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侧额叶Rosai-Dorfman病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1病例资料60岁男性,因突发意识丧失2 h入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头颅CT示左侧额部可见一稍高密度影,周边可见水肿带(图1A)。头颅MRI增强示左侧额顶部颅板下见一宽基底、半圆形高信号影,大小约25 mm×28mm×19 mm,边界清楚,邻近脑实质受压,并可见无强化水肿信号(图1B~D)。脑电图可见异常慢波。
- 曹杰曹杰姚国杰
- 关键词:颅内肿瘤ROSAI-DORFMAN病额叶肿瘤显微手术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1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IF组(55例)和PLIF组(57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短于PLIF组[(132±30)min比(215±43)min,t=11.812,P<0.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PLIF组[(284±48)ml比(386±65)ml、(310±62)ml比(344±5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10、11.239,均P<0.001)。2组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均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1周(均P<0.05);TLIF组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均低于PLIF组(均P<0.05)。与TLIF组比较,PLIF组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较大(P<0.05);2组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IF和P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均安全有效,PLIF减压更彻底,可以获得更好的腰椎前凸角,而TLIF损伤较小、恢复更快,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临床应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刘华林龙泉郑耿阳曹杰林顺新黄钿锋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单平面胫骨骨搬移中截骨方式与延长区3种骨痂形态的关系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截骨方式对胫骨骨搬移术延长区骨痂形态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的骨缺损患者信息,通过比较不同截骨方式(微创截骨组、骨膜下截骨组及骨膜外截骨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延长区骨痂形态(凹陷型、均匀型及膨出型)、愈合指数、Ilizarov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AMI)骨愈合及功能评价等信息,探讨截骨方式对胫骨骨搬移的疗效差异。结果 微创截骨组延长区凹陷型骨痂发生率为15.8%,骨膜下截骨组为18.9%,骨膜外截骨组为14.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创截骨组延长区凹陷型骨痂发生率低于骨膜下截骨组(χ^(2)=10.178,P=0.05),但与骨膜外截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814),骨膜外截骨组与骨膜下截骨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772);微创截骨组延长区均匀型骨痂发生率低于骨膜下组(χ^(2)=6.579,P=0.013),但与骨膜外截骨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P=0.506),骨膜下截骨组与骨膜外截骨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602,P=0.107);微创截骨组延长区膨出型骨痂发生率高于骨膜下截骨组(χ^(2)=9.795,P=0.002),骨膜外截骨组延长区膨出型骨痂发生率高于骨膜下截骨组(χ^(2)=5.170,P=0.023),但微创截骨组与骨膜外截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579)。3组愈合指数、ASAM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对接点不愈合、针道感染及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平面胫骨骨搬移中骨膜下截骨并未表现出更有利于延长区矿化的预期效果,骨膜外截骨反而与微创截骨有近似的临床疗效。
- 艾建国赵枫涂振兴王斌曹杰李达洪庆南
- 关键词:骨缺损骨痂骨搬移牵拉成骨
- 小腿骨和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被引量:9
- 1998年
- 1985年12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骨和软组织缺损50例,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完全成活45例,2例部分皮肤坏死经创面植皮伤愈,47例骨折愈合、功能恢复,3例皮瓣坏死行截肢,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11...
- 郑文忠林其仁郑季南陈昆陈昆王文超黄令坚洪庆南王文超马国棣
- 关键词:小腿骨缺损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手术
-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曹杰郑季南洪庆南彭强耿庚
- 关键词:AF系统胸腰椎骨折脱位
-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9
- 1999年
- 杨果凡等报道首创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以来,前臂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1995年以来,我院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完全成活,手部功能恢复。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8岁~38岁。手掌、背尺侧软组织缺损伴掌骨外露3例,手背...
- 郑文忠黄令坚陈昆郑季南赵枫曹杰
- 关键词:手部软组织缺损前臂逆行岛状皮瓣
- 自发性脊柱硬膜下血肿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4年
- 脊柱硬膜下血肿(SSDH)是一种罕见且危险的椎管内血肿,可表现为神经根痛、截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脊髓横贯性损伤,极少数表现为单侧病变。好发于胸椎,腰椎少见[1]。2021年4月5日,本院收治1例自发性SSDH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下腰痛伴双下肢麻痛进行性加重1周于2021年4月5日于本院就诊并收住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胀痛,伴双下肢麻痛,以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侧为主。
- 杨德育曹杰郑耿阳
- 关键词:腰椎血肿硬膜下脊柱脊髓损伤
-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吸收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 观察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吸收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骨科收治的27例掌骨骨折,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AO分型均为A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51岁,平均(26.40±5.02)岁。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可吸收钢板内固定术。记录骨折愈合情况、TAFS功能评定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4±0.38)个月。末次随访时TAFS功能评分:优25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6.30%。27例中有23例出现切口异物反应,其中16例无痛性肿胀,4例无痛性积液,3例切口皮肤破溃。结论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吸收钢板治疗掌骨骨折,虽然生物力学强度可满足骨折的愈合,但降解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建议谨慎使用。
- 龚冰南曹杰吕辉照赵枫王江波
- 关键词:内固定物钢板掌骨骨折
- 痛风性寰枢关节脱位致急性呼吸衰竭1例报道被引量:1
- 2020年
- 痛风石是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系统性疾病,多累及全身各处关节,但累及颈椎的痛风石报道较罕见[1,2],尤其是累及寰枢关节者国内外极少见报道。由于颅颈交界区的痛风石发病率极低,且初始症状与颈椎病易于混淆,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收治1例寰枢关节痛风石急性发作致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 张冬福吕辉照赵枫曹杰
- 关键词:痛风石寰枢关节枕颈融合术
- 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复杂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55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患儿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钢板桥接内固定。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6.6~13.7(9.3±2.7)岁,体重12.9~71.5(35.4±12.1)kg;单纯股骨干骨折26例,累及股骨近端骨折18例,累及股骨远端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膝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随访28~50(36.5±6.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和正常关节功能。其中儿童股骨干骨折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体重≥45kg与<45kg、不同骨折部位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内固定失败,1例深部感染。结论钢板桥接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可以提供骨折愈合的可靠固定,损伤小,并发症少,适用于体重大、不稳定的复杂儿童股骨干骨折或累及干骺端的骨折。
- 王江波吕辉照曹杰张冬福肖飞鹏
- 关键词:儿童股骨骨折不稳定型骨折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