3%,P <0.05).两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mofsky评分比较,DC-CIK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细胞可有效提高大肠癌整体治疗疗效.下调miRNA-29a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范钰卫菲菲束永前张恒方娜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大肠癌
小干扰RNA下调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对黑素瘤细胞黏附、侵袭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TDGF-1)基因小干扰RNA对黑素瘤细胞黏附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培养人黑素瘤A-375、C-918及M14细胞株,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TDGF—1基因mRNA水平,筛选出TDGF-1表达最高者。采用TDGF-1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转染黑素瘤细胞株,分别以FQ—PCR和免疫荧光方法观察TDGF-1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然后以噻唑蓝(MMT)法检测细胞黏附,以Boyden方法检测癌细胞侵袭力。结果FQ-PCR方法显示,A-375、C-918及M14细胞株TDGF-1 mRNA水平分别为0.589±0.081、0.712±0.065、1.517±0.085;以TDGF-1 siRNA转染黑素瘤M14细胞后,癌细胞TDGF-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细胞黏附结果显示,Con-A、Con—B、3.125nmol/L、6.250nmol/L和12.500nmol/L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89±0.15、0.85±0.12、0.62±0.09、0.51±0.08、0.33±0.06。Boyden小室试验结果显示,Con-A、Con-B、3.125nmol/L、6.250nmol/L和12.500nmol/L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7.8±1.6)、(36.9±1.5)、(21.8±1.2)、(11.6±0.8)和(5.6±0.5)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Con—A、Con-B、3.125nmol/L、6.250nmol/L和12.500nmol/L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含量分别为(85.2±1.8)、(84.8±1.5)、(51.6±1.2)、(35.6±0.8)、(17.8±0.6)ng/L。结论TDGF-1基因在黑素瘤细胞黏附和侵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siRNA转染黑素瘤细胞,可抑制黑素瘤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抑制uPA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方娜丁克云范钰
关键词:黑素瘤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从大肠癌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大肠癌SW620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4等诱导PBMC产生的DC.用干扰素(IFN)-γ、IL-2和人CD3单克隆抗体(hCD3mAb)等诱导该PBMC的悬浮细胞产生CIK细胞.用6孔板将DC-CIK细胞与SW620细胞在同一培养体系内经分别培养24、48、72 h.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癌细胞增殖;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癌细胞端粒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结果 大肠癌细胞经DC-CIK处理72 h后,空白对照组和DC-CIK-a 、DC-CIK-b组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5.6±2.2)%、(73.5±1.8)%、(51.8±1.6)%;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24、48、72 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568±0.078、1.535±0.056和1.527±0.039;DC-CIK-a组24、48、72 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356±0.056、1.108±0.039和0.578±0.028;DC-CIK-b组24、48、72 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181 ±0.075、0.718±0.039、0.386±0.036.Westernblot检测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C-CIK-a组和DC-CIK-b组hTERT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DC-CIK细胞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端粒酶活性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方娜满昌峰徐娟彭辉勇蒋鹏程范钰
关键词:大肠癌增殖端粒酶
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环状RNA筛选及验证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筛选胃癌遗传风险环状RNA(circRNAs)进行筛选和验证。 方法 选择直系3代亲属患有胃癌的5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circRNAs芯片检测circRNAs表达水平,筛选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异常表达的circRNAs。为了验证芯片可靠性,随机选取4个异常表达的circRNAs,在36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 结果 将胃癌组织中表达变化1.5倍以上者确定为差异表达者,与正常胃组织比较,其中44个circRNAs表达上调和56个circRNAs下调。随机选择2个下调的circRNAs(circRNA_0004789和circRNA_002373)和2个上调circRNAs(circRNA_0004104和circRNA_0005615),采用RT-qPCR检测36对胃癌及其配对正常组织。结果显示,RT-qPCR检测与芯片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分别为circRNA_0004789:t=1.134,P=0.374;circRNA_0023736:t=2.308,P=0.147;circRNA_0004104:t=0.795,P=0.510;circRNA_0005615:t=3.157,P=0.087。结论 circRNAs在具有胃癌遗传风险的circRNA存在异常表达,有可能作为胃癌遗传风险关键分子。
邹晨陶曙郎亚昆蒋盂林方娜范钰
关键词:胃肿瘤芯片
长链非编码RNA GAPLINC在人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PLINC在人胃癌异时性肝转移中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37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GAPLINC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神经浸润、肝转移数目及肝转移发生时间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在37例胃癌组织中GAPLINC阳性率为89.19% (33/37),而正常胃组织GAPLINC阳性率为2.70% (1/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8,P=0.000)。GAPLINC表达量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但与原发灶直径(χ2=6.578,P=0.021)、肿瘤浸润深度(χ2=9.291,P=0.005)、淋巴结转移(χ2=7.117,P=0.040)、血管浸润(χ2=11.407,P=0.010)、神经浸润(χ2=14.507,P=0.005)、肝转移数目(χ2=6.257,P=0.038)、肝转移发生时间(χ2=12.015,P=0.002)均显著相关。说明GAPLINC与胃癌异时性肝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GAPLINC可能是胃癌异时性肝转移重要靶点之一。
范钰金鑫蒋孟林陶曙邹晨方娜
关键词:胃肿瘤肝转移长链非编码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