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铭

作品数:352 被引量:1,75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8篇期刊文章
  • 99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4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0篇细胞
  • 81篇肾脏
  • 80篇肾病
  • 51篇间质
  • 50篇蛋白
  • 50篇小管
  • 49篇肾小管
  • 41篇肾小球
  • 40篇肾间质
  • 36篇基因
  • 33篇肾小管上皮
  • 32篇IGA肾病
  • 31篇肾脏病
  • 28篇纤维细胞
  • 27篇肾脏疾病
  • 27篇小管上皮细胞
  • 26篇肾小管上皮细...
  • 26篇转化生长因子
  • 26篇慢性
  • 22篇慢性肾脏

机构

  • 321篇上海交通大学...
  • 39篇上海交通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复旦大学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桐庐县第一人...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52篇王伟铭
  • 247篇陈楠
  • 90篇任红
  • 67篇张文
  • 56篇王朝晖
  • 51篇潘晓霞
  • 39篇李娅
  • 35篇谢静远
  • 35篇郝旭
  • 33篇陈晓农
  • 30篇仲芳
  • 27篇沈平雁
  • 26篇李晓
  • 25篇董德长
  • 23篇周桥
  • 23篇卢颖
  • 21篇俞海瑾
  • 20篇周同
  • 20篇徐丽梨
  • 19篇姚建

