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林

作品数:128 被引量:1,30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7篇骨折
  • 30篇骨质
  • 30篇骨质疏松
  • 20篇股骨
  • 19篇愈合
  • 19篇关节
  • 14篇高能震波
  • 13篇老年
  • 13篇骨折愈合
  • 12篇手术
  • 12篇疏松性
  • 12篇内固定
  • 12篇骨质疏松性
  • 10篇髓内
  • 10篇疗效
  • 8篇生物力学
  • 8篇髓内钉
  • 8篇肱骨
  • 7篇远端
  • 7篇骨折固定

机构

  • 9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广州医学院第...
  • 12篇苏州大学
  • 9篇郑州大学第一...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南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南昌市洪都中...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解放军第五医...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127篇李晓林
  • 21篇曾炳芳
  • 18篇余楠生
  • 13篇张长青
  • 9篇罗从风
  • 9篇柴益民
  • 7篇施慧鹏
  • 7篇卢伟杰
  • 7篇杜靖远
  • 6篇马焕芝
  • 6篇董伟强
  • 6篇蒋梁华
  • 5篇罗轶
  • 5篇朱通伯
  • 5篇王义生
  • 5篇张晓峰
  • 5篇施忠民
  • 5篇许建中
  • 5篇陈晓峰
  • 5篇林志雄

