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硬化斑块
  • 3篇他汀
  • 3篇粥样硬化斑块
  • 3篇消栓
  • 3篇消栓颗粒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3篇颈动脉
  • 3篇伐他汀

机构

  • 11篇贵港市中西医...

作者

  • 11篇梁涛
  • 8篇邓树荣
  • 4篇李洪韬
  • 4篇莫汉维
  • 4篇何光银
  • 3篇谭勇明
  • 2篇王贤明
  • 2篇钟雪
  • 2篇黄向华
  • 1篇仝树坡
  • 1篇杨柳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栓颗粒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消栓颗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共175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晚口服,而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消栓颗粒口服,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大小,并随访至6个月。结果观察组在降低IMT、缩小主要斑块面积和改善颈动脉狭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随访半年未发现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结论消栓颗粒有较好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可以取得叠加效果,即能更好地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促进斑块消退,降低动脉狭窄率,对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获益。
莫汉维麦海芬邓树荣梁涛杨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消栓颗粒阿托伐他汀钙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动脉狭窄、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较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动脉狭窄、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发热、忧郁、不恰当脱水治疗等也是相关危险因素。
梁涛莫汉维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头针法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3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针刺组162例和醒脑开窍加头针组16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0、7、14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醒脑开窍加头针组治疗后7、14 d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ink量表(MRS)评分与常规针刺组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醒脑开窍加头针组7、14 d hs-CRP水平低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醒脑开窍加头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
邓树荣王贤明仝树坡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开窍针刺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时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速率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88例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型组,多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清心肌酶除CK-MB外,AST、CK、LDH、α-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型组(P<0.01);心电图阳性组与心电图阴性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有明显的改变,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有关。检测血清心肌酶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谭勇明邓树荣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肌损害心肌酶心电图
消栓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7年
目的探讨消栓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1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消栓颗粒(中成药组)、阿托伐他汀(西药组)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联合治疗组肢体偏瘫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改善均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消栓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改变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有效改善颅内供血情况,相比单药治疗更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莫汉维黄向华邓树荣梁涛麦海芬钟雪
关键词:消栓颗粒阿托伐他汀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血管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对照组)。两组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亚低温组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监测两组患者的ICP、CPP,并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ICP、CPP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治疗第3天及第天的ICP低于对照组,CCP高于对照组(均P<0.01)。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P,提高CPP,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邓树荣谭勇明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局部亚低温重症脑血管病颅内压脑灌注压
消栓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安全性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消栓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颗粒,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均无出现药物的相关副作用,而加用消栓颗粒治疗的观察组中颈动脉内径、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斑块面积等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消栓颗粒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莫汉维黄向华邓树荣梁涛麦海芬钟雪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消栓颗粒
阿司匹林与潘生丁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和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178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联合使用阿司匹林片与潘生丁片;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片。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2年。结果两年内观察组脑梗死复发6例,复发率6.7%;对照组脑梗死复发17例,复发率19.1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预防脑梗死较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好。
梁涛邓树荣
关键词:阿司匹林潘生丁复发
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了解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特点,分析其临床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至2008年脑卒中后继发癫痫42例,就其发作类型,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卒中类型、部位、范围的关系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占69%;卒中后继发癫痫多在卒中早期(2个月内)出现,占52.4%;各种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生率分别为:脑出血5.7%,脑梗死7.9%,蛛网膜下腔出血6.2%;继发癫痫在脑叶卒中多见,共占76.1%:癫痫与卒中病灶的大小有关,脑梗死病灶直径2cm以上及脑出血量<10ml以上者分别占本组继发癫痫的83.3%和75%;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与迟发性癫痫的治疗、预后有明显区别。结论脑卒中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类型多见,常于卒中早期发作,多发生于脑叶病变,与病灶大小有关。卒中早期继发癫痫不需长期服用抗痫药,迟发性癫痫需长期服用。
谭勇明邓树荣梁涛李洪韬何光银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一部分或全身横纹肌软弱和异常,易于疲劳;特征为症状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该病疗程长,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获得理想效果,
梁涛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神经-肌肉抗体介导细胞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