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艳

作品数:9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鼻炎
  • 4篇过敏性鼻
  • 4篇过敏性鼻炎
  • 3篇血清
  • 3篇面瘫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代谢组学研究
  • 2篇游离脂肪
  • 2篇游离脂肪酸
  • 2篇游离脂肪酸谱
  • 2篇针刺
  • 2篇脂肪
  • 2篇脂肪酸
  • 2篇神经炎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证
  • 2篇周围性面瘫
  • 2篇面神经
  • 2篇面神经炎

机构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9篇杨艳
  • 9篇梁薇
  • 6篇刘志丹
  • 3篇赵创
  • 3篇郭思思
  • 3篇李晓燕
  • 3篇陈春兰
  • 2篇吴曙辉
  • 2篇朱瑾
  • 1篇陈淑文

传媒

  • 2篇西部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观察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透刺治疗,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片口服作为阳性对照。治疗20天后观察两组受试者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进行6个月后的随访跟踪,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鼻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时,观察组的鼻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且6个月内效果稳定。
梁薇梁薇李尊元李晓燕赵创刘志丹陈春兰
关键词:针刺治疗透刺鼻三针变应性鼻炎
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文献中医证、治特点数据分析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经方运用、经络腧穴、治疗时程选择的文献频数,统计分析其总体趋势。结果:中药内服、针灸(包括电针)及与西药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占的比重较大;急性期面瘫仍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并分为风寒和风热,其中风寒略多于风热;针灸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禾髎、合谷;足少阳胆经阳白;足太阳膀胱经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翳风;手太阳小肠经颧髎;足阳明胃经下关、颊车、地仓;足厥阴肝经太冲;经外奇穴鱼腰、太阳、牵正。99.46%文献报道中针灸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78.49%的文献报道该病在30~45天痊愈。结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呈现以中西药物内服、针灸火罐并举的特点,该病的辨证在急性期以风寒和风热外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不足为主;方药的选用以经方为主,其中牵正散是最主要的方剂;针灸所用经络以面部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的穴位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宜,该病大多数在30-45天可以痊愈。
刘志丹梁薇杨艳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炎数据分析
针刺臂穴后脑皮层功能连接变化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2022年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比较针刺干预前后静息态相关脑皮层功能连接变化,探讨针刺臂臑穴对脑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0人,先后作为针刺假臂臑穴组和针刺臂臑穴组进行针刺干预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Siemens Avantol3.0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fMRI扫描,Matalab平台DPABI软件进行rs-fMRI数据处理与分析,以中央后回、丘脑、扣带回、颞下回作为种子点,采用种子区方法分析种子点与全脑的功能链接。结果:在针刺健康受试者假臂臑穴和臂臑穴的配对T检验中,丘脑、扣带回、颞下回分别于全脑的功能链接,均表现出针刺臂臑穴针刺的显著性强于针刺假臂臑穴。结论:针刺臂臑穴能增强丘脑、扣带回、颞下回的功能连接。
李晓燕赵创赵创陈春兰郭思思杨艳陈春兰
关键词:眼睑闭合不全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液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病例)和同期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的方法,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变化,并寻找有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的代谢谱能明显区分,鉴定了23个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了ROC曲线绘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得出曲线下面积大于0.5的物质有甘油酸、丝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色氨酸和十九烷酸。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体内存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和色氨酸代谢异常。结论: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过敏性鼻炎患者体内血液中的代谢物变化,小分子代谢物分析及代谢途径探讨将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和手段。
苟小军梁薇刘志丹陈春兰杨艳
关键词:代谢组学血清过敏性鼻炎
贝尔面瘫发病与高黏血症、高血脂症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初步研究贝尔面瘫的发病与高血糖症、高血脂症、高黏血症、C反应蛋白增高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比80例贝尔面瘫患者与非面瘫患者的血糖、血脂、血黏度、C反应蛋白临床检验报告,应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卡方检验分析显示贝尔面瘫患者血黏度、高密度脂蛋白增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黏度增高(OR=14.978,95%CI(0.966,1.023),P=0.000)、总胆固醇增高(OR=3.54,95%CI:(1.196,10.479),P=0.022)与贝尔面瘫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高黏血症、高血脂症与贝尔面瘫发病相关。
刘志丹朱瑾杨艳梁薇郭思思陈淑文吴曙辉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炎病例对照研究
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血清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梁薇杨艳李晓燕赵创苟小军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医证型过敏性鼻炎
运用结筋点电针法治疗急性期后Bell’s面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结筋点电针法治疗急性期后Bell’s面瘫的疗效。方法: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结筋点针刺组51例(简称结筋组)和对照组37例。两组急性期均取合谷、太冲、尺泽、风池、翳风,直刺进针,用泻法。恢复期起结筋组选择阳白次、下关次、颧骨次、牵正次、迎香次、夹承浆次等结筋点,直刺或斜刺进针,得气后予以阳白次-下关次、牵正次-迎香次等对穴电针;对照组取阳白、攒竹透鱼腰、四白、地仓、迎香、牵正、合谷、太冲等穴位针刺,得气后予以阳白-攒竹透鱼腰、翳风-地仓等对穴电针。两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同等剂量、时程的强的松、甲钴胺、呋喃硫胺治疗。结果:两组House-brackmann量表、Sunnybrook量表评分分值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筋点电针法治疗能提高急性期后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
刘志丹朱瑾梁薇杨艳郭思思吴曙辉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电针
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s,AR)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谱的变化,探讨脂肪酸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LSA-DA)分析,研究血清游离脂肪酸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R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游离脂肪酸(FFA)谱分离趋势良好。AR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筛选得到了花生酸(C20:0)、二十一酸(C21:0)、榆树酸(C22:0)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游离脂肪酸。并对3个显著差异的脂肪酸进行了ROC曲线绘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得出C20:0曲线下的面积为O.778,C21:0曲线下的面积为O.764,C22:0曲线下的面积为O.792.结论: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谱的变化与过敏性鼻炎证候有一定的关系,花生酸(C20:0)、二十一酸(C21:0)、榆树酸(C22:0)可用于区分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潜在生物标志物。
杨艳梁薇苟小军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游离脂肪酸
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谱的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代谢谱的变化,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2016年10月~12月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过敏性鼻炎(AR)患者20例(病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采用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血清中脂肪酸代谢谱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谱分离趋势良好。两组筛选出了棕榈酸(C16:0)、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二十一酸(C21:0)、榆树酸(C22:0)7个有显著差异的脂肪酸(P<0.01)。对7个显著差异的脂肪酸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C16:0为0.778,C17:0为0.785,C18:0为0.830,C18:2为0.72,C20:0为0.83,C21:0为0.783,C22:0为0.840。结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体内脂代谢紊乱有关,可将棕榈酸(C16:0)、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花生酸(C20:0)、二十一酸(C21:0)、榆树酸(C22:0)作为过敏性鼻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杨艳梁薇苟小军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过敏性鼻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