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琍

作品数:19 被引量:429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儿童
  • 9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3篇心内膜
  • 3篇内膜
  • 3篇患儿
  • 3篇儿童青少年
  • 3篇成年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心内膜炎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疾病
  • 2篇预后
  • 2篇少年
  • 2篇随访
  • 2篇青少年
  • 2篇小儿

机构

  • 13篇首都儿科研究...
  • 10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海南省三亚市...

作者

  • 19篇王琍
  • 9篇赵地
  • 9篇张明明
  • 6篇石琳
  • 6篇米杰
  • 5篇侯冬青
  • 5篇王天有
  • 4篇吴铁吉
  • 4篇梁璐
  • 3篇汪芸
  • 2篇季丽娜
  • 2篇刘杨
  • 2篇曹力
  • 2篇丛晓辉
  • 2篇林瑶
  • 2篇陈朝英
  • 2篇汪芸
  • 2篇齐铁雄
  • 1篇孙丽萍
  • 1篇崔晓岱

传媒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肾脏损害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伴肾脏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在确诊的23例IE患儿中,伴肾损害6例(26%).肾损害表现为无症状镜下血尿1例、无症状蛋白尿1例、急性肾炎综合征4例;其中急性肾损伤3例,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急性心力衰竭.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合并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损害组血清C3下降率显著高于不伴肾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好转出院,肾损害组与不伴肾损害组的住院时间分别是(39.2±15.2)d、(34.9±19.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儿童IE合并肾损害较为常见;在有效控制感染后,多数患儿肾损害恢复正常,伴急性肾损伤患儿预后较差.
陈朝英刘景诚曹力季丽娜王琍石琳赵地
关键词:心内膜炎肾疾病
172例儿科住院高血压病人回顾分析
张明明石琳刘杨林瑶丛晓辉王琍齐铁雄陆萍
牛磺酸对病毒感染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1997年
为给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提供依据,采用中性红分光光度比色法和荧光光度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牛磺酸对正常小鼠心肌细胞和柯萨奇病毒B3感染后小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对正常心肌细胞及受柯萨奇病毒B感染后的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同,加10、40、80mM牛磺酸后使心脏细胞生存率上升;而加160、320mM牛磺酸使细胞生存率下降。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细胞后,加10、40、80mM牛磺酸使细胞死亡率下降;40mM牛磺酸使正常及柯萨奇病毒B3感染后心肌细胞内丙二醛含量下降。提示,牛磺酸可以保护受柯萨奇病毒B感染的心肌细胞,其机制之一是清除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物。
王琍赵时敏郭行平马官福崔晓岱
关键词:心肌细胞死亡牛磺酸心肌炎柯萨奇病毒感染
儿童至成年体质指数变化对成年血压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到成年体质指数(BMI)变化对成年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987年"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于18年后(2005年)追访,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高血压相关器官功能检测等。结果①受试对象儿童期超重肥胖检出率8.7%,有86.1%的超重肥胖儿童成年后仍然超重肥胖;BMI正常的儿童中,成年后超重的比例为25.8%,成年后肥胖的比例为8.8%。②控制年龄、性别,儿童、成年两时期BMI均正常组和儿童期超重或肥胖成年BMI正常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值水平基本一致,明显低于成年超重或肥胖组;儿童至成年持续超重肥胖组成年SBP/DBP均值水平最高,其次为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肥胖组和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超重组。③调整儿童时期血压对成年血压的影响,无论儿童期BMI是否正常或超重,只要成年BMI正常后,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低于成年超重或肥胖组,其中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肥胖者和儿童至成年持续超重肥胖者,成年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④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至成年持续超重或肥胖,成年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最强,是两时期BMI都正常者的31.5倍(95%CI=7.5~132.8);儿童期BMI正常,成年肥胖或成年超重,