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宁

作品数:399 被引量:1,716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6篇期刊文章
  • 6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1篇细胞
  • 72篇创伤
  • 67篇颅脑
  • 66篇手术
  • 64篇脑损伤
  • 44篇血管
  • 43篇脑创伤
  • 42篇外科
  • 38篇颅脑损伤
  • 37篇内皮
  • 35篇肿瘤
  • 32篇垂体
  • 31篇祖细胞
  • 31篇颅内
  • 31篇内皮祖细胞
  • 30篇胶质
  • 28篇颅脑创伤
  • 28篇膜下
  • 27篇创伤性
  • 26篇腺瘤

机构

  • 359篇天津医科大学...
  • 37篇天津医科大学
  • 25篇天津市神经病...
  • 24篇天津市环湖医...
  • 8篇临沂市人民医...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沧州医学高等...
  • 5篇天津医学院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郑州大学第五...
  • 4篇天津市海河医...
  • 4篇天津市北辰医...
  • 3篇河北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天津市第三医...
  • 3篇沧州市中心医...
  • 3篇天津市第五中...
  • 3篇天津市脑系科...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396篇张建宁
  • 101篇杨树源
  • 76篇岳树源
  • 51篇杨新宇
  • 50篇江荣才
  • 36篇杨卫东
  • 31篇王增光
  • 26篇雷平
  • 24篇朱涛
  • 23篇王东
  • 22篇毓青
  • 19篇王毅
  • 19篇田野
  • 18篇陈旨娟
  • 18篇尉辉杰
  • 17篇魏伟
  • 16篇朱锡德
  • 16篇苏少波
  • 14篇雪亮
  • 13篇陈芳莲

