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芳

作品数:29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支气管
  • 6篇哮喘
  • 6篇慢性
  • 6篇肺炎
  • 5篇微囊
  • 5篇倍氯米松
  • 5篇丙酸倍氯米松
  • 4篇气管
  • 4篇间质性
  • 4篇肺疾病
  • 4篇肺泡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炎
  • 3篇支气管肺泡
  • 3篇支气管肺泡灌...
  • 3篇支气管哮喘
  • 3篇阻塞性
  • 3篇纤维化
  • 3篇粒细胞
  • 3篇慢性咳嗽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9篇林芳
  • 14篇徐波
  • 12篇王浩彦
  • 10篇赵然然
  • 7篇谭春婷
  • 5篇孙铭
  • 5篇肖琅
  • 5篇吴晓华
  • 5篇李云霄
  • 4篇王维
  • 4篇姚志刚
  • 3篇聂姗
  • 3篇贺正一
  • 3篇翟惠芬
  • 3篇于刚刚
  • 2篇周立波
  • 2篇张希玲
  • 2篇贾楠
  • 2篇张淑文
  • 2篇王军

传媒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4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入丙酸倍氯米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本文对比研究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作为微囊。健康豚鼠随机分组 ,利用卵蛋白致敏诱发哮喘模型。随后测定各组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目及分类 ,并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1)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囊 ,粒径平均质 12 6 .4mm ,呈正态分布。 (2 )治疗后纳米控释与普通药物治疗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进行F检验 ,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纳米控释组表现出良好的药物控释性。 (3)病理显示试验组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哮喘药物丙酸倍氯米松的有效载体 ,更适合吸入的药物剂型。
肖琅孙铭林芳于美丽方淑昌高立芳杜智
关键词:PLGA丙酸倍氯米松缓释微囊哮喘
238例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规范治疗后哮喘控制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门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情况并作临床分析。方法238例门诊哮喘患者,采用德国Mediwiss敏筛检测系统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推荐分级规范用药治疗(75±15)d。记录哮喘日记,复诊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将ACT分值≥20分定义为哮喘良好控制,ACT分值〈20分定义为哮喘未控制。结果经过3个月的规范化治疗,据ACT量表,达到良好控制率为66.81%(159/238);未控制率33.19%(79/238)。哮喘未控制组中82.28%(65/79)的患者有吸烟史,79.75%(63/79)患者有饲养宠物,79.75%(63/79)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明显高于良好控制组的14.46%(23/159),14.46%(23/159),56.60%(90/159)。此外,患者的职业因素、依从性差及合并其他皮肤过敏阳性率哮喘未控制组明显高于良好控制组。对于吸人性过敏原如:猫狗毛皮屑、常见的霉菌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哮喘未控制组分别为44.30%(35/79)、27.85%(22/79),明显高于哮喘良好控制组24.53%(39/159)、7.55%(12/159),但对于尘螨,两组有类似的阳性率。对于季节性过敏原:春季树花粉、秋季矮豚草蒿及萑草,未控制组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34.18%(27/79)、43.04%(34/79)和16.45%(13/79),哮喘良好控制组分别为18.24%(29/159)、29.56%(47/159)和6.29oA(10/159)。二者相比,哮喘未控制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哮喘良好控制组。结论ACT是一种评价哮喘控制简易有效的方法,吸烟、宠物饲养、合并变应性鼻炎和依从性是其是否达到良好控制的主要因素。宠物毛皮屑、常见的霉菌以及季节性过敏原是哮喘未控制的主要变应原。
林芳徐波王浩彦
关键词:哮喘控制变应原
9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肺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AA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患者9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AVV合并肺出血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咯血7例(77.8%),咳嗽8例(88.9%),咳痰7例(77.8%),呼吸困难2例(22.2%),发热3例(33.3%)及乏力1例(11.1%)。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贫血,3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4例患者出现蛋白尿,5例出现血尿,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9例,抗髓过氧化物酶IgG(MPO-IgG)阳性6例。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实变、磨玻璃影及斑片渗出影,9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1例出现胸腔积液。采用甲强龙冲击3例,联合环磷酰胺药物治疗3例。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为22.2%。结论:AA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病情进展极快,临床症状多样,病死率较高,治疗时需严密监测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对判断病情进展有重要作用。
王军林芳姚志刚聂姗徐波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弥漫性肺泡出血影像学血红蛋白
