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莹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大卫·霍克尼论他最后的灵感——约克郡幻化成林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生动地呈现了暮年霍克尼以约克郡风光为主题的系列作品的创作,同时简要回顾了霍克尼的艺术生涯和他对各种媒介的成功探索。正是他对新技术的热爱、对新风景的喜爱和对绘画的挚爱,促成了约克郡系列拼贴风景画的产生。自2005年起,霍克尼主要生活在约克郡的布赖德灵顿乡村,这里成为他的灵感来源,他将摄影术运用于作品中,而绘画始终是霍克尼艺术的精华所在,他以使肖像画人性化的方式使约克郡乡村人格化。
- 玛丽娜·卡什丹沈莹
- 关键词:摄影术人格化
- 汉代图像系统中的“月神”——试析与月亮有关的几个重要神祇:女娲、常羲、嫦娥被引量:1
- 2009年
- 汉代之于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从文字上总结前代神话、从图像上表现神话内容的同时,也为远古神话增添了许多汉代文化的色彩。从留存下来的同一神话的不同文本表述,或者同一神话形象的图像差异上,我们能够发现远古神话所经历的变化——文化融合、历史化、仙话化、审美化。
- 沈莹
- 关键词:图像系统汉代文化女娲月亮月神嫦娥
- 眩目印象
- 2009年
- 考陶尔德美术馆收藏了最优秀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版画作品,2008年夏,考陶尔德美术馆版画策展人乔安娜·塞尔伯恩(Joanna Selborne)从中挑出一些精品,用"法国版画展:从莫奈到毕加索"和"从莫奈到马蒂斯:考陶尔德美术馆法国版画展"两个展览,庆祝考陶尔德成立75周年。
- 沈莹
- 关键词:后印象派版画作品策展人马蒂斯毕加索画展
- 从“现成品”到“社会雕塑”——博伊于斯以人智学为基础的艺术观
- 2013年
- 约瑟夫·博伊于斯(Joseph Beuys,1921-1986),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颠覆性的艺术家,以其制造的众多个人神话和艺术神话成为最令人费解的艺术家之一。有人称他为萨满教的巫师、先知,从宗教神秘主义或幻象启示的角度解释其作品;有人称他是狂妄自大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将他的个人经验神话化,用以说明他对主题和材料的选择。而实际上,博伊于斯是人智学的伟大实践者:一方面,他将"思"作为最本质、最原初的创造性力量,通过思考人将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改善自然与社会;另一方面,他泛化了传统的艺术观念,提出"扩展的艺术观念"和"社会雕塑",将存在之事物、语言、行为、活动纳入艺术名下以"塑造"社会。博伊于斯的艺术活动包括有形的"可见艺术"和无形"不可见艺术",任何单向地考察都是片面的,本文从博伊于斯对杜尚"现成品"概念的背离入手,通过考察人智学认识论来分析博伊于斯的艺术观,及其理论核心"社会雕塑"之要义。
- 沈莹
- 关键词:人智学
- 英雄与坟墓—从希腊坟墓标识物到文艺复兴教皇陵
- 2014年
- 在古希腊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变迁中,对武力的崇尚和对英雄的赞美始终是希腊文化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半神的英雄是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的交会点,而英雄的坟墓则是人实现身份转换的重要场所。坟冢之上耸立的坟墓标识物/陵墓纪念碑是葬礼中物质性的一部分,在仪式结束后仍会留存下来供后人顶礼膜拜,成为永恒精神的象征。尽管古希腊各时期、各地区、各阶层在葬仪和坟墓样式上不尽相同,但献给英雄的丧葬纪念物却拥有相对稳定的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坟墓标识物首次出现,经过陶制容器、浮雕墓碑,逐渐发展为华丽的建筑式陵墓,以致一千多年后,当陵墓纪念碑再次成为艺术赞助的焦点时,希腊英雄祠的身影在米开朗基罗为尤利乌斯二世设计的教皇陵上重现。
- 沈莹
- 关键词:英雄崇拜
- 向安迪·沃霍尔致敬
- 2013年
- 1987年2月23日,《纽约时报》、《纽约邮政》等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安迪·沃霍尔去世的消息,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纽约参加在圣帕特里特大教堂举行的追悼会,人数之多使得第五大道的交通信号灯被迫中断。《纽约客》杂志评价其盛况"具有国葬之规格"。
- 沈莹
- 关键词:沃霍尔《纽约时报》《纽约客》头版头条追悼会
- 女娲的象征性身份:女娲形象的图像学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关于女娲形象的表述最早见于汉代,然而文本上的简单描述很难用于确认汉代留存下来的大量图像信息。女娲的形象与阴性\生殖、西方\月亮有关,引申出生殖神、方位神、月神等象征性身份,但女娲形象经常与其他神话人物同时出现,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其身边的附属象征物也各不相同。因此,这些身份不是共时性混杂在一起的,对其身份的确认往往需要结合形象赖以存在的大的图像语境。本文试图以图像学的方法,比较研究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女娲形象,及其在汉代图像系统中的象征性身份。
- 沈莹
- 关键词:汉代图像学
- 11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艺术家——22个永恒瞬间:值得相信的再现被引量:2
- 2006年
- 埃里克·费舍尔向我们介绍了11位以再现为主要创作手段的青年艺术家(以女性为主),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但却有着相近的艺术理念,即以真实的细节描绘个人生活中的人与事,或以身体为媒介探讨并揭示潜在的心理问题和被压抑的情感。在埃里克·费舍尔看来,这才是艺术的真实。本文展示的22幅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大多借助照片得以完成,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了个人生活中的平凡时刻。真实的再现凝结了普通的生活,使之成为难以忘怀的永恒瞬间。
- 埃里克·费舍尔沈莹
- 美术翻译,缘何错误百出?被引量:4
- 2011年
- 近年来,美术界翻译、编译、译介类的书籍层出不穷,这对我们了解外国艺术、从事专业研究提供了便利。但翻译书籍中错误百出、译名混乱,译者水平良莠不齐等现象也尤为突出,而翻译过程之辛苦、稿酬过低等也是困扰译者的问题。本期[现象]就是对此展开的讨论,几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美术翻译提出了中肯的看法。之所以直言不讳地指出一些问题,并不是要打击译者的积极性,更不是以此为目的,令本来就称不上活跃的美术翻译因批评而更趋沉寂。这里只是集中讨论业已存在的客观现象,提请读者注意,译者谨记,编辑们更加用心。希望通过这样诚恳的讨论,呈现出翻译中的典型问题,重视各种不负文责的轻率之举,提示学界为今后的学术翻译树立规范。
- 王立刚刘子文苏格沈莹汪瑞
- 关键词:学术翻译美术界翻译过程译者
- 学术翻译:简单工种还是基础建设?
- 2011年
- 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现象,翻译是这一现象得以产生的基础,但是翻译领域也问题丛生。
- 沈莹汪瑞
- 关键词:学术翻译西方现代艺术艺术史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