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阴道、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观察
- 1993年
- 本文对10例阴道、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肿瘤7例位于阴道,3例位于宫颈。光镜下肿瘤的组织形态与皮肤及其它部位的粘膜恶性黑色素瘤基本上相似。10例黑色素染色及S-100蛋白皆为阳性。电镜观察2例,瘤细胞胞浆内均见到黑色素小体。结果支持了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 彭真年沈际焜李园园
- 关键词:黑色素瘤电镜阴道子宫颈病理
- p53、bcl-2蛋白和p-gp在鼻咽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研究 p5 3、bcl 2蛋白和 p gp在鼻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探讨其在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4例鼻咽鳞癌组织中p5 3、bcl 2和 p gp的表达。结果 鼻咽鳞癌组织中 p5 3、bcl 2和p gp阳性率分别为76 .5 6 % (4 9/ 6 4 )、89.0 6 % (5 7/ 6 4 )、17.19% (11/6 4 )。p5 3、bcl 2蛋白过表达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1)。p gp过表达与bcl 2蛋白过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 ,p5 3蛋白过表达与bcl 2蛋白过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p5 3和bcl 2蛋白均参与鼻咽鳞癌的发生与分化 ,其表达水平的不同有助于预后判断 ;
- 刘宇张幸平陈晓品徐曼李园园
- 关键词:鼻咽癌P53蛋白BCL-2蛋白P-糖蛋白
- bcl-2、bax和p53在鼻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瘤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bcl-2、bax和p53在鼻咽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鼻咽鳞癌中bcl-2、bax和p53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鼻咽鳞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48例鼻咽鳞癌中bcl-2、bax和p53阳性率分别为85.00%(41/48)、68.00%(33/48)和77.00%(37/48)。48例鼻咽鳞癌细胞的平均凋亡指数为25.62±25.78/HPF,凋亡指数与bcl-2、bax和p53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鼻咽鳞癌中bcl-2和bax均呈高表达且已达到相对平衡,推测它们可能并不起到介导瘤细胞凋亡的主导作用。鼻咽鳞癌中p53的过表达可能已经失去了对bcl-2和bax表达的调节进而影响细胞凋亡的功能。
- 刘宇张幸平邓红彬陈鸿雁徐曼李园园周道安
- 关键词:鼻咽鳞癌BCL-2基因BAX基因P53基因细胞凋亡
- 软组织恶性(不典型)骨化性纤维黏液瘤1例
- 2001年
- 米粲赵涌李园园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病例报告病理诊断
- 孕激素受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 lear antigen,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及PCNA在90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50%、58.33%,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92.86%、66.67%,星形细胞瘤中PR表达与PCNA表达、PR表达与肿瘤分级以及PC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中有相当数量PR存在,推测PR可能部分参与了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长,对于PR阳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后选择PR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 王顺和杨慧敏李园园王光辉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脑肿瘤
- ER在脑肿瘤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 王顺和王光辉李园园杨慧敏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星形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 PTEN、p53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和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2005年
- 目的研究PTEN和p53在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和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宫内膜浆液性癌、42例宫内膜样癌和25例正常增生期宫内膜组织中PTEN、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和p53蛋白在子宫浆液性癌、宫内膜样癌、正常增生期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4%、28.6%、100%和76.9%、27.3%、0%。PTEN在子宫内膜样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浆液性癌(P<0.001)。p5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PTEN突变和表达缺失与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3基因突变和过表达与宫内膜浆液性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TEN及p53蛋白检测对鉴别子宫浆液性癌与宫内膜样癌有重要价值。
- 赵玲玲赵涌李园园林晓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浆液性癌PTENP53
- 牛磺酸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3
- 1998年
- 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Wistar糖尿病大鼠观察牛磺酸对其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①正常大鼠口服牛磺酸(8g·kg-1/d)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影响;②糖尿病大鼠服用牛磺酸后可明显抑制其高血糖效应(P<0.05,0.01,0.001);③对链脲佐菌素诱致的大鼠血清胰岛素浓度的降低,牛磺酸具有明显的反转作用(P<0.05,0.01,0.001);④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经牛磺酸防治的糖尿病大鼠表达胰岛素的胰岛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提示牛磺酸具有对抗和修复链脲佐菌素所引起的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作用。
- 张能方海立张徽余华荣张志勇李园园
- 关键词:牛磺酸链脲佐菌素胰岛Β细胞糖尿病
- 恶性黑素瘤增殖活性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我们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HMB45、S100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血清对44例原发于皮肤粘膜的恶性黑素瘤(恶黑)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探讨HMB45、S100蛋白、波形蛋白、NSE在恶黑中的表达及...
- 张徽米粲李园园
- 关键词:黑色素瘤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
- 小儿胆道葡萄状肉瘤(附1例及文献复习)
- 2003年
- 目的 :提高对小儿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本病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胆道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病例共 16例进行分析。结果 :男 11例 ,女 5例。年龄 1~ 6岁。黄疸 16例 ,发热 8例 ,右上腹痛 6例 ,陶土色大便 9例 ,尿黄 6例。肝肿大 13例 ,脾肿大 2例 ,右上腹肿块 2例。临床误诊为肝炎 5例。B超考虑葡萄状肉瘤仅 2例 ,CT考虑胆总管横纹肌肉瘤仅 1例。病检诊断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3例 ,葡萄状肉瘤 13例。 7例切除并化疗、放疗 ,随访最长的 8个月未复发。 1例部分切除并化疗 ,3个月后随访残留灶缩小 ,病情稳定。 2例行姑息手术后 2个月左右死亡。 1例切除后 2个月检查已复发。结论 :小儿胆道横纹肌肉瘤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 (葡萄状肉瘤 ) ,发病年龄 1~ 6岁 ,男性比女性多见。其主要症状为阻塞性黄疸 ,常伴有发热、肝肿大等 ,临床易误诊为肝炎。B超、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 ,确诊需经病理检查。本病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应积极外科治疗并配合化疗、放疗 ,可延长生存时间。
- 刘斌易永芬李园园廖晓刚
- 关键词: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葡萄状肉瘤胆道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