经支气管肺活检结合肺泡灌洗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肺活检结合肺泡灌洗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病理证实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19例,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气管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呼吸道症状是干咳少痰,其次是胸闷气短,分别占89.47%和68.42%,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分别占73.68%和47.37%,大约63.16%的患者肺部可听到爆裂音;实验室检查常见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肺功能检查提示为弥散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高分辨率CT最常见为双肺胸膜下沿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斑片状影及磨玻璃影;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亚群提示CD4/CD8降低(<1.0),绝大多数病例可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获得组织病理诊断,TBLB结合肺泡灌洗并发症仅有少数发热、痰中带血,或偶有气胸发生。结论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和TBLB安全、可靠。尽早行肺泡灌洗及TBLB检查对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林芳徐波吴晓华王维姚志刚赵然然贾楠王浩彦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
Amurensin H对香烟凝集物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Amurensin H对香烟烟雾凝集物(CSC)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2、1.0、5.0μmol/L)的Amurensin H共孵育后,加入CSC刺激。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测定CSC对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Amurensin H(0.2、1.0、5.0μmol/L)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荧光免疫沉淀法测定Amurensin H(0.2、1.0、5.0μmol/L)各组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及免疫荧光法测定Amurensin H(1.0、5.0μmol/L)2组细胞HDAC2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Amurensin H(1.0、5.0μmol/L)2组细胞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 100μg/mL在12、24、36 h对细胞活性无影响(P>0.05),在48 h可抑制细胞活性(P<0.05);CSC 150μg/mL在24、48 h可抑制细胞活性(P<0.05);CSC 200μg/mL在12 h即可抑制细胞活性(P<0.01))。CSC 100μg/mL刺激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24 h后,CSC组释放IL-8、TNF-α明显升高(P<0.01)。Amurensin H 1.0、5.0μmol/L可降低CSC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8、TNF-α水平(P<0.05、P<0.01),而Amurensin H 0.2μmol/L对CSC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8无明显作用(P>0.05)。CSC组巨噬细胞HDA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murensin H 1.0、5.0μmol/L可部分恢复CSC刺激巨噬细胞HDAC活性降低(P<0.05、P<0.01),Amurensin H 0.2μmol/L对CSC刺激巨噬细胞HDAC活性降低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免疫荧光显示CSC组HDAC2表达降低(P<0.01),Amurensin H 1.0、5.0μmol/L组可部分恢复HDAC2表达(P<0.05、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SC组与对照组相比pAKT表达明显升高(P<0.01),给予Amurensin H 1.0、5.0μmol/L可抑制CSC刺激的pAKT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Amurensin H可抑制香烟凝集物刺激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谭春婷林芳赵然然翟惠芬姚春所徐波林明宝
关键词:H蛋白激酶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抑制肺气肿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气肿的影响和对线粒体动态变化的调节作用,探讨肺气肿和线粒体分裂的关系,进一步阐明EET对肺气肿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①采用野生型C57BL/6小鼠(WT小鼠)和Ephx2基因敲除小鼠(Ephx2-/-小鼠),随机分为吸入过滤空气组和熏烟组,每周暴露到相应的环境中5 d,每天1 h,熏烟16周建立COPD模型。造模结束后取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气肿严重程度;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动态变化;肺组织匀浆提蛋白检测线粒体动态调控蛋白Drp1和MFN、自噬调控蛋白PINK1的表达水平。②采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系),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刺激24 h建立模型,外源性加入14,15-EET(1μmol/L)(功能最强的EET亚型),研究14,15-EET对Drp1、PINK1和Parkin的作用。结果①与空气组比较,熏烟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肺气肿[(96.38±39.01)μm vs.(29.18±16.6)μm;(57.53±17.81)μm vs.(25.13±10.1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phx2-/-小鼠的肺气肿程度较WT小鼠减轻[(57.53±17.81)μm vs.