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彩丽

作品数:18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修辞
  • 4篇隐喻
  • 4篇英语
  • 4篇通感
  • 3篇大学英语
  • 3篇英文
  • 3篇语法
  • 3篇写作
  • 2篇修辞学
  • 2篇英文写作
  • 2篇通感隐喻
  • 2篇女儿
  • 2篇吸烟
  • 2篇哭泣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修辞研究
  • 1篇修辞隐喻
  • 1篇言语
  • 1篇言语功能

机构

  • 18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8篇王彩丽
  • 1篇袁影
  • 1篇张凤娟
  • 1篇吕殿英

传媒

  • 2篇山东外语教学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外国语言文学
  • 2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中国英语教学...
  • 1篇西昌学院学报...
  • 1篇第二届国际语...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警示类告示语的认知语用分析被引量:19
2005年
标牌告示语是一种社会性标志语,它通过使用特定的施为性动词来体现其特有的指令、警示和劝告等社会功能。社会的文明发展要求警示类广告语趋于多元化和人本化。其礼貌原则的融入,可以激发人们从认知角度丰富变换语用方式,增强语用效果,从而改变人类居住的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
王彩丽
关键词:警示言语行为礼貌原则
通感——从修辞到认知的过程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以修辞隐喻观为起点,以认知隐喻理论为框架,重点分析通感的认知过程和特点:作为隐喻的一种,通感在本质上属于不同感知域之间在语义层面的相互投射,反映在语言中通常表现为低级感知域的词汇修饰、限制高级感知域的词汇。与隐喻一样,通感已超越了词汇、句子层面的修饰功能,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彩丽
关键词:通感修辞
通感隐喻探微
2011年
通感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工具,它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分析通感隐喻如何体现出系统功能思想,同时试图从语言最根本的生成处揭示语言的词汇语法系统是如何重塑人类经验并成为意义产生的源泉即意义潜势的。本文认为,通感在概念功能、意义进化论、系统思想三个方面体现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尤其是在语法层面表现出重塑人类经验、反映语言的社会建构性。该文的分析尝试从通感的认知动因和形成机制两方面拓宽通感研究的理论视角,希望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也是一种丰富和完善。
王彩丽
关键词:通感隐喻意义潜势
通过名词性人体隐喻透析人的认知过程被引量:35
2002年
名词性人体隐喻作为隐喻的一部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在隐喻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是被动的隐喻,然而,它却构成人类认识世界并描述世界的基础.本文将以实例为辅助,采取"聚焦于一点"的策略,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概念、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典型的名词性人体隐喻作以组合罗列,分析它们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相似性,揭示其心理基础和语义特征,以此说明名词性人体隐喻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创造性的相似形隐喻奠定了发展基础.同时,该分析对于语言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亦有着现实意义.
王彩丽
关键词:名词性人体隐喻汉语英语语义特征
从系统功能角度透析通感的言语功能
<正>通感(synaesthesia)的形成不仅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化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工具,它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
王彩丽
文献传递
浅显的祝福图案 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陶瓷纹饰内涵寓意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将对典型的中国古陶瓷纹饰图案作一简明扼要的介绍,进而解析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与英语中相关的物质及名称进行比较分析,促使人们对赋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及艺术作品予以重视,以期减少甚至消除因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王彩丽
关键词:陶瓷纹饰图案文化差异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修辞过程分析
有关佛典修辞,国内目前有限的研究仍囿于修辞格和文体风格方面,鲜有针对内容修辞策略的研究。本文将尝试摆脱传统以语言为中心的修辞研究分析模式,以佛教典籍中有深远影响并广为流传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为分析对象,借鉴西方修辞学中...
王彩丽
上下义词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被引量:3
2003年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无论是听力教学、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蕴涵着上下义词或词组或句子的应用。本文简要分析上下义词理论在听力、阅读及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旨在明示
王彩丽
关键词:上义词下义词篇章语境
当代汉译佛典修辞研究考察——兼论佛教修辞研究的对象、步骤与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宗教修辞学在我国的研究成果不多且较为零散,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汉译佛经的文本研究。本文重点对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佛教修辞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归纳其主要研究特征,并结合西方古今修辞学及相邻学科的理论,对我国佛教修辞研究在对象、步骤、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推动该领域向系统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王彩丽袁影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0
2004年
隐喻研究目前在国内仍处于方兴未艾之中 但在审视的角度和研究的范围方面似乎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本文从亚里斯多德到莱考夫和约翰逊以及韩礼德,进行跨时空的梳理与分析,旨在阐释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理论特征 探求彼此间的相同与差异。这将对于明确隐喻研究的范围、寻求准确的研究角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彩丽
关键词: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修辞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