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坤

作品数:208 被引量:1,271H指数:24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6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0篇血吸虫
  • 130篇吸虫
  • 103篇虫病
  • 94篇血吸虫病
  • 94篇吸虫病
  • 61篇钉螺
  • 32篇日本血吸虫
  • 14篇血吸虫病防治
  • 12篇寄生
  • 12篇寄生虫
  • 11篇血吸虫病传播
  • 11篇灭螺
  • 9篇地理信息
  • 9篇地理信息系统
  • 9篇疫情
  • 9篇日本血吸虫病
  • 9篇气候
  • 9篇寄生虫病
  • 9篇感染性
  • 8篇荧光

机构

  • 189篇江苏省血吸虫...
  • 5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4篇镇江市疾病预...
  • 12篇江南大学
  • 11篇南京市疾病预...
  • 8篇江苏省寄生虫...
  • 7篇湖南省血吸虫...
  • 7篇安徽省血吸虫...
  • 7篇江苏省人民政...
  • 6篇复旦大学
  • 6篇湖北省疾病预...
  • 5篇四川省疾病预...
  • 5篇云南省地方病...
  • 5篇扬州市人民政...
  • 5篇江苏奇天基因...
  • 4篇无锡市疾病预...
  • 3篇江苏省血液中...
  • 3篇盐城市疾病预...
  • 3篇泰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06篇杨坤
  • 54篇张键锋
  • 48篇周晓农
  • 47篇洪青标
  • 43篇孙乐平
  • 42篇李伟
  • 39篇黄轶昕
  • 33篇杨国静
  • 31篇梁幼生
  • 24篇熊春蓉
  • 21篇吴锋
  • 20篇李石柱
  • 20篇赵松
  • 15篇杭德荣
  • 13篇羊海涛
  • 13篇刘璐
  • 12篇吕山
  • 12篇何健
  • 10篇许静
  • 9篇余传信

