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菲菲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监测在游离腹部皮瓣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评估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监测仪(NIRS)在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术皮瓣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NIRS对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受游离腹部皮瓣乳房重建的41例患者进行监测,记录并分析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皮瓣的组织氧合指数(TOI)和组织血红蛋白指数(tHI),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测量提示内侧皮瓣的血供较好,与腹壁下血管穿支多分布于脐周有关.术中血流阻断前NIRS即可检测出皮瓣Ⅳ区明显的血供障碍.术后检测结果提示皮瓣的血供自Ⅰ区至Ⅲ区逐渐削弱(P<0.001),Ⅲ区皮瓣的血供情况与重建时机有关,Ⅱ期较佳(TOI:P=0.019;tHI:P=0.009),Ⅰ期患者中乳房重量较大者血供较好(TOI:P=0.071;tHI:P=0.042),两手术时间(P=0.003)、吻合血管时间(P< 0.001)与Ⅰ期患者皮瓣Ⅲ区tHI成正比.研究期间,NIRS成功地在临床观察发现异常之前预警了1例血管危象的发生,体现出其在皮瓣术后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结论 NIR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早期预警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它通过实时、无创、连续的监测方式,提供客观、可靠的指标,对游离腹部皮瓣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有望降低监护压力,为该术式的推广奠定基础。
- 陈颖陈嘉健杨犇龙陈嘉莹楼菲菲柳光宇邵志敏沈镇宙吴炅
- 关键词:乳房重建显微外科
- 乳腺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后的麻醉管理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与目的: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该研究拟探讨游离腹壁下深血管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5年12月共126例接受DIEP乳房重建术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补液速度、以下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和中心体温:麻醉诱导前(T0)、皮瓣切取完毕移植前(T_1)、皮瓣血管吻合完毕后15 min(T_2),手术结束(T_3)。结果:9例患者发生皮瓣危象,其中7例解救成功,2例失败。术中平均补液速度为(5.44±1.66)(m L·kg-1)/h。T_0、T_1、T_2和T_3的MAP分别为(87.45±8.90)、(74.19±8.63)、(74.60±8.71)和(79.62±7.88)mm Hg。T_0、T_1、T_2和T_3的中心体温分别为(36.69±0.14)、(36.36±0.18)、(36.27±0.14)和(36.21±0.15)℃。结论:研究者应该针对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补液、血流动力学以及体温管理建立规范化标准,以优化皮瓣转归。
- 楼菲菲许平波黄乃思胡震沈镇宙邵志敏俞培荣缪长虹吴炅
- 关键词:乳房重建游离皮瓣平均动脉压中心体温
-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静脉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超前镇痛可缓解术后疼痛已得到麻醉学界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尚无超前镇痛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并接受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曲马多组(D组)。麻醉诱导前15min及手术结束时,A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5mg/kg,B组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1、0.5mg/kg,C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20ml,D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mg/kg+曲马多0.5mg/kg、氟比洛芬酯0.25mg/kg+曲马多0.25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T0)、术后30min(T0.5)、术后4h(T4)、术后24h(T24)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即CD3+、CD4+、CD8+标志细胞数)。结果:A组、D组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B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显著减少(P<0.05)。T0.5、T4时,D组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及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楼菲菲谭志明缪长虹徐亚军陈家伟陈蔚
- 关键词:超前镇痛淋巴细胞氟比洛芬酯曲马多
- 维迪欧视频喉镜在神经监护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 目的 评估维迪欧视频喉镜在甲状腺肿瘤患者全麻诱导及神经监护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150 例择期拟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维迪欧视频喉镜组、GlideScope 喉镜组和Macint...
- 刘溪楼菲菲张雪顾悦超缪长虹孙志荣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 氯诺昔康对甲状腺癌手术后疼痛程度及白介素-6、10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不同时点应用氯诺昔康对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单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在3个时点给药:麻醉诱导时(T1)、术毕缝合皮肤时(T2)和麻醉诱导后4h(T3)。术前给药组在T1和T3各给予氯诺昔康0.1mg.kg-1;术后给药组在T2和T3各给予氯诺昔康0.1mg.kg-1;对照组则在3个时点均给予0.9%氯化钠5mL。记录术后1h、4h和24h视觉模拟评分(静息和运动);监测术前30min和术后1h、4h和24h IL6-和IL-10的血浆浓度。结果:术后4h和24h,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静息和运动)大于术前给药组(P<0.05)。3组术后IL-6和IL-10血浆浓度均显著升高,4h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其中IL-10血浆浓度24h回到基线水平。对照组术后IL-6均高于术后给药组和术前给药组(P<0.05);术后4h,术后给药组IL-6高于术前给药组(P=0.039)。术后1和4h,对照组IL-10浓度低于术前给药组(P=0.02和0.04);术后4h,对照组IL-10浓度低于术后给药组(P=0.02)。结论:氯诺昔康术前给药可减轻术后疼痛;但无论术前或术后给予氯诺昔康均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 陈蔚谭志明楼菲菲缪长虹罗行朱赟
- 关键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超前镇痛
- 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显微外科乳房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联合组,n=55)和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n=60)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和全麻组皮瓣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6%和3.3%(P=1.000)。联合组和全麻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0%和3.3%(P=0.497)。联合组的VAS评分在术后0-2h(0.75±0.62比2.31±1.04,P〈0.001)、2-6h(1.90±1.18比3.68±1.50,P〈0.001)和6-24h(0.71±0.70比1.34±0.99,P=0.001)均低于全麻组。联合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恶心、呕吐,并且对皮瓣存活无明显影响。
- 楼菲菲徐亚军黄乃思胡震沈镇宙邵志敏缪长虹吴炅
- 关键词:全身麻醉乳房重建术后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