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凤
- 作品数:24 被引量:21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多动症及多动症伴发情绪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作者运用症状诊断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家庭教育调查表对109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多动症86例(78.9%),多动症伴发焦虑16例(14.7%),多动症伴发抑郁7例(6.4%)。结果表明:不伴多动的注意缺损障碍伴发情绪障碍的比率比伴有多动的注意缺损障碍高;家长过高的期望会使多动症儿童伴发情绪障碍的危险性增高。
- 林霞凤忻仁娥徐韬园
- 关键词:抑郁
- 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学习困难有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1999年
- 陈美娣瞿正万古嘉琪林霞凤蔡正宜卢瑛梅久红夏建芳姜华周赛琴
- 关键词:小学生
- 浦东新区小学生多动症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00年
- 姜华顾立铭古嘉琪陈美娣瞿正万林霞凤蔡正宜卢瑛夏建芳朱晓峰
- 关键词:多动症小学生
-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因素,为防治抑郁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的血清BDNF水平和抑郁严重程度,并与49名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治疗8周末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与性别及年龄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受教育程度、病程及HAMD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状,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 孙喜蓉瞿正万蔡正宜傅伟忠林霞凤王豪陈福珍秦虹云
- 关键词: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为防治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分别测定40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抑郁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并与4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总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均明显增加,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血清BDNF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治疗8周末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减少,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增加,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HAMD总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患者组WCST非持续性错误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r=-0.34,P<0.05),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无相关(r=-0.10,P>0.05)。治疗后,WCST上述5个指标与血清BDNF水平及HAMD总分均无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受损及血清BDNF水平的下降,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并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
- 孙喜蓉瞿正万蔡正宜傅伟忠林霞凤王豪陈福珍秦虹云
- 关键词:抑郁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上海市部分小学生智商水平与个性特征相关分析
- 2001年
- 蔡正宜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林霞凤卢瑛姜华夏建芳
- 关键词:性格特征智商
- 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古嘉琪林霞凤姜华蔡正宜
- 关键词:心理咨询服务精神卫生事业心理卫生服务心理咨询门诊诊病病例资料
- 小学生学习困难综合干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验证综合干预治疗小学生学习困难 (L D)的效果。方法 84例 L D学生分成干预组 (43例 )和不干预组(41例 )作对照 ,用教育、家庭、学校干预和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结果 二年后 ,干预组有效率 (76 .74% )、学习成绩及智商明显高于不干预组 ,L D和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5~ 0 .0 1)。 结论 综合干预是通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减少或消除心理行为问题 ,提高智力水平等综合发挥效应的。
- 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蔡正宜林霞凤卢瑛姜华夏建芳徐洁梅久红
- 关键词:干预小学生
- 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调查一经济开发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相应的心理行为测试量表及调查表 ,对两所小学 1~ 5年级全部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行为问题发生率为 16 .49% ,男性 (19.3% )明显高于女性 (13.7% ) ,其发生与母孕时年龄、母孕时接触有害物质、婴儿出生体重轻、儿童情绪问题、父母亲职业、文化程度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等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综合干预、消除母亲产前不良因素、提高父母文化素质 ,改进家庭教育等方法 ,提高儿童情商 ,是预防和矫治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效措施。
- 林霞凤古嘉琪瞿正万陈美娣蔡正宜卢瑛姜华朱晓峰
-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因素
- 全国22省市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之三——生物因素与儿童智力及精神卫生问题被引量:6
- 1993年
- 生物因素对智力发育的影响作用已被一致公认,但它对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影响如何?未见大规模调查报告。为此,作者在22个城市调查了在幼儿园,中小学儿童少年24013名。在所得的资料中,研究其中生物因素对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及智力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方法本文中有关样本、工具及调查资料,见总报告。
- 忻仁娥唐慧琴林霞凤
- 关键词:儿童精神卫生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