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飞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腺特异抗原倍增时间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用前列腺特异抗原倍增时间(PSADT)值来预测低危前列腺癌中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方法选择79例前列腺癌确诊病例,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治疗,至少连续2次PSA的检测值有上升的趋势。PSADT的计算需2个PSA值,且间隔时间3个月以上。结果 79例前列腺癌中有47例(59.3%)低危前列腺癌,32例(40.7%)高危前列腺癌。两组间年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高危和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PSADT均值分别为12.70个月和2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高危前列腺癌中28例(87.5%)患者PSADT少于12个月,低危前列腺癌中只有12例(25.6%)PSADT少于12个月。PSADT为12个月预测高危和低危前列腺癌有高敏感性(74%)和特异性(88%)。结论 PSADT可以预测高危前列腺癌,PSADT少于12个月的患者前列腺组织Gleason评分高,为高危前列腺癌,需要进一步治疗。
- 林若飞王小燕卓文利谢星张林林吴卫真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促排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评价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90例诊断为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组1为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d,每天1次.组2为特拉唑嗪治疗组,在组1基础上加用特拉唑嗪2mg/d.结果 组1有18例排出结石,排石率40%,组2有39例排出结石,排石率86.66%,组1、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结石平均排出时间11.16d,组2结石平均排出时间4.3d,组1、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内因再发绞痛而需要度冷丁镇痛治疗患者,组1有4例,组2有1例,组1、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拉唑嗪有促排石作用,能明显提高排石率,减少排石时间和镇痛药物需要.
- 林若飞王小燕吴卫真卓文利
- 关键词:输尿管下段结石Α1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放射性肠道损伤的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的研究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Sstem Cells,BMSCs)体...
- 林若飞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诱导分化肠道
- 文献传递
- 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肠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放射性肠道损伤常见于核事故及战时核武器伤,也是临床腹部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放射线损伤肠道上皮细胞、肠血管内皮细胞及影响肠道神经免疫系统有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干细胞对损伤组织进行结构修复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各种成体干细胞可以定植于肠道并促进肠道组织结构的恢复,分化成肠道正常功能细胞等方面的研究给放射性肠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林若飞吴卫真郑凯
- 关键词:放射性损伤肠道间充质干细胞
- 多药耐药基因1C3435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我国癫痫患者P-糖蛋白基因多态性(C3435T)与抗癫痫药物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156例癫痫患者外周血进行分型。其中,耐药组癫痫患者85例,有效组癫痫患者71例。结果:耐药组癫痫患者CC基因型21例,占24.70%;有效组癫痫患者CC基因型19例,占26.7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本研究未发现P-gp C3435T基因型与癫痫耐药的关联性。
- 王小燕林若飞史道华白志峰杨朋范
- 关键词:P-糖蛋白癫痫基因多态性
- 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在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46例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患者资料。其中标准通道组132例,微通道组114例。对两组患者I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1.06%(107/132)和69.30%(79/114)(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6)min和(110±15)min(P<0.05),术中灌洗液用量分别为(15 000±2 100)mL和(21 000±1 200)mL(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3±9.6)mL和(66.2±8.9)mL(P>0.05)。术中血细菌培养阳性两组分别为17例和28例(P<0.05)。两组术后发热分别为:低中热(T<38.5℃)分别为20例和21例,高热(T>40℃)分别为8例和14例(P<0.05),术后肾造瘘管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28例和37例(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等优点,在处理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病例上优于微通道经皮肾镜术。
- 张林林朱李兵朱凌峰王栋杨涛谢星林若飞吴卫真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碎石术
- 腹腔镜手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88年~2010年26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11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72.6±21.7)min,出血量(54.1±16.7)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2±0.5)d,住院天数(7.2±1.9)d,没有出现并发症。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136.8±19.8)min,出血量(245.3±112.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0.6)d;住院天数(11.7±4.8)d,3例发生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是目前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最佳手术方式。
- 谢星林若飞张林林朱凌峰吴卫真
- 关键词:腔静脉后输尿管腹腔镜腹膜后间隙
- 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138例(149例次)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标准通道83例次,采用微通道66例次。对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分别成功建立24F和18F肾穿刺通道。两组清石率比较: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单通道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1.08%(59/83)、48.48%(32/66),P〈0.05;I期结石总清除率分别为80.72%(67/83)、60.60%(40/66),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6)min和(120±15)min,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6±9.6)ml、(139±8.9)ml,P〉0.05;两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8例、24例,P〈0.05;两组术后发热(体温〉39℃)分别为10例、13例,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术后菌血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处理感染性肾结石方面优于微小通道经皮肾镜术。
- 张林林吴卫真朱李兵朱凌峰王栋谢星林若飞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