传媒

  • 57篇中华神经外科...
  • 26篇中华神经医学...
  • 21篇天津医药
  • 19篇中国现代神经...
  • 17篇中华医学杂志
  • 1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4篇中华创伤杂志
  • 1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2篇中国神经精神...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8篇国际神经病学...
  • 7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广东医学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现代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15篇2018
  • 28篇2017
  • 26篇2016
  • 15篇2015
  • 11篇2014
  • 23篇2013
  • 12篇2012
  • 42篇2011
  • 26篇2010
  • 28篇2009
  • 32篇2008
  • 25篇2007
  • 26篇2006
  • 17篇2005
  • 6篇2004
3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的处理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皆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多发性血管疾病,多侵犯体内大中型动脉,颈动脉与冠状动脉都是体循环系统的中型肌弹力动脉。当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联合病变时,应当在何时、用怎样的方式处理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现有的颈动脉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其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晓魁杨新宇张建宁杨树源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冠状动脉狭窄联合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根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病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根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行经后路显微微创神经减压术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神经根痛症状都有改善 ,对 8例患者进行了 3~ 6个月的随访 ,术后没有出现颈部活动障碍和临床症状的复发。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安全 ,术后颈椎稳定性好 ,并发症少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 ,可获得满意疗效。
钟跃洪国良杨新宇张建宁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入路
椎旁生长的胸椎海绵状血管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手术治疗并文献复习
目的因为广泛累及椎管;椎旁;胸腔的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罕见,仅有少数个案报告,所以容易误诊。只要对该病加深认识,对影像诊断提提高认识,那么对椎体海绵状血管瘤并向椎体周围;椎管内硬脊膜外生长的诊断就没有困难。同时,探讨椎旁生长...
朱士广郑锴李永刚甄英伟张建宁
关键词:胸椎脊髓压迫
文献传递
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附9例报告)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表现特征。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9例合并结节性硬化复征的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原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均位于室间孔周围,符合结节性硬化复征的临床诊断标准;男女之比为8∶1。CT检查肿瘤实体部分呈等或稍高密度,肿瘤边界清楚,瘤内有钙化灶。MRI扫描T1WI肿瘤实体部分多呈等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均匀强化。其中8例同时伴室管膜下结节,5例伴有皮质结节。其中6例经额叶皮质入路,3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肿瘤完全切除者7例,次全切除(>90%)者2例,无一例手术死亡。随访2~8年,肿瘤完全切除者无复发。结论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结节性硬化复征的特征性病变,手术完全切除者预后良好。结节性硬化复征所伴室管膜下病变如位于室间孔周围,引起脑积水或呈现逐渐生长趋势者,应考虑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苏少波杨学军张建宁刘春祥岳树源俞凯张大健朱士广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星形细胞瘤
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及伤后认知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创伤(TBI)大鼠外周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和认知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轻、中、重度TBI组,每组7只。在前囟后4 mm,矢状缝右侧旁开3 mm处(海马区域)开圆形骨窗,轻、中、重度TBI组分别采用0.9、2.1、3.2 atm(1 atm=101.325 kPa)的力度打击骨窗建立TBI模型,分别在创伤前(0 h)及创伤后3、6、24、48、72、168、240、336 h取内眦球后静脉丛血,检测其循环血中EPCs水平,并进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TBI后第21~2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定位巡航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比较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假手术组循环血中EPCs数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TBI后3 h,轻、中、重度TBI组循环血中的EPCs数量[(17.4±3.1)个、(15.6±5.0)个、(23.6±3.0)个]低于假手术组[(53.6±7.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6 h,EPCs数量迅速升高,且轻度、中度TBI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约48 h后降至正常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EPCs与WBC、PLT的变化并不一致。定位巡航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随着创伤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同期各TBI组逃避潜伏期均较假手术组延长。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中、重度TBI组大鼠停留在目标象限百分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轻度TBI组。结论颅脑创伤大鼠随着创伤程度加重,其认知能力降低,且循环血中EPCs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王计伟王毅王东周源陈芳莲崔维韻刘丽张建宁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水迷宫实验
持续腰大池引流辅助下治疗伴脑组织膨出颅骨缺损的经验分享
尉辉杰俞凯岳树源张建宁
Von Hippel-Lindau病:三家系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报告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临床特征并综述该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病3家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结论Von Hippel-Lindau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可累及多个器官,随着医学影像学、基因检测和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von Hippel-Lindau病与神经系统相关病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Von Hippel-Lindau病家庭联盟的建立可能会为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及其家庭的相互支持帮助提供有益的平台。
苏少波杨学军张建宁张大健刘春祥俞凯曾峥
关键词:成血管细胞瘤内淋巴囊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至脑干腹侧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经枕下远外侧经髁人路至脑干腹侧区进行尼微解剖研究。方法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分层解剖,并比较磨除枕骨髁对脑千腹侧区暴露范围的影响。结果采用倒“U”形切口暴露充分,术中寻找枕下三角、寰惟横突、头外侧直肌等解剖标志定化深层结卡勾.、与不磨枕骨髁比较,磨除部分直至全部枕骨髁后水平暴露距离分别增加10.9mm和12.6mm,手术深度分别降低13.5nm和20.5mm。结论经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磨除部分枕骨髁能够明黟改善脑下腹侧区的暴露,术L}】应根据病变特征进行适量的枕骨髁磨除。
洪健佟小光乔婕张建宁
关键词:远外侧经髁入路枕骨髁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价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疗效评估,将240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显微外科手术组和常规手术对照组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残/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以及平均恢复工作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具有并发症少,病残率低,疗程短,住院花费少等特点,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学意义。
洪健张建宁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脑胶质瘤并发症社会学意义
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28
2020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常在头部外伤3周以后形成。其发病率为1/10~13.1/10万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CSDH的发病率不断升高,80岁以上老年人年发病率可达127/10万人。CSDH一般认为由外伤引起,但约50%患者否认外伤史。除外伤外,与CSDH发病相关、吸收不良或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1)长期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2)反复或突然的胸腹压力增高(如难产、便秘);(3)开颅手术;(4)血液病。
张建宁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抗血小板药头部外伤硬脑膜蛛网膜CSDH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