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露萍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4篇健康儿
  • 4篇健康儿童
  • 3篇心电
  • 3篇心电监测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12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率变异性
  • 2篇心脏
  • 2篇心脏自主神经
  • 2篇自主神经
  • 1篇心率变异性分...
  • 1篇心前区
  • 1篇心前区不适
  • 1篇心室
  • 1篇心室晚电位
  • 1篇心脏自主神经...

机构

  • 6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6篇李露萍
  • 6篇石琳
  • 5篇吴铁吉
  • 5篇马丽娟
  • 4篇郑彤
  • 4篇汪芸
  • 1篇李晓惠
  • 1篇王琍
  • 1篇赵地
  • 1篇郑桐
  • 1篇王天有

传媒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3至12岁1581例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1581例健康儿童分为3~6岁、~10岁、~12岁3组,按年龄、性别及室性早搏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心律失常发生率、HRV的5项时域值的比较.结果 (1) ECG和24h心电监测(Holter)示健康儿童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R、QTc间期相反,除PR间期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儿童Holter和ECG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10,P<0.05).(3)不同年龄组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有升高或下降趋势;与3~6岁组比较,~ 10岁和~12岁组室性早搏发生危险度明显增加(OR =1.31和2.04).(4)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6)按室性期前收缩分组,HRV的5项时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健康儿童的心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QTc间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2)健康儿童Holter检测心律失常中室上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3)健康儿童中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青春前期更明显.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4)健康儿童HRV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儿童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5)青春期前,男女间HRV的差异最为显著,提示可能此年龄段男女间心脏自主神经发育的不一致性.(6)健康儿童室性早搏的发生大部分为良性早搏.
马丽娟石琳吴铁吉郑彤李露萍王琍汪芸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
北京地区3-12岁1616例健康儿童Holter分析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3-12岁健康儿童24小时心电监测(Holter)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并与普通心电图(ECG)比较;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明确HRV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1616...
马丽娟石琳吴铁吉郑彤李露萍汪芸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3-12岁1616例健康儿童Holter分析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3-12岁健康儿童24小时心电监测(Holter)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并与普通心电图(ECG)比较;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明确HRV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16...
马丽娟石琳吴铁吉郑彤李露萍汪芸
关键词:健康儿童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北京地区3-12岁1616例健康儿童Holter分析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3-12岁健康儿童24小时心电监测(Holter)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并与普通心电图(ECG)比较,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明确HRV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16...
马丽娟石琳吴铁吉郑彤李露萍汪芸
关键词:健康儿童心电监测心律失常年龄结构
有症状早搏患儿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调查有心前区不适儿童早搏发生率,明确早搏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关系。方法426例3~12岁有心前区不适儿童行24h HRV时域分析;房性早搏(房早)、室性早搏(室早)按照Lown分级法分级。进行HRV分析。结果(1)426例儿童中201例(47.2%)无任何心律失常,225例(52.8%)有早搏,其中单纯室早102例(23.9%),单纯房早77例(18.1%),同时合并房早、室早46例(10.8%)。(2)在房早儿童中SDANN、PNN50值随着Lown分级升高而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F=4.39,P〈0.05;F=3.55。P〈0.05)。2级以上房早儿童SDANN、PNN50值较0、1级儿童显著升高(P〈0.05);(3)在室早儿童中SDANN、RMSSD、PNN50值随着Lown分级升高而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F=3.61,P〈0.05;F=3.25,P〈0.05;F=2.63,P〈0.05)。(4)有早搏儿童SDNN值较无早搏儿童差异无显著性(F=1.84。P〉0.05),SDANN、RMSSD、PNN50值差异有显著性(F=4.28,P〈0.05;F=2.72,P〈0.05:F=3.27。P〈0.05)。结论有心前区不适的儿童早搏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室早较房早发生率高。此类儿童有无早搏时心脏自主神经总张力是一致的,早搏的发生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迷走神经紧张性抑制作用减弱有关。合并早搏时HRV均显著降低,室早降低最明显。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出现早搏可能系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应用HRV分析鉴别早搏的性质具有临床意义。
马丽娟石琳吴铁吉赵地李露萍王天有
关键词:心前区不适早搏心脏自主神经心率变异性
学龄期儿童心室晚电位参考值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中小学健康学龄期儿童心室晚电位的观察,探讨学龄期儿童心室晚电位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以北京市某中小学经临床病史、体检、血液生化检查证实身体健康的163名学龄期儿童(男85例,女7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12岁,平均(10.2±2.1)岁。心室晚电位的测定采用无创性体表记录法。分别记录以下参数并进行分析:标准QRS波时限(QRSD)、总QRS波时限(QRST)、低于40μV的时限(LAS40)及终末40ms内振幅的均方根(RMS40)。结果6—9岁组与10~12岁组的性别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6—9岁组与10—12岁组比较,QRS。与QRS,差异有显著性[(120.00±O.00)ms VS(110.57±9.67)ms,(104.13±3.65)ms VS(102.08±3.82)ms,P〈0.01];而LAS40及RMS4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判定心室晚电位阳性时,需综合年龄因素,需注意儿童与成人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且儿童不同年龄段之间也存在差异。
李晓惠石琳郑桐李露萍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参考值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