传媒

  • 48篇中华肾脏病杂...
  • 40篇肾脏病与透析...
  • 25篇中国中西医结...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上海医学
  • 10篇2007年浙...
  • 9篇中国实用内科...
  • 9篇诊断学理论与...
  • 8篇临床肾脏病杂...
  • 8篇中华医学会肾...
  • 7篇内科理论与实...
  • 7篇中华医学会肾...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细胞与分子免...
  • 5篇中华肾病研究...
  • 5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9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18篇2017
  • 12篇2016
  • 10篇2015
  • 22篇2014
  • 7篇2013
  • 12篇2012
  • 24篇2011
  • 24篇2010
  • 14篇2009
  • 22篇2008
  • 33篇2007
  • 27篇2006
  • 6篇2005
3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形成蛋白-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研究不同浓度的骨成形蛋白 7(BMP 7)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 2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应用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DNA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改变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率 ,并观察凋亡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 3活性变化的情况。结果显示 ,HK 2细胞加入 1 0ng/mlTGF β处理 2 4h后 ,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 ,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 ,胞核或核质内可见浓度致密的颗粒状荧光 ,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 ,而预先加入 5 0ng/ml、 1 0 0ng/mlBMP 7共处理 2 4h后 ,可减轻TGF β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凋亡细胞亦减少 ,Caspase 3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 ,细胞凋亡率下降。提示BMP 7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具有抑制作用 。
李娅陈楠王伟铭戴胜川周同
关键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因子IL-8及中分子尿毒症毒素PTH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与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及中分子尿毒症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08例MHD患者,收集钙(Ca)、磷(P)、PTH等生化指标;...
李聪郝旭周桥卢颖王伟铭詹维伟陈晓农朱萍陈楠
原人参二醇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20(S)原人参二醇[20(S)-PPD]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阿霉素组和20(S)-PPD组(干预组)。阿霉素组和干预组分别阴茎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干预组随即20(S)-PPD灌胃8周[200mg/(kg.d)],实验结束留取大鼠血、尿及肾脏组织,分别检测各组血、尿生化指标,常规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足细胞损伤情况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结果:(1)生化指标:阿霉素组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尿素氮、三酰甘油、胆固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白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较阿霉素组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织学改变: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可见明显的局灶节段性硬化改变,可见肾小管扩张、炎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等改变,而干预组较阿霉素组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均明显减轻;(3)电镜结果: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可见部分足细胞脱落及裸露的基膜,干预组较阿霉素组足细胞损伤明显减轻;(4)免疫组化:阿霉素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I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各项指标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干预组较阿霉素组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S)-PPD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足细胞损伤,减少尿蛋白,进而缓解肾小管间质损害有关。
郝旭周桥李聪卢颖仲芳郭山脉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阿霉素肾病足细胞肾脏纤维化
冬虫夏草制剂拮抗5/6肾切除大鼠肾脏纤维化作用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构建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脏病模型,研究冬虫夏草制剂对肾脏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5/6肾切除组(OP组)和5/6肾切除术后冬虫夏草制剂治疗组(CS组),每组16只。分别于肾切除术后4、8周,采集血、尿样本,处死大鼠后留取肾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Ⅲ型胶原(Col-Ⅲ)以及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FN、Col-Ⅲ和α-SMA的mRNA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OP组肾脏组织病变明显,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增多,足突融合及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甚至嵴溶解、消失,自噬小体形成,且术后8周较术后4周的病变更为严重;与SO组比较,OP组SCr、BUN和UACR均显著升高,Alb则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FSP-1、FN、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及FN、Col-Ⅲ和α-SMA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上述改变术后8周较术后4周更为明显。术后8周,与OP组比较,CS组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明显缓解,UACR明显降低,而Alb升高显著,肾脏组织中FSP-1、FN、Col-Ⅲ、α-SMA的蛋白表达及FN、Col-Ⅲ和α-SMA的mRNA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冬虫夏草制剂可通过减轻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机制,拮抗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纤维化程度。
郭山脉仲芳周桥卢颖郝旭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冬虫夏草制剂肾脏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线粒体损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病理及基础研究
陈楠俞海瑾张文陈晓农王伟铭史浩周同任红吴佩徐耀文郝翠兰汪关煜朱萍江永娣潘晓霞王朝晖李晓董晓蓓倪莉燕俞健民
该项目率先建立、推广多项急性肾功能衰竭相关实验室敏感指标。如:原发性系统性血管性特异诊断指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全套检测;早期肾功能损伤指标,如血液中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浓度测定和用高压液相技术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特别是...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
IgA肾病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及其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肾功能受损,病理表现则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1和补体C3为主的沉积或是伴有IgG、IgM的共沉积[1]。最近日本一项大规模研究报道显示,大约50%的IgA肾病患者在诊断后的3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2]。可见,通过生物标志物评估患者的预后和进展变化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俞夏莲王伟铭
关键词:IGA肾病标志物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GE)技术是蛋白质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建立并优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及相关技术。方法 由于不同的细胞系特殊性,样品处理亦不同,因此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对样品液组成、样品处理、上样方式、上样量、IPG胶条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方法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条件优化后,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和SDS均一胶(T=12.5%)的水平电泳为第二向,研究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结果 成功地得到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双向电泳图谱,并通过ImageMaster 2D Elite 3.01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输出初步的检测结果。结论 建立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平台,为从更高的水平来寻找肾脏疾病的功能蛋白和特异性蛋白,阐明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网络机制等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李娅陈楠王伟铭张群业黄秋花
关键词:肾小管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计算机图像分析肾脏疾病
姜黄素对内毒素所致肾脏炎症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肾脏的急慢性炎症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姜黄素对内毒素(LPS)所致肾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鼠龄6~8周,体重20~25g。小鼠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模型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mg/kg和5mg/kg);(3)治疗组(LPS+姜黄素):动物先腹腔注射姜黄素(1mg/kg或5mg/kg)3d,然后腹腔注射LPS1mg/kg或5mg/kg。于处理后6h取材,切取部分肾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部分肾组织用于MCP-1mRNA检测。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于KSF培养液中,设正常对照组给予正常培养液,LPS刺激组(1ng/ml,100ng/ml和10μg/ml),LPS刺激+姜黄素(5μmol/L和50μmol/L)处理组,分别培养4h和24h后收集细胞,应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MCP-1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EMSA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腹腔注射LPS(1mg/kg和5mg/kg)虽未引起光镜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但可显著增加小鼠肾脏MCP-1 mRNA的表达,分别增加20倍和26倍,而姜黄素处理可降低LPS所诱导的肾脏MCP-1 mRNA的表达,尤以LPS(1mg/kg)+姜黄素(1mg/kg)为明显(下降至基础值的2.5倍)。应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HK-2细胞4h,HK-2细胞MCP-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的效应(分别增加1.60、2.15和14.7倍)。而以100ng/ml的LPS刺激HK-2细胞4h,观察姜黄素的干预作用,可见不同浓度的姜黄素(5μmol/L和5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所诱导的HK-2细胞MCP-1 mRNA的表达,且以50μmol/L姜黄素干预组为明显。同时EL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CP-1的表达结果相似。EMSA结果显示NF-κB的DNA结合活性随LPS的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应用姜黄素预处理后,由LPS所诱导的增高的NF-κB的DNA结合活性随之下降。结论:早期给予姜黄素治疗,能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小鼠肾脏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肾脏损伤的保护功能;而体外研究表明姜�
仲芳陈慧韩琳靳远萌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姜黄素内毒素急慢性炎症肾脏疾病
Fabry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分析
陈楠王朝晖任红王伟铭陈佳韵王湘玲潘晓霞郝翠兰
冬虫夏草治疗5/6肾衰动物模型的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1H NMR技术及病理学方法探讨冬虫夏草对5/6肾切除所致大鼠慢性肾衰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鼠龄6~8周,体重150~200g。大鼠分为三组:①未经治疗的5/6肾...
仲芳周桥郝旭卢颖郭山脉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冬虫夏草实验药理慢性肾衰竭
共3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