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道新

作品数:5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烧伤
  • 14篇电损伤
  • 10篇细胞
  • 6篇骨骼肌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蛋白
  • 4篇植皮
  • 4篇人工真皮
  • 4篇瘢痕
  • 4篇创面
  • 3篇血清
  • 3篇炎症
  • 3篇伤患者
  • 3篇烧伤后
  • 3篇烧伤患者
  • 3篇凝胶
  • 3篇重度烧伤
  • 3篇自体
  • 3篇自体筋膜
  • 3篇组织学

机构

  • 46篇深圳市第二人...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 1篇惠州市惠阳人...

作者

  • 56篇汪道新
  • 26篇张力勇
  • 24篇朱志祥
  • 20篇王峰
  • 18篇李伟萍
  • 10篇杨维琦
  • 10篇许晓光
  • 9篇关弘
  • 8篇张悦安
  • 7篇朱美抒
  • 7篇鲁延林
  • 7篇张灵
  • 7篇徐旭
  • 6篇余旭明
  • 5篇谢立华
  • 5篇黄志斌
  • 4篇陈力莹
  • 3篇王丽妮
  • 3篇史济湘
  • 3篇徐成

传媒

  • 3篇第五届全国烧...
  • 3篇第四届全国烧...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八届全国烧...
  • 2篇2014中华...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9
  • 1篇198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度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对策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0例重度烧伤后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结果 120例重度烧伤后患者中,其中度以上焦虑有60例(50.0%);中度以上忧郁有62例(51.6%)。结论重度烧伤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需采取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相应护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张灵汪道新王峰王丽妮
关键词:重度烧伤焦虑忧郁SCL-90症状自评量表
乌司他丁用于临床防治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预防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烧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乌司他丁,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检查两组患者第2、4、6天时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TnI)含量及血浆CKMB活性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浆cTnI含量在伤后逐渐升高在第4天时达到峰值,第7天稍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观察组患者血浆cTnI含量在各时间点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伤后血浆CKMB活性逐渐升高,第4天时达到峰值,第7天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值,而观察组在第2、4天时的血浆CKMB活性变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第7天时低于正常值(P<0.01)。结论乌司他丁用于预防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心肌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王峰范锟铻汪道新韦仕岗
关键词:乌司他丁烧伤心肌损害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电损伤模型的复制及伤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范锟铻李伟萍汪道新鲁延林邓志云谢立华王峰许晓光张悦安杨维琦关弘汪丽娅
电击伤是临床中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由于电损伤机制较复杂,目前很少研究;探索一种稳定的、最大程度地模拟临床电损伤过程的动物模型,研究伤后机体病理生理方面的变化,对于基础研究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总结以往动物实验研...
关键词:
关键词:电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受体
自体筋膜作为骨骼肌再生支架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 探讨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28只新西兰兔的双后腿建立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随机选取一侧,植入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和肌肉微粒(肌肉支架组);另一侧分为3部分: 10只腿缺损处植入筋膜支架(支架组), 10只腿缺损处植入肌肉微粒(肌肉组), 8只腿缺损不作处理(缺陷组)。术后2、3、4、6、9周分别解剖观察移植成活率,并切取标本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各时相点切取肌肉支架组和支架组移植物中段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进行α肌动蛋白D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1)术后第4周肌肉支架组缺损愈合处形态接近正常,移植成活率达93. 33%,其他组相对较差。(2)肌肉支架组术后2—3周细胞增生活跃,结蛋白阳性率较高,α肌动蛋白DNA相对丰度较大,与支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结论 以自体筋膜为支架促使肌肉组织再生具有可行性。
汪道新朱志祥张力勇黄志斌关弘
关键词:自体筋膜骨骼肌再生自体阔筋膜超微结构观胫骨前肌结蛋白
人工真皮移植后感觉神经末梢的恢复
目的探索人工真皮移植后神经末梢的再生和各种知觉的恢复机制。方法选择9 例患者,人工真皮移植后二次移植头部刃厚皮片,检测植皮区触觉、痛觉、冷热觉及两点识别觉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同时植皮区相对于的健康部位进行同样的检测。统计各...
张力勇朱志祥汪道新李伟萍王锋扬维崎
文献传递
自体筋膜作为骨骼肌再生支架的实验(英文)
2008年
