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林
-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列腺特异抗原倍增时间对前列腺癌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用前列腺特异抗原倍增时间(PSADT)值来预测低危前列腺癌中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方法选择79例前列腺癌确诊病例,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治疗,至少连续2次PSA的检测值有上升的趋势。PSADT的计算需2个PSA值,且间隔时间3个月以上。结果 79例前列腺癌中有47例(59.3%)低危前列腺癌,32例(40.7%)高危前列腺癌。两组间年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高危和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PSADT均值分别为12.70个月和2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高危前列腺癌中28例(87.5%)患者PSADT少于12个月,低危前列腺癌中只有12例(25.6%)PSADT少于12个月。PSADT为12个月预测高危和低危前列腺癌有高敏感性(74%)和特异性(88%)。结论 PSADT可以预测高危前列腺癌,PSADT少于12个月的患者前列腺组织Gleason评分高,为高危前列腺癌,需要进一步治疗。
- 林若飞王小燕卓文利谢星张林林吴卫真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在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46例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的患者资料。其中标准通道组132例,微通道组114例。对两组患者I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1.06%(107/132)和69.30%(79/114)(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0±16)min和(110±15)min(P<0.05),术中灌洗液用量分别为(15 000±2 100)mL和(21 000±1 200)mL(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3±9.6)mL和(66.2±8.9)mL(P>0.05)。术中血细菌培养阳性两组分别为17例和28例(P<0.05)。两组术后发热分别为:低中热(T<38.5℃)分别为20例和21例,高热(T>40℃)分别为8例和14例(P<0.05),术后肾造瘘管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28例和37例(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等优点,在处理合并肾内感染的肾结石病例上优于微通道经皮肾镜术。
- 张林林朱李兵朱凌峰王栋杨涛谢星林若飞吴卫真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碎石术
- 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经皮肾镜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138例(149例次)应用经皮肾镜术治疗肾脏感染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标准通道83例次,采用微通道66例次。对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分别成功建立24F和18F肾穿刺通道。两组清石率比较:标准通道组与微通道组I期单通道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1.08%(59/83)、48.48%(32/66),P〈0.05;I期结石总清除率分别为80.72%(67/83)、60.60%(40/66),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16)min和(120±15)min,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6±9.6)ml、(139±8.9)ml,P〉0.05;两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8例、24例,P〈0.05;两组术后发热(体温〉39℃)分别为10例、13例,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清石效率高、低压灌注及感染率低,术后菌血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处理感染性肾结石方面优于微小通道经皮肾镜术。
- 张林林吴卫真朱李兵朱凌峰王栋谢星林若飞
-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