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静

作品数:91 被引量:939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0篇血吸虫
  • 50篇吸虫
  • 46篇虫病
  • 44篇血吸虫病
  • 44篇吸虫病
  • 30篇钉螺
  • 13篇地理信息
  • 13篇血吸虫病传播
  • 13篇日本血吸虫
  • 12篇地理信息系统
  • 12篇信息系统
  • 10篇疟疾
  • 9篇全球气候
  • 9篇全球气候变暖
  • 8篇气候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疫情
  • 7篇杀螺剂
  • 7篇积温

机构

  • 81篇江苏省血吸虫...
  • 37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安徽省血吸虫...
  • 10篇江苏省寄生虫...
  • 5篇复旦大学
  • 5篇浙江省医学科...
  • 5篇香港中文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政...
  • 4篇四川省疾病预...
  • 4篇扬州市人民政...
  • 4篇镇江市疾病预...
  • 4篇热带病研究所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湖北省疾病预...
  • 3篇湖南省血吸虫...
  • 3篇江南大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云南省地方病...
  • 3篇巴塞尔大学

作者

  • 91篇杨国静
  • 59篇周晓农
  • 50篇孙乐平
  • 47篇洪青标
  • 33篇杨坤
  • 28篇黄轶昕
  • 16篇梁幼生
  • 13篇吴锋
  • 12篇汪天平
  • 9篇奚伟萍
  • 7篇姜玉骥
  • 7篇李石柱
  • 6篇许静
  • 6篇戴建荣
  • 6篇高琪
  • 5篇杭德荣
  • 5篇汪奇志
  • 5篇张燕萍
  • 5篇张世清
  • 5篇田增喜

传媒

  • 45篇中国血吸虫病...
  • 7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国外医学(寄...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国贝类学会...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桉树科技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贝类学会第七...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7篇2003
  • 13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 7篇1999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钉螺染色体制备方法的改进和核型分析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将以往钉螺染色体制备方法作进一步改进 ,初步分析江苏南京地区钉螺核型。方法 将雄性钉螺的睾丸通过秋水仙素作用、低渗、固定、滴片和染色后 ,镜下阅片。结果 江苏省江滩地区雄性钉螺的染色体数 2 n=34,核型公式为 16 m+ 14Sm+ 2 t+性染色体。结论 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可行性强 ,染色体清晰 ,可读性好 。
杨国静周晓农孙乐平洪青标吴锋
关键词:钉螺染色体核型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Ⅴ 血吸虫在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的有效积温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方法 从长江流域的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地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毛蚴(无锡地理株)为1∶2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感染后放回现场环境饲养,定期逸蚴的方法,连续记录现场温度,根据变温动物发育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K=∑(T_n—C)或K=N(T—C)),计算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不同地区间的差异用近似F检验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潜江后湖、彭泽马当、贵池涓桥、邗江新坝和广德流洞5个种群钉螺体内血吸虫成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95.20±143.15)、(611.99±38.84)、(633.41±133.09)、(611.77±82.12)日度和(602.94±42.65)日度,血吸虫在长江流域S个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差异无显著性(F^1=2.47,P>0.05)。因此,无锡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31.44日度,95%的可信区间为(426.76—836.12)日度。结论 日本血吸虫在长江流域不同种群钉螺体内发育成熟的有效积温基本一致。
孙乐平周晓农洪青标杨国静黄轶昕奚伟萍姜玉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Ⅲ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了解环境温度对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程度 ,推算毛蚴感染钉螺的最低临界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分别在 5、6、8、10、15、2 0℃的环境中 ,以钉螺∶毛蚴为 1∶ 2 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 ,2 5℃环境中饲养 70 d后解剖观察 ,计算不同温度组钉螺的感染率 ,分析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钉螺在 5、6、8、10、15、2 0℃的环境中的感染率分别为 0、0 .92 %、1.43 %、2 .40 %、8.96%、17.3 9% ,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 y=0 .0 62 2 x2 - 0 .40 3 5 x+ 0 .670 3 ( r=0 .9988,P<0 .0 1) ,从中推算出毛蚴感染钉螺的最低临界温度为 3 .2 4℃。结论 毛蚴对钉螺的感染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理论上环境温度在 3 .2 4℃以下 。
孙乐平周晓农洪青标杨国静黄轶昕奚伟萍姜玉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钉螺临界温度
江苏省疟疾流行地理信息系统预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目的 建立江苏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 (GIS)数据库和疟疾流行GIS模型 ,对江苏省的疟疾流行区进行空间分析。方法 在ArcView 3 0a软件中建立江苏省疟疾流行病学GIS数据库 ,从世界粮农组织的FAOCLIM气象资料库中提取出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气象数据 ,计算疟原虫生长发育累积度 日 (TGDD) ,在ArcView 3 0a软件支持下对TGDD进行空间分析。结果 获江苏省疟疾TGDD预测分布图 ,江苏省疟疾流行的程度由西向东逐渐减轻 ,并可分为 3个地带 ;获江苏省 14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布图 ,江苏省中部、西部地区疫情较重 ,江南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地区、南通及江苏北部边界少数县疫情较轻 ,其他地区的发病率介于两者之间 ,江苏省 14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布图与江苏省疟疾TGDD预测分布图基本吻合。
杨国静周晓农JB MaloneJC McCarroll汪天平刘建翔高琪张小萍洪青标孙乐平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数据库
贵池日本血吸虫对江苏沿海地区钉螺感染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异地血吸虫品系对江苏省沿海残存钉螺的感染性。方法 用安徽省贵池现场感染性钉螺逸出的尾蚴感染家兔所取得的毛蚴 ,以毛蚴与钉螺 2 0∶ 1感染现场采集的钉螺 ,比较钉螺感染率和尾蚴逸出前期。结果 贵池血吸虫对如东、东台和贵池 3地钉螺感染率分别为 4 .35 %、16 .0 0 %和 4 0 .5 8% ,尾蚴平均逸出前期分别为 (72 .6 9± 8.73) d、(6 8.35± 5 .78) d和 (71.5 0± 9.0 7)d,贵池血吸虫对当地钉螺感染率显著高于对江苏沿海钉螺的感染率 (x1 2 =2 4 .5 8,x2 2 =14 .35 ,P <0 .0 1) ,尾蚴逸出前期差异无显著性 (t1 =0 .0 2 35 ,t2 =0 .1732 ,P>0 .1)。结论 江苏沿海地区钉螺在室内能被贵池血吸虫实验感染 ,长江流域血吸虫的输入 。
孙乐平洪青标周晓农黄轶昕杨国静张仪GM Davis
关键词:钉螺感染性
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疟疾监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疟疾疫情的监测与控制,离不开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模型分析的应用;疫情的可视化是疟疾疫情的传播与流行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将是今后监测与防控的重点,成为空间流行病学在疟疾疫情中的应用之一。本文综述了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疟疾疫情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分析预测方法等,旨在为我国消除疟疾提供更为系统与完善的流行病学方法学参考。
郑金鑫刘璐刘璐杨国静
关键词:疟疾预警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周晓农洪青标孙乐平杨国静杨坤梁幼生黄轶昕杭德荣
2001年1月1日-2004年11月1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进行了研究。一、方法:(一)建立温度-钉螺适生性模型。通过钉螺适生性实验,包括钉螺的致死温度实验、发育最低起点温度实验、夏蜇温度实验和世代有效积温实验,...
关键词:
关键词:全球气候气候变暖血吸虫病疾病传播钉螺
通过吡喹酮药效和药价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确定曼氏血吸虫种群动力学模型的试点学校人群化疗的费用-效果
1999年
血吸虫传播的种群动力模型用于研究不同品牌吡喹酮价格与药效的相互关系,可进而确定试点学校曼氏血吸虫病治疗的费用-效果。在这项研究中,费用受服药覆盖率、药价和行程的影响,效果亦与覆盖面和药效有关。药效与药价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当低效的药物产生较高的或不稳定的费用-效果比时,尤其是在与行程有关的费用很高的项目中,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非线性关系。
杨国静孙乐平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吡喹酮药效药价动力学模型
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实验室25℃浸泡杀螺方法结果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ml浸杀时,24h的LC值分别为0.2242、0.1768、0.106...
戴建荣张燕萍姜玉骥奚伟萍杨国静梁幼生
文献传递
桉树植物杀灭钉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研究桉树植物杀灭钉螺的效果。方法对桉树属中的异心叶桉和赤桉树叶的水提剂、乙醇提取物和桉油等提取物,采用室内浸杀法,观察其在恒温(25±1℃)下的杀螺效果及对钉螺卵毒性作用。结果:异心叶桉和赤桉树叶的水提剂浸泡钉螺72h 后的 LC_(50)为分别为0.24%和0.18%;乙醇提取物浸泡钉螺72h 后的 LC_(50)分别为12.1mg/1和16.5mg/1;两种桉油浸泡钉螺72h 后的 LC_(50)分别为42.0mg/1和9.7mg/1。异心叶桉乙醇提取物在50.0mg/1时浸泡钉螺卵5d 以上,25.0mg/1浸泡钉螺卵7d 以上,可完全抑制钉螺卵的孵出。结论异心叶桉和赤桉两种桉树叶的水提剂、乙醇提取物和桉油对钉螺都具有较强的杀螺作用。提示这两种桉树可能是研究植物杀螺剂较有价值的候选植物。
洪青标周晓农韩英孙乐平杨国静
关键词:杀螺效果植物杀螺剂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