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海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地震
  • 6篇震源
  • 5篇大地震
  • 4篇台阵
  • 3篇震源破裂
  • 3篇震源破裂过程
  • 3篇成像
  • 2篇日本大地震
  • 2篇M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观测
  • 1篇地震震源
  • 1篇断层
  • 1篇断层模型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时间函数
  • 1篇时间域
  • 1篇数据分析
  • 1篇苏门答腊-安...
  • 1篇苏门答腊地震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杜海林
  • 9篇许力生
  • 3篇李春来
  • 3篇陈运泰
  • 3篇张勇
  • 2篇冯万鹏
  • 1篇张红霞
  • 1篇赵华
  • 1篇刘超
  • 1篇严川
  • 1篇张旭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阿拉斯加台阵资料分析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破裂过程被引量:34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_S8.0地震.我们利用美国阿拉斯加区域台网的邵分宽频带地震台构成广义台阵,应用非平面波台阵技术——迁移叠加方法,获得了这次地震的高频(>0.1 Hz)能量辐射源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图像.图像表明,这次地震破裂从震中开始向北东方向扩展约300 km,震源过程至少长达90 s,平均破裂速度为3.4 km/s;整个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段持续时间50s,破裂长度约110 km,破裂传播的平均速度为2.2km/s,后段持续时间约40 s,长度约190 km,平均破裂速度为4.8 km/s.这意味着地震过程的后期似乎发生了超S波破裂,而且后段很可能为前段动态触发所致.
杜海林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持续时间
2007年9月苏门答腊岛近海三次大地震能量辐射源时空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2007年9月12~13日在苏门答腊西海域发生了3次震级分别为MW8.4,MW7.9和MW7.0的强烈地震.用全球范围内震中距在30°~90°的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的资料,借助于逆时成像技术,重新确定了这三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利用北京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33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构成的"广义"台阵,借助于非平面波台阵技术,构建了这三次地震能量辐射源的时空变化图像,获得了它们的破裂持续时间、破裂尺度以及破裂速度,讨论了3次地震能量辐射源的相互关系。
许力生杜海林张红霞张勇李春来赵华
关键词:苏门答腊地震
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本文介绍了汶川特大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机制,分析了远场台阵数据和基于全球台网的宽频带波形资料的震源过程,计算了汶川地震的同震位移场,探讨了震源机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数据分析
多台阵分离变量反投影方法成像震源破裂过程
我们从台阵反投影基本原理出发,对目前的反投影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种多台阵反投影新方法——多台阵分离变量反投影。  我们根据反投影本质上是对地震波进行相干叠加的事实,引入光学中的瑞利准则和信息论中的空间采样...
杜海林
关键词:地震观测震源破裂过程
文献传递
日本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台阵技术成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9.0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并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次地...
杜海林许力生
文献传递
一种确定震源中心的方法:逆时成像技术(一)——原理与数值实验被引量:32
2013年
研究地震断层的精细结构需要对地震活动精确定位,然而,盖戈类标准定位方法已经不能胜任.现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直接面对地震定位这个非线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称为逆时成像技术的确定地震震源中心的非线性方法.首先,从位移表示定理出发,阐述了逆时成像技术的原理;然后,通过多组数值实验,论证了这种技术的可行性.由于直接采用直达波信号构建包络信号,进而采用互相关技术测量观测到时,因此,观测到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得到了提升;由于采用波形聚束方法直接建立观测到时和震源位置的非线性关系,因此,绕开了盖戈类方法的线性化过程,从而杜绝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过程造成的误差;由于采用波形聚束方法而不是经典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所以,克服了最小二乘解对于少数或者个别"出格数据(outlier)"敏感的缺点;由于采用非均匀网格搜索的方法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解,所以,可以利用解集的特征半径描述解的分辨率,进而利用观测到时的标准差和分辨率来描述解的不确定性,避免了以观测误差为正态分布的假设为前提的统计方法,克服了这类方法常常给出脱离实际意义的结果的不足.然而,由于采用网格搜索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所以,与盖戈类方法相比,计算效率相对较低.例如:这里的每次定位过程在普通的个人计算机上需要大约30s.不过,用时间换取精度也是惯常的选择.