传媒

  • 14篇国际骨科学杂...
  • 13篇实用骨科杂志
  • 6篇中国骨质疏松...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4篇现代临床医学...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家庭用药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现代康复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4篇2011
  • 10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原因及防治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 ,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 ,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利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 5 2例 ,均采用开放复位、静力型固定 .随访 3个月~ 3年 ,平均 18个月 .结果  5 2例均获得骨折愈合 ,愈合时间为 5~ 12个月 ,平均 8个月 .其中 ,髓内钉断裂 1例 ,锁钉断裂 1例 ,胫骨上段后壁骨折 1例 ,骨折成角畸形 2例 ,锁钉过长引起疼痛 1例 ,锁钉误穿 2例 .根据JohnerWruh评分标准 ,优 4 3例 ,良 4例 ,中 3例 ,差 2例 .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可靠 ,但因操作技术原因 ,会产生一些并发症 ,在基层医院应用中 ,应注意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
郭志荣张健荣李晓林余楠生
关键词: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并发症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内侧柱支撑的重要性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固定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3—05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62例,其中内侧柱支撑组32例,非内侧柱支撑组30例。结果62例均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内侧柱支撑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非内侧柱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柱支撑组在Neer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方面优于非内侧柱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对内侧柱支撑能够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增强肱骨头的稳定性,有效地避免术后肱骨头内翻移位。
沈鹏程徐能蒋富贵朱立帆翁峰标李晓林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
高能震波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李晓林余楠生杜靖远卢永辉林志雄白波胡锐明张普国卢伟杰谢国均谢伟坚吴梅详董伟强黄雄飞余卫党黄必留
高能震波目前在医学上被广泛用于体外震波碎石术,应用来治疗骨折愈合障碍及一些骨科疾病是一新的课题。该项目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从组织学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系统地探讨了高能震波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该项目通过实验研究工作得出以下...
关键词:
关键词:高能震波骨折不愈合
超声技术预测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的疗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利用超声技术预测骨不连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ESWT治疗前超声检查测定患者的骨不连间隙、骨不连部位局部血供及骨痂硬度,初次ESWT治疗后超声检查骨不连部位骨膜下血肿形成情况。ESWT治疗后进行12个月随访,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超声检测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共57例,66处骨不连部位,年龄为12~75岁,其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测的4个指标均与ESWT治疗预后显著相关,局部血供(r=0.602,OR=0.211)、骨膜下血肿形成(r=0.727,OR=0.014)为保护性因素,骨不连间隙(r=-0.712,OR=2.900)、骨痂硬度(r=-0.483,OR=16.148)为危险性因素。结论可通过超声检测预测骨不连患者ESWT治疗的疗效,筛选合适的治疗对象。
黄晶焕李晓林
关键词:骨不连体外冲击波疗法超声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内毒素诱导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体重3~4kg,根据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4组。A组(n=10):于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g/kg),24h后重复给药1次;B组(n=10):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射同A组,注射完毕后,立即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kg)3次,每次间隔24h;C组(n=10):单纯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kg)3次,每次间隔24h;D组(n=6):与B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于注射前及末次注射后2、4及6周,行MRI检查,观察股骨头改变;6周时通过组织学检查、墨汁血管灌注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股骨头病理和血管形态变化,并计算空骨陷窝率、微血管密度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根据组织学和MRI检查结果计算各组骨坏死发生率。结果A、B组动物注射内毒素后出现精神萎靡,眼睑充血发红等症状,活++动及饮食减少。B、C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3周明显消瘦,体重减轻;A、D组动物于末次注射后4周体重增加。B、C组分别于末次注射后2d和16d各有1只动物死亡。注射前及末次注射后2周各组动物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4、6周时B、C组股骨头MRI检查T1WI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A、D组股骨头MRI信号未见异常。A、B、C及D组空骨陷窝率分别为11.8%±4.7%、34.4%±6.2%、20.0%±4.7%、9.3%±4.6%;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9.2%±6.8%、40.1%±6.0%、51.5%±5.6%、63.2%±8.3%;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4.3%±2.7%、4.5%±2.1%、10.2%±3.1%、15.4%±4.1%;各指标B组与A、C及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B组和C组骨细胞和内皮细胞胞浆内均出现脂滴,B组骨细胞皱缩,核膜失去连续性、染色质溶解或固缩,A组和B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之间的连接增宽、破坏。B组骨坏死发生率为88.9%,显著
马焕芝曾炳芳李晓林柴益民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毒素动物模型
便携式手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部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负压引流组件;创面敷料;以及创面封闭薄膜,其中,所述负压引流组件包含移动式负压源,至少一根引流管,以及控制所述引流管通断的管夹,所述创面敷料与手部的外形相对应,具有与...
李晓林张晓峰柴益民罗轶
文献传递
联合拉力交锁髓内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设立入组及排除标准后,2008年3月-2010年3月共有24例闭合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入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为(68±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分型(AO31-):A1型5例,A2型17例,A3型2例。按Evans分型:Ⅰ型3度5例,Ⅰ型4度17例,Ⅱ型2例。对所有患者的Singh指数进行分度:Ⅲ度6例,Ⅱ度14例,Ⅰ度4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用Inter-TAN内固定。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情况、顶尖距(TAD)值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3)个月,骨折均牢固愈合,X线片上骨折愈合时间为5~17周,平均为(8.0±1.4)周。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76.0±7.3)分,与健侧髋关节的(80.0±8.5)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评价优12例(50.0%),良6例(25.0%),中3例(12.5%),差3例(12.5%)。结论 Inter-TAN固定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稳定性好,既有滑动加压效果,又有抗旋转作用,其双钉模式还避免产生"Z-效应",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
施慧鹏孙辉李晓林王俏杰罗从风张长青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与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可膨胀股骨近端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3月~2006年9月用PFN与Fixion P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其中PFN治疗组27例,Fixion PF钉组21例。比较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3~22个月),骨折均愈合。Fixion PF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小于PFN组(P〈0.05),术中X线透视次数、出血和引流量、离床和弃拐时间、骨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差昴元统计学意义。结论PFN与Fixion P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疗效,但Fixion PF钉固定后的应力分布均匀,远端不需锁定,近端加用股骨头栓钉能增加股骨头松质骨密度和固定强度,增加抗旋转能力,较适合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但对严重骨质疏松者慎用。
李晓林于晓雯罗从风张长青曾炳芳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42
2010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2008年)、Embase(1980-2008年)、Biomed Central(1997-2008年)、Ovid(1993-2008年)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8年)、万方数据库(1993-2008年)、维普数据库(1993-2008年)。搜集不稳定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按照文中所述纳入标准收集后进行比较。利用RevMan 4.2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共纳入56篇文献,其中石膏外固定组21篇文献(967例患者),内固定组35篇文献(1672例患者)。结果发现,内固定组在握力、腕部活动范围、放射学指标以及功能评分上均显著优于石膏组(95%可信区间无重叠)。而在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95%可信区间有重叠)。石膏外固定组腕管综合征、骨折再移位发生率、治疗失败率较高,而内固定组发生肌腱并发症的比例较高(95%可信区间无重叠)。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但由于老年患者对功能要求较低,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大多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选择应慎重,应尊重患者的主观要求。
曹露顾海俊王赤宇李晓林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保守治疗META分析
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种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针对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股骨近端内固定支架(proximal femoral internal-fixator,PFI)有效性及力学差异。方法取18具Synbone股骨近端人工骨模型,制成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模型(Evans-Jensen III型),分别以DHS、PFNA和PFI固定,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比较3种固定方式的差异及优劣。结果在压缩载荷300、600、1 200 N下,DHS固定后骨折两端的位移均最大,与PFI、PFNA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FI与PFNA骨折两端的位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扭转载荷300、600、1 200 N下,DHS及PFNA固定后骨折两端的位移均最大,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FI与DHS、PFNA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复杂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PFI系统的抗压缩稳定性与PFNA系统接近,但抗扭转稳定性强于PFNA系统;无论是抗压缩稳定性还是抗扭转稳定性方面,DHS固定系统都最小。
施慧鹏孙辉胡海王挺高悠水李晓林王成焘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固定生物力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