(96.38±39.0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空气组比较,熏烟组小鼠肺组织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分裂明显增加[(5.33±2.52)μm vs.(15.33±5.03)μm;(10.33±1.53)μm vs.(16.33±4.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x2-/-小鼠的线粒体分裂水平较WT小鼠减轻[(10.33±1.53)μm vs.(5.33±2.5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熏烟造成小鼠肺组织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表达水平升高(0.29±0.22 vs.0.18±0.06),融合蛋白MFN2表达下降(0.03±0.01 vs.0.13±0.01),线粒体自噬调节蛋白PINK1的表达升高(0.25±0.04 vs.0.14±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SE刺激Beas-2B细胞后,外源性加入14,15-EET能够抑制Drp1、PINK1和Parkin的表达(1.97±0.43 vs.3.21±0.56,0.84±0.07 vs.2.01±0.20,1.24±0.13 vs.1.8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EET可能通过�
李云霄赵然然林芳于刚刚徐波
关键词: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
45例结节病不同影像分期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分析结节病的不同影像分期与临床特征,提高结节病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 2010 年 2 月至 2015 年 12 月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病患者 45 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不同影像分期与临床特征。结果 结节病呼吸系统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其次是胸闷,分别占 55.6% 、48.9% 和 44.4% 。全身症状无特异性,肺外表现常见为外周淋巴结肿大和皮下结节,分别占 31.1% 和24.4% 。实验室检查常见血沉增快而 C 反应蛋白多正常, 84.2% 患者 BALF 中 CD4 / CD8 升高 ( 〉3.5 )。肺 CT 表现最常见为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 ( 55.6% ),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论 提高对肺结节病多系统受累表现的认识,完善并提高辅助检查手段能协助临床诊断,尽可能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口服激素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
林芳王维王浩彦
关键词:结节病影像
丙酸倍氯米松纳米微囊对哮喘豚鼠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及黏附分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丙酸倍氯米松(BDP)聚乳酸-聚乙酸(PLGA)纳米缓释微囊对哮喘豚鼠体内嗜酸性粒细胞、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阐明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酶标记法、间接ELISA法测定哮喘豚鼠体内黏附分子及血、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哮喘豚鼠血浆及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sICAM-1的OD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微囊组每3d给药1次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同普通制剂组每日给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荧光显微镜下BLAF细胞沉淀悬液中,BDP微囊组、普通制剂治疗组可见带有荧光染色的细胞大小相对均匀、分布稀疏,模型组中可见大量染色细胞,大小不均、分布密集。结论BDP纳米微囊制剂每3d给药1次能显著降低血浆、BALF中可溶性黏附分子及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含量,从而对炎性细胞募集至气道产生抑制作用。
林芳贺正一肖琅孙铭
关键词:哮喘丙酸倍氯米松纳米微囊黏附分子嗜酸性粒细胞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HR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重点关注蜂窝影与磨玻璃密度影的表现及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HRCT表现,总结其各种征象的出现率和病变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中3例行病理检查的进行影像-病理对照观察。结果41例IPF中可见蜂窝影33例(80.5%),磨玻璃密度影34例(82.9%),牵拉性支扩35例(85.3%),网状影37例(90.2%)小叶间隔增厚33例(80.5%)。动态观察中蜂窝影10例(100%)随访中范围增大,磨玻璃密度影中9例(52.9%,9/17)范围变小,相应区域出现蜂窝影。3例患者行肺叶切除病理表现符合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中1例胸膜下区可见细支气管扩张。结论磨玻璃密度和网状影、小叶间隔增厚是纤维化的早期表现。其病理基础是肺泡间隔纤维增生,小叶间隔及小叶内间质增生。
吴晓华马大庆张淑红朱红林芳
关键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病理
PBL教学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8
2016年
PBL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某一方面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PBL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对临床疾病学习兴趣、提高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培养临床诊断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明显帮助。同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备课和同学课前准备提出更高要求。
林芳徐波王浩彦
关键词:PBL教学法疾病临床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