许力生杜海林严川李春来
关键词:地震定位
2007年云南宁洱Ms6.4地震震源过程被引量:15
2008年
通过反演全球范围内20个地震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获得了2007年6月3日在云南宁洱发生的Ms6.4地震的矩张量解、震源时间函数和断层面上滑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根据反演结果,这次地震的标量地震矩为5.51×10^18 Nm,相当于矩震级Mw6.4.震源机制解中,最佳双力偶对应的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152°,54°和166°,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50°,79°和37°.结合震后考察得到的烈度等震线分布特征以及当地的地质构造,可以判定这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的走向为152°,倾角为54°,滑动角为166°,是一次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地震.从震源时间函数的形态来看,震源破裂持续时间为14s,地震矩的释放主要集中在前11s,在11-14s之间释放的地震矩很少.震源的时空破裂过程图像表明,破裂过程分为3个阶段,在前4S的时间段内,破裂主要沿着走向方向和朝深处发展;在4~7s间,破裂呈扇形向着深处扩展;在7s之后的时间段,破裂点比较零散.地震破裂总体上表现为双侧破裂方式,但在走向方向和深度方向上的滑动略占优势.破裂较强的区域呈菱形,长约为19km.地震断层面上最大滑动量为1.2m,平均滑动量为0.1m,最大滑动速率为0.4m/s,平均滑动速率为0.1m/s.由反演得到的静态位错模型计算的震中区地表位移场的特征与地震的烈度分布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冯万鹏杜海林
2018年斐济M_W8.2深震:高频辐射过程和发生原因被引量:2
2019年
2018年8月19日,在斐济东部海域563.km深处发生了一次MW8.2地震.我们首先挑选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131个宽频带台站构成台阵,选用垂直分量0.5~2.Hz的高频信号,利用广义台阵反投影技术对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成像,然后基于破裂速度对地震的辐射效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总体上呈单侧破裂,破裂方位在3.0°左右,破裂总长度约51.km,持续时间22.s,平均破裂速度为2.5km·s-1..但能量释放有2次高峰,形成两次子事件.第一次为前10s,峰值在7s左右,破裂速度为2.9km·s-1.,辐射效率为45%.第二次为10~22.s,峰值在15s左右,破裂速度为1.6km·s-1.,辐射效率为26%.结合震源位置、震源机制、破裂速度以及辐射效率,我们认为这次地震是由于俯冲板块前缘受到下部地幔物质上浮阻力引起的剪切失稳所致,起初板块内部的脆性破裂表现突出,致使辐射效率较高,后来震源处高温高压下的熔融耗散特征逐渐凸现,致使辐射效率下降.
张喆许力生杜海林
2018年阿拉斯加湾M_W7.9地震震源复杂性被引量:3
2019年
2018年1月23日,在美国阿拉斯加湾海域发生了一次MW7.9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这次地震以走滑为主,可能发生在近东西向或南北向的陡倾角断层上,早期余震并非线型展布.我们利用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确定了此次地震的总体破裂方向,并结合余震的空间展布特征构建了相互交叉的双断层模型,进而通过联合反演远场P波和SH波数据获得了此次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表明总体破裂方向既非东西也非南北,而且反演结果表明,两个断层上都发生了错动,总体破裂时间~50s,释放标量地震矩~8.11×1020 Nm.震源时间函数表现出多事件特征,且两个断层破裂的时间过程也不相同.破裂首先在南北向断层的南端开始,很快触发了东西向断层,最后终止于南北向断层的北端.每个断层都具有相当的时空复杂性,位错分布很不均匀.东西向断层具有三个凹凸体,一个位于震源附近,其他两个位于断层两端.南北向断层有两个凹凸体,均位于断层北段,最大滑动量~5.0m就出现在这里.发生最大位错的南北向断层延伸至阿拉斯加海沟,增加了触发阿拉斯加海沟其他断层发生破裂的可能性.
张旭许力生杜海林易磊
日本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台阵技术成像被引量:2
2012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9.0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并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次地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已有多个研究机构用不同方法和资料对其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
杜海林许力生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大地震成像台阵核泄漏事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