背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功能和外形满意的肌肉组织用于临床肌肉损伤的修复及构建。目的:拟观察自体筋膜作为支架材料在体内重建肌肉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配对设计,随机分组实验,于2004-01/2006-06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研究室完成。材料:普通级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体质量(1.7±0.5)kg,雌雄不拘,建立兔后腿胫骨前肌中段缺损模型。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法随机将兔的一侧后腿作为实验组(n=28),另一侧后腿分成支架连接组(n=10),肌肉微粒种植组(n=10),空白组(n=8)。实验组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连接肌肉缺损处,并取离断的肌肉微粒种植于支架内,原位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支架连接组除不种植肌组织微粒外,余同实验组;肌肉微粒种植组不用支架连接,仅将肌肉组织微粒放置肌肉缺损处,余同实验组;空白组缺损处不作任何处置。主要观察指标:实验后2,3,4,6,9周分别解剖观察肌肉移植成功率,切取标本做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实验组和支架连接组连接物中段各时间点切取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α-肌动蛋白cDNA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除1条肌肉近端连接处断裂外,余27条移植成功,缺损愈合处逐渐接近正常形态。支架连接组有4条断裂,余6条缺损处仍凹陷,肌肉微粒种植组、空白组缺损处依旧。实验组有大量骨骼肌卫星样细胞增生,二三周时细胞增生最活跃,细胞附于纤维结缔组织两侧,支架连接组仅见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85%以上结蛋白阳性,而支架连接组阳性率小于25%。α-肌动蛋白cDNA相对定量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实验组和支架连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自体阔筋膜制成的支架连接肌肉缺损的成功率达93.33%,说明以自体筋膜为支架促使肌肉组织再生具�
汪道新张灵朱美抒张力勇王峰范锟铻杨维琦谢立华李国辉
关键词:筋膜骨骼肌
局部透析在注射隆乳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局部微量透析技术在注射隆乳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乳晕切口将一新型超滑仿生微量透析管放置在乳腺残留组织下间隙,术后持续滴入透析液并问断引流出体外,24~72h后进一步清理创腔,放置假体并重塑乳房形态。分别对透析前、后的乳腺组织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共33例患者(65侧乳房),经6个月至5年随访,3例(3侧)乳房外或内下象限出现孤立的1cm左右的水凝胶结节,经小切口用针抽吸清除消失,余者乳房形态基本正常。透析前检测组织以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肿为主,并见较多蓝染异物,透析后此类蓝染物明显减少。结论应用局部微量透析技术处理注射隆乳异物和坏死组织效果可靠,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组织,为重塑乳房良好形态创造了条件。
朱美抒李勤朱美慧关弘潘贰汪道新张立勇
关键词:注射隆乳并发症
电场在电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研究高压电场在电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 36只新西兰大白兔 ,分为 7组。除第 1组 12只白兔外 ,其余 6组每组 4只。使用已建立的非热电损伤模型 ,2~ 4组做肌纤维平行电场实验 ,5~ 7组做肌纤维垂直电场实验。各组分别在伤后 0、2、2 4h行解剖探查及深烧伤指数(IDBI)分型 ;1组在伤后 2h行99mTc同位素扫描与γ照相 ,伤后 0、2h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等观察。结果  1组白兔局部皮肤无明显损伤 ,小极板深部组织坏死 ,大腿内侧持续肌肉痉挛 ;平行电场损伤重于垂直电场损伤 ;电流密度大、软组织量少、和电场轴线中心部位损伤相对较大 ;99mTc检查灌注相和血池相明显改变 ,光镜下观察肌纤维水肿、坏死 ;电镜下胞膜双层脂质分子间水肿分离 ,但膜无微孔 ,核变短 ,核膜部分溶解、核内糖原颗粒增加 ,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 ,肌丝溶解 ,肌丝间隙扩大及糖原颗粒减少。 结论 构成高压电场的各因素导致选择性的电场内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非热损伤 。
朱志祥李伟萍张力勇汪道新张悦安许晓光黄铁军何广仁
关键词:电场电损伤超微结构组织学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以及作为组织工程修复电损伤肌肉缺损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 Ficoll-paque 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
管进超朱志祥张力勇汪道新黄志斌
文献传递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面颈部斑痣激光治疗创面的愈合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面颈部斑痣激光治疗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面颈部斑痣患者经激光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创面局部喷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rhEGF),外涂红霉素软膏,对照组创面涂红霉素软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rhEGF治疗激光术后创面,实验组比对照组相比:愈合时间提前2-4d,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0%和76.67%。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1.67%,实验组愈合后的创面不存在凹陷,愈合效果好。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rhEGF对激光治疗面颈部斑痣的创面具有明显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张灵王丽妮汪道新陈梅娣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CO2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