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强

作品数:56 被引量:58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地震
  • 19篇震灾
  • 16篇地震灾害
  • 11篇灾害
  • 11篇震害
  • 9篇减灾
  • 8篇地震应急
  • 5篇自然灾害
  • 5篇M
  • 4篇减灾对策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信息系统
  • 3篇震害预测
  • 3篇震中
  • 3篇示范区
  • 3篇民工
  • 3篇居民地
  • 3篇减灾效益

机构

  • 51篇中国地震局
  • 10篇新疆维吾尔自...
  • 6篇中国地震局工...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3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6篇李志强
  • 16篇李晓丽
  • 8篇聂高众
  • 6篇袁一凡
  • 6篇谭明
  • 5篇宋立军
  • 5篇姜立新
  • 5篇刘军
  • 5篇苏桂武
  • 4篇何萍
  • 4篇代博洋
  • 4篇曲国胜
  • 4篇侯建盛
  • 3篇胡伟华
  • 3篇林均岐
  • 3篇陈杰
  • 3篇赵振东
  • 3篇陈建英
  • 3篇韩贞辉
  • 3篇刘惠敏

传媒

  • 12篇地震地质
  • 5篇灾害学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震灾防御技术
  • 3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应急救援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勘探家(石油...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健回归模型在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分析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模型与方法,设计了一种稳健回归模型。结合区域历史震害资料,应用该模型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新疆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进行分区分析,并与前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稳健回归模型能对衰减关系拟合中提高回归分析的抗差性,衰减曲线更接近原始数据的优势分布。
刘军吕红山温和平李志强谭明
一个非均匀密度分布的人口房屋格网数据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介绍了人口、房屋数据空间化的方法,以伊犁地区为例建立了一个符合非均匀密度分布的公里格网人口和房屋数据模型,并将其进行空间化,最后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对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数据检验,公里格网的人口密度数据、房屋密度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伊犁地区统计单元内承灾体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地震应急救援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刘军孙甲宁宋立军李志强谭明韩贞辉
关键词:震害快速评估
国家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建设——以首都圈地区为基础被引量:21
2006年
以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项目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国家层次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和核心功能。该系统以B/S和C/S混合结构为主体架构,以G IS为开发平台,实现了地震触发—灾害响应—灾害评估—辅助对策应急响应流程的各项相关核心功能,对我国开展“十五”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帅向华姜立新李志强聂高众
关键词:地震应急快速响应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震灾害费率和风险管理研究
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是减轻地震灾害,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科学系统方法为全面合理地处置风险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可能解决方案,它对各种控制措施进行了综合利用,从而使我们在整体上...
李志强刘惠敏苏桂武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震保险
文献传递
安居富民工程在地震灾害中的减灾效益初探——以2012年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的震害特征,并以此次地震中安居房的震害的为参照,通过模型反导出灾区在安居富民工程改造前同等强度地震破坏情形下承灾体的震害,分别计算了安居工程实施前各类房屋破坏面积、死伤人数、失去住所人数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等参数,并与现场调查的安居房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居富民工程在破坏性地震中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及政府的救灾投入的统筹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前期建设投资,安居富民工程具有显著的减灾效益。
刘军宋立军胡伟华李志强谭明
关键词:震害安居房减灾效益
我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15
2013年
2003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示范点在北京市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成,自此开始了在全国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可喜进展。
李志强杨国宾李晓丽
关键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遗址公园示范点
我国灾害类符号标准化的认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前灾害符号的标准化和认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关于灾害符号的认知问题尤其是学生的认知问题缺乏相关的研究。本文探讨了不同人群对灾害符号的认知过程,分析了我国当前灾害符号存在的问题。
黄猛张震丰继林李志强李晓丽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被引量:46
2003年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我国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建设一期工作。
姜立新帅向华张建福李志强
关键词:地震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中安居富民工程的减灾效益被引量:1
2016年
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北京时间),新疆于田县发生了7.3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该次地震最高烈度为9度。灾区曾遭受过2008年于田—策勒7.3级地震灾害严重影响,之后近6年来大力推进的安居富民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本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通过安居富民工程,可以看出本次地震由于灾区覆盖率较高,居住房屋减少经济损失3.8亿元,减少恢复重建经费12.9亿元,减少失去住所户数1万户。
刘军李志强宋立军谭明李洪铭
关键词:震害减灾效益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灾害特点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2013年7月22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地区(34.5°N,104.2°E)发生M S6.6地震,造成95人死亡,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根据现场调查,这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Ⅷ度。震区建筑90%以上为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且多为老旧房屋,抗震性能差。加之震前灾区持续降雨,造成房屋地基和生土墙体支撑强度降低。与其他地震区相比,相同烈度下土木结构和木结构破坏比例偏大,砖结构和砖混结构破坏明显偏轻。降雨加上巨厚的黄土沉积,导致地震滑坡比较严重。由于这些原因,Ⅷ度区范围偏大,Ⅵ区也相对较大。甘肃定西是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土木结构和抗震性能较差的木结构房屋比例过大。震后重建中,建议以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重建灾区。
李志强姜立新李亦纲余世舟卢宁李锰袁志祥苏永齐
关键词:震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