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峥
- 作品数:1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节性硬化伴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一例被引量:4
- 2006年
- 朱锡德曾峥张建宁张泉
- 关键词: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混杂密度T2信号血管纤维瘤
- 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对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杀伤U251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体外研究,为制订沙利度胺与替莫唑胺联合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分别接受替莫唑胺(100 μmol/L)、沙利度胺(100 μg/L)、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抗肿瘤药物处理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周期;检测经吖啶橙标记的酸性囊性细胞器数目;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替莫唑胺和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相比,替莫唑胺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的抑制更为明显(均P=0.000),且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以及发生凋亡和自噬。两药联合治疗后,U251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和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替莫唑胺组和沙利度胺组(均P=0.000)。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替莫唑胺治疗U251细胞可以上调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同时诱导凋亡及自噬性死亡,从而达到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 高松潘强曾峥孙健杨学军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
- 不同发病形式许旺细胞瘤三例报告
- 2007年
- 例1 女性,45岁。因胸椎T1-2水平椎管内许旺细胞瘤手术后6年,胸部不适伴左上肢肌力减弱5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我院治疗。2001年7月因右下肢痛温觉消失于我院行左侧胸椎T1-2之水平椎管内肿物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许旺细胞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 王国开曾峥李罡韩晓勇杨学军
- 关键词:细胞瘤发病形式肿物切除术肌力减弱胸部不适
- 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
- 张海东高扬郭昱曾峥刘春祥洪国良
- 恶性胶质瘤规范化治疗中关键时间点的个体化决策
- 目的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实践必须有章可循,才能尽量避免治疗过度;治疗不足及治疗错误的发生。恶性胶质瘤患者独特的临床因素,以及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及基因背景的不均一性,也决定了在规范化治疗过程中,对每个病人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 杨学军曾峥孙健
-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个体化
- 文献传递
- Von Hippel-Lindau病:三家系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报告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临床特征并综述该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结论Von Hippel-Lindau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随着医学影像学、基因检测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von Hippel-Lindau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Von Hippel-Lindau病家庭联盟的建立可能会为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相互支持帮助提供有益的平台。
- 苏少波杨学军张建宁张大健刘春祥俞凯曾峥
- 关键词:成血管细胞瘤内淋巴囊
- Tolosa-Hunt综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科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标准确诊THS患者和其他类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记录和比较两类患者的首发症状、眼部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THS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共收集35例符合标准的痛性眼肌麻痹患者临床资料。18例患者诊断为THS,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为(59.9±13.2)岁,年龄范围为28~80岁;其中17例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17例患者合并上睑下垂,10例患者受累侧MRI眼眶及海绵窦区域异常信号病灶;9例患者合并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异常(3例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例抗核抗体阳性,1例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在17例其他类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2例(包含梅毒抗体阳性1例、活动性肺结核1例),颅内动脉瘤2例,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颅内感染、颅底脑膜炎各1例。5例TH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3 d症状缓解,13例治疗1~6周症状缓解。随访7~47个月,3例THS患者复发。结论多数THS痛性眼肌麻痹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MRI检查可见海绵窦阳性体征,并合并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异常;其他类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助于鉴别诊断。
- 曾峥魏志梅曾钰淞丁然然胡晶晶姜志昕于金国张本恕由彩云颜华
- 关键词:TOLOSA-HUNT综合征眼睑下垂眼肌麻痹疼痛
- 麦考酚酸酯治疗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价麦考酚酸酯(MMF)对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患者预防复发和视力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7-01/2019-12收治的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11例,其中男3例,女8例。NMOSD特有的重要临床表现为视神经炎。发病平均年龄36.3±6.0(27~47)岁,平均病程3.4±1.4(2.2~6.8)a。在NMOSD缓解期加用MMF 1a或1a以上。记录应用MMF患者的年复发率(ARR)、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不良反应。结果:MMF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8(12,36)mo。ARR在基线时为0.66/a,治疗后为0.16/a。91%的患者ARR下降,82%的患者无临床复发。MMF治疗后ARR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平均BCVA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1例患者中,3例(27%)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9%)出现转氨酶升高,2例(18%)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没有因不良反应而停用MMF的情况。结论:MMF治疗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视神经炎的ARR,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 曾峥杨淑芳刘晓瑞杨春生孙立新王甜由彩云
- 关键词:视神经炎麦考酚酸酯
- 外伤性颅内异物的治疗
- 洪国良曾峥
- 利妥昔单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6~8周龄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27只,使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 1-20)建立EAU小鼠模型,将EAU小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每组各9只小鼠,PBS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每千克体重分别腹腔注射50 mg RTX和100 mg RTX。造模后第21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眼底图像的采集与视网膜组织HE切片的制作,通过小动物视网膜成像仪采集各组小鼠眼底图像并参照Caspi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将HE染色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拍照,参照Caspi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和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底图像显示:PBS对照组EAU小鼠眼底出现多发性血管炎,血管扩张,视网膜脉络膜出现多发病灶及少量线样病变;5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眼底发生轻度血管炎,视网膜出现个别局部病灶,无线样病变;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视网膜局部出现个别病灶,无线样病变。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眼底图像Caspi临床评分分别为(1.944±0.808)分、(1.667±0.791)分、(1.667±0.829)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S对照组、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EAU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563±1.116)分、(1.063±0.623)分、(1.250±0.65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50 mg·kg^(-1) RTX实验组和100 mg·kg^(-1) RTX实验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L-6、IL-10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IL-10/IL-6比值均高于PBS对照组(均为P<0.05);100 mg·kg
- 刘晓瑞杨淑芳曾峥丁然然赵宇由彩云
-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利妥昔单抗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