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辉

作品数:21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诗经
  • 8篇《诗经》
  • 3篇诗乐
  • 3篇周代
  • 3篇文本
  • 3篇歌诗
  • 2篇学语
  • 2篇语文
  • 2篇语文教材
  • 2篇张祜
  • 2篇盛世
  • 2篇文本化
  • 2篇文教
  • 2篇小学语文
  • 2篇小学语文教材
  • 2篇开元
  • 2篇开元盛世
  • 2篇课文
  • 2篇课文插图
  • 2篇乐章

机构

  • 19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9篇李辉
  • 1篇林甸甸

传媒

  • 3篇文学遗产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诗歌研究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3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礼记·檀弓》所见孔门论学及其学术生态
2019年
《礼记·檀弓》记载了孔门讨论丧葬礼节的内容,展现了孔门论学的方式、特征及其学术生态:儒家"相礼"的职业传统,使得孔门论学多处于具体的礼仪实景之中,"观礼"成为孔门重要的教学方式;孔子去世后,"闻诸夫子"成为弟子论学的常见言说方式,"夫子之言"成为弟子表明自身学术正统地位的主要依据,由此各自记录、纂集夫子语录的行为,并出现孔门后学分门别派的趋势。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才学气质各异,各有所尚,因此在记载孔门论学辩难时,多有扬抑,这在《檀弓》中有鲜明体现,这也说明《檀弓》非一时一人所作。
李辉
关键词:礼记学术生态
李祜宫词研究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以宫词得名.该文对他的宫词进行全面考察.第一章对张祜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对宫词这一体裁的来源和发展予以梳理;第三章从社会历史和文化角度论述中晚唐之际宫词繁盛的原因;第四章重点...
李辉
关键词:张祜宫词开元盛世
文献传递
张祜宫词研究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以宫词得名。本文对他的宫词进行全面考察。第一章对张祜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对宫词这一体裁的来源和发展予以梳理;第三章从社会历史和文化角度论述中晚唐之际宫词繁盛的原因;第四章重点...
李辉
关键词:张祜宫词开元盛世
文献传递
论周代歌诗与舞蹈的分野——兼驳《诗经》“诗乐舞合一”说
2024年
前人常以“诗乐舞合一”描述周代歌诗及《诗经》的乐用形态,然而周代歌诗与舞蹈在“发德”“象德”与“示事”“象功”的功能旨趣,以及歌舞主体、仪式空间与节次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点在《大武》乐章中就有鲜明体现。受这一观念影响,周代歌诗与舞蹈逐渐分野,并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歌诗从颂到雅再到风,蔚成大观,而为了弥补偏废舞蹈一端所带来的叙事方面的不足,歌诗自身也有调适和拓新,如在“礼辞”歌唱中加入叙述语,以第三方的视角讲史说唱,赋唱仪式场面,等等。这些诗辞歌唱都与舞蹈无涉,所谓“诗乐舞合一”说并不能从歌诗内部得到证实。“象舞”“六舞”等也以乐曲伴舞,而无歌诗伴唱。至于“燕舞”时歌、舞并作的情形,则属于“无算乐”尽欢目的下的一种流衍,并不是歌诗乐用的原初形态。
李辉
关键词:歌诗舞蹈
论周代歌诗的“文本化”--兼论《诗经》中复杂文本的成因
2024年
歌诗的“文本化”过程,脱离了动态立体的乐用语境,剥落了“乐本”诗辞之外的其他乐用信息,使得歌诗成为平面、静态、固化的纯文本,造成部分歌诗文本的歧杂和诗义的难解。今本《诗经》中的复杂文本,如一些不整齐的叠咏曲式,可能是歌诗“文本化”不当造成的变异。某些原本属于“变调歌辞”的比兴之辞、章末乱辞、成辞旧调,也在“文本化”过程中被写录成了常态化的文本。作为高度“文本化”结果的今本《诗经》,并不能据以还原周代歌诗生成与歌唱的真实样貌。
李辉
关键词:《诗经》口头文本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
随着信息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插图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教学领域,教材插图不仅可以弥补文字表达抽象的不足,直观生动地再现教材所体现的知识点,而且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唤起情感共鸣等都起...
李辉
关键词:插图教材插图小学语文教材
文献传递
仪式与文本之间——论《诗经》的经典化及相关问题被引量:8
2020年
《诗》是周代典礼仪式上用于歌唱的歌辞文本。周代仪式乐歌的文本内容与仪式中的话语要素存在密切的互文关系。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发展,颂、雅、风不同诗体的创制、乐用机制及其与仪式的关系也有变迁。《诗》的流传存在于两个系统,即乐官群体所用的、其内容和功能以服务于具体乐用为主的"乐本"系统和周贵族"诗教"所用、偏重于礼乐德义教育的文本系统,而后者正是《诗》的经典性主要动力来源。
李辉林甸甸马银琴
关键词:《诗经》仪式文本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和资源分配方法,包括:构建能量采集无线体域网系统和系统通信模型;构建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采集模型;构建任务在本地处理模式、边缘处理模型下的第一、二计算效率模型;构建整个无线体域网的第...
张荣荣李辉
《周颂·酌》诗旨及乐用探论被引量:1
2018年
学者们多将《酌》视作《大武》乐章六成之一,但因对相关文献的采信程度和阐释角度不同,《酌》在《大武》乐章中的位置,各家说法分歧最大。通过对《酌》诗历史本事、诗歌主旨的分析,可知《酌》列入《大武》乐章任何一成皆不妥当。《酌》之诗题取义为“酌时之宜”,表现的是周人对商从“养晦”到“用介”的政策转型,这与《大武》六成乐舞前“咏叹之,淫液之”所表现的历史本事、思想感情、歌演风格正相吻合,据此《酌》诗可视作《大武》乐章的序曲。
李辉
关键词:序曲
周代歌诗“乐本”形态探论被引量:1
2020年
《诗经》是周代歌诗高度"文本化"、经典化之后的文本,已删略了诸多与乐用相关的信息。在周代,存在服务于乐用、在技术操作层面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乐本"文献,其内容形式多样,既有歌诗,也有歌演所用曲谱、舞谱以及相关技术性记述。就歌诗而言,可以从诗题、笙诗、乐章、诗序四方面探析"乐本"歌诗的文献形态,及其与今本《诗经》存在的离合异同关系。这一研究有助于对周代歌诗的"文本化"过程及其结果--《诗经》做出探本寻源的认识,如《诗经》中的诗题、笙诗,即完全源于"乐本",诗序的形成也滥觞于"乐本";同时,乐章一端显示出《诗经》"文本化"过程对"乐本"乐用信息的删略,这也说明从《诗经》文本探讨歌诗乐用这一研究思路的局限性。
李辉
关键词:歌诗乐章文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