传媒

  • 94篇中国血吸虫病...
  • 18篇中国寄生虫学...
  • 7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国际医学寄生...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热带病与寄生...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0篇2023
  • 16篇2022
  • 24篇2021
  • 13篇2020
  • 19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9篇2004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种药物室内杀灭钉螺的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寻找和筛选新的高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的杀螺剂。方法采用浸泡法、喷洒法和撒粉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10种除草类药进行杀螺试验,同时以清水作空白对照。结果浸泡法A-004、13—008和B-009,在0.5、1.0、2.0、4.0、8.0、16.0和32.0mg/L浓度下,其24、48h和72h的杀螺率分别为6.7%~56.7%、23.3%~86.7%和30.0%~100.0%:6.7%~80.0%、10.0%~96.7%和26.7%~100.0%;10.0%~66.7%、16.7%~100.0%和23.3%~100.0%;喷洒法B-009用0.5、1.0、2.0、4.0、8.0、16.0和32.0g/m^2喷洒,3、7d和15d的杀螺率为3-3%~90.0%、13.3%。96.7%和20.0%~100.0%;撒粉法A-001和A-002药样采用相同喷洒法剂量作撒粉灭螺,其3、7d和15d的杀螺率分别为6.7%~96.7%、10.0%-100.0%和16.7%~100.0%;6.7%~933%、6.7%~100.0%和20.0%~100.0%。结论10种除草类药样在各灭螺方法中均有一定的灭螺活性,撒粉法显示A-001和A-002具有较好的灭螺活性,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吴锋朱宏儒杨坤
关键词:钉螺灭螺药杀螺效果
蒿甲醚及其在预防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张燕萍黄轶昕杨坤洪青标孙明玉孙乐平
关键词:蒿甲醚预防措施日本血吸虫病抗疟作用
钉螺卵在恒温环境中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钉螺卵在不同恒温环境中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方法 将钉螺卵置于不同的恒温环境中 ,观察其发育历期与积温 ,采用拟合模型方程法求出螺卵发育的零点温度 ;按有效积温法则 K =N (T- C) ,计算螺卵发育的有效积温。结果 钉螺卵在 15~ 30℃环境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 (2 7.2 9± 17.2 9) d。螺卵的发育零点为 11.79℃ ;高温临界温度为 38.2 2℃ ;平均发育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5 5 7.76± 198.95 )日度和 (2 36 .0 2± 6 8.2 0 )日度。结论 螺卵的发育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温度过高对螺卵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2 7℃左右为钉螺卵发育的最适温度 ;螺卵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洪青标姜玉骥杨坤奚伟萍孙乐平黄轶昕周晓农
关键词:发育零点有效积温
中国国际话语权演进中的血吸虫病防治被引量:4
2021年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成功典范,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和经验已被纳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工作中。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发展偕同共进,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在党和政府关心下,整合各方面力量取得了重大成功。改革开放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确认识现实情况,抓住一切机遇,解决所面临的问题,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控制标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卫生合作项目中,为全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贡献中国智慧、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周丽颖张键锋李伟杨坤
关键词:血吸虫病国际话语权
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II5%杀螺胺颗粒剂大现场示范灭螺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现场试验获得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应用的技术指标,为血吸虫感染高危环境应急处置提供钉螺控制新技术。方法在扬州市邗江区(小现场)和仪征市(大现场)各选择1个环境进行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灭螺试验,比较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和是否环境清障条件下的杀螺效果。结果小现场试验显示,30、40、50 g/m^2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1、3 d和7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54.55%、68.41%和73.45%,57.27%、68.59%和80.28%,63.49%、77.58%和85.55%;其中30 g/m^2与40 g/m^2剂量组在喷撒后1、3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喷撒后7 d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P〈0.05),40 g/m^2与50 g/m2剂量组喷撒后1、3 d和7 d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现场试验显示,未清障和清障环境采用40 g/m^25%杀螺胺颗粒剂喷撒3、7 d和15 d后钉螺死亡率分别为85.29%、83.89%、83.41%和87.70%、91.02%、91.84%;清障组喷撒后3~15 d钉螺总体死亡率为90.02%,显著高于未清障组(84.28%)(χ^2=9.950,P〈0.05);清障与未清障组喷撒15 d后活螺密度分别由19.90只/0.1 m^2和19.83只/0.1 m^2下降至0.60只/0.1 m^2和2.60只/0.1 m^2,分别下降了96.98%和86.89%。结论 5%杀螺胺颗粒剂现场喷撒灭螺适宜剂量为40g/m2,对环境中高于50 cm的植被清障将提高灭螺效果。
张正球马玉才孙乐平高扬陆宾王福彪张进陈前洪青标汪伟杨坤梁幼生戴建荣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灭螺效果应急处置
血防宣传标语的语言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当前血吸虫病防治宣传标语的语言现状。方法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收集血防健康教育宣传标语62条,从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2个方面,分析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大部分标语语言形式恰当,语义内容合理,起到了应有的宣传教育作用,但尚有部分标语存在语言形式不够恰当或语义内容不够合理等问题。结论为了更好地发挥血防标语的宣传教育作用,其语言形式的恰当性和语义内容的合理性是2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周丽颖邓瑶杨坤
关键词:血吸虫病宣传标语语言形式语义内容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血吸虫病传播的范围与强度预估
采用区域气候模型PRECIS模拟的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预估2050年时段(2046-2050年)和2070年时段(2066-2070年)我国血吸虫病的传播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相对2005年时段(...
杨坤潘婕杨国静李石柱许吟隆周晓农
关键词:血吸虫病气候变化疾病预防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被引量:79
2004年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 193个气象站 195 1~2 0 0 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 (GIS)气象数据库 ,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 (SDT)模型的结果 ,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 ,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 1.7℃和2 .2℃为依据 ,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 结果 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 ,在以前的 5 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上世纪 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 ,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 =0 .0 198X -2 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 ,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 ,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 2 0 3 0年和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 ,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 ,2 0 5 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 2 0 3 0年的明显扩大。 结论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 。
周晓农杨坤洪青标孙乐平杨国静梁幼生黄轶昕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日均温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基因一环境交互作用(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分析方法适合探讨流行病学中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对于疾病发生或传播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手段。该文从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方法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学方法两方面,综述此方法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期望拓展在寄生虫病等研究领域的应用。
何健杨坤
关键词:基因流行病学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疟原虫方法的建立和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建立一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方法 针对疟原虫属保守18S小亚基核糖体RNA(18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确定最佳引物对组合并建立疟原虫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体系。通过该RAA体系检测疟原虫标准质粒、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P.f)、间日疟原虫(P. vivax,P.v)、三日疟原虫(P. malaria, P.m)、卵形疟原虫(P. ovale, Po)]病原体以及其他6种输血传播寄生虫(婴儿利士曼原虫、杜氏利士曼原虫、刚地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虫、犬吉氏巴贝西虫、田鼠巴贝虫),以评估该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筛选出一组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整个RAA体系使用最佳引物对在37℃,20 min即可完成扩增,对标准质粒的检测下限为10-2copies/μL,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102copies/μL,三日疟原虫为10 copies/μL。RAA检测体系未与其他输血传播寄生虫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应用RAA方法检测外籍学生献血者标本,结果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和特异的疟原虫RAA检测方法,将会给血液筛查和一些基层偏远医院的临床检测提供很大帮助。
邵雷赵松刘燕红应清界杨坤林红
关键词:疟原虫分子诊断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