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令训

作品数:1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心理
  • 5篇个性心理
  • 4篇心理过程
  • 3篇心理现象
  • 2篇第二信号
  • 2篇第一信号
  • 2篇定势
  • 2篇心理定势
  • 2篇心理活动
  • 2篇心理学
  • 2篇心理自由
  • 2篇信号
  • 2篇性格
  • 2篇思维
  • 2篇全息
  • 2篇全息性
  • 2篇感知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水平
  • 1篇动机

机构

  • 16篇怀化学院
  • 2篇怀化师范高等...

作者

  • 18篇王令训
  • 1篇向岩兵
  • 1篇邓三英

传媒

  • 11篇怀化学院学报
  • 2篇怀化师专学报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心理科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株洲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意志全息性
2003年
意志与心理过程、意志与个性心理结构具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穿融合的关系。因此,意志在个体的整个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中具有全息性。
王令训
关键词:全息性意志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性格
心理活动规律谈被引量:1
2006年
个体心理活动虽然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但也有其运动规律性。如果心理现象间经常发生的那些联系,可以称为规律的话,把个体的每一心理活动都受其他所有心理成分影响制约的趋势,称为心理活动全息律;把个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未受到其他刺激作用的情况下,具有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倾向性,称为心理活动定势律;把个体心理变化与新刺激的强度成正比,与已有心理的稳定状况成反比,称为心理变化律。
王令训
第三信号概说
2014年
三种信号指的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物。第一信号是指由具体可感的客观物体所形成的刺激物。第二信号是指第一信号的代表,如语言文字符号所构成的刺激物。第三信号是指第二信号的代表,即由语言、文字的代表符号所组成的刺激物。三种信号意义作用各异,第一信号是由物质构成的客观物体,是人的认识对象,人的感官是由物质构成,是认识的主体,人的感官及其功能,是人类在长期认识改造客观的实践活动中,也同时改造了自身的结果。第二信号是以第一信号为基础的,有了语言文字,各民族的知识经验得以记录、积累、传递。第三信号是用简单符号代表第二信号的概念、关系、动作方式等大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第三信号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扩展了信息储存空间,使人脑形成了对第三信号反应的结构和功能。促进了人类的智力发展。三种信号各有作用。各自的意义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令训
关键词: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全息心理试论
2003年
对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了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的联系。发现每种独立的心理现象均蕴含着其它各种心理现象的成分和功能。由此归纳出心理活动全息规律的结论。
王令训
关键词: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潜意识显意识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创造性记忆原理
2003年
探讨了创造性记忆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创造性个性倾向、创造性情感是创造性记忆的动力来源。破除心理定势 ,保持心理自由是创造性记忆得以产生的条件 。
王令训
关键词:心理自由
论第三信号被引量:1
2012年
第一信号是具体可感物体产生的刺激。第二信号是第一信号的信号,是由语言、文字、符号、密码等构成,是具体可感刺激物的代表。人类有了第二信号这个得力工具以后,使科学技术、人类文明获得了有效的记录、传承和发展,使人类大大超越了其他高等动物。第三信号是第二信号的代表,第三信号将大大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压缩第二信号的符号数量,扩充信息存储的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探讨了三种信号间的关系,探讨了创制第三信号的策略及第三信号的发展趋势。指出第三信号的创制,必须符合简约、明了、形象、易识、易写、高涵盖的要求。
王令训
关键词:第一信号第二信号
情感全息性初论
2003年
分析情感与心理活动过程、情感与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可以发现情感与其它所有心理现象具有蕴含关系,情感活动也要受其它各种心理成分的影响制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情感具有全息性和情感活动全息律的现象。
王令训
关键词:情感个性心理
谈创造性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2006年
个体的创造性性格是在个体的创造性认识、创造性情感、创造性意志活动的基础上,在个体创造性需要,创造性动机、创造性信念、创造性理想的动力作用下,在创造性教育、创造性环境的影响下,在个体的创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个体进行创造性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信念、理想教育,帮助个体掌握创造的原理和方法,提供创造环境和条件,引导个体进行创造实践,是培养个体创造性性格的有效途径。
王令训
师专学生心理素质测评系统的构建
2001年
本测评系统是为检测本校进行综合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效果而编制的。主要从学生的创造性品质、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思维力水平、责任感、理智感状况等六个方面着手 ,编成六个分量表 ,并力求使测评系统标准化 ,成为衡量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客观尺度。用以鉴别比较综合专业与普通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差异 。
王令训向岩兵肖钰仕邓三英
关键词:师专教育改革素质教育道德水平心理健康
创造心理规律谈
2007年
创造心理活动是一种求新的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所谈创造的社会需要律是说,个体的创造性需要与社会的创造性需要呈必然性联系,个体的创造性需要,以个体对社会创造性需要的认识为基础,社会的创造性需要是个体创造性心理活动的动力之源;创造的心理自由律是说,当个体心理处于无拘无束无压力的自由状态时,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才能产生,揭示的是心理自由与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必然性内在联系;创造的设想尝试循环律,揭示的是“设想——尝试”的循环与创造成功之间的必然性联系。
王令训
关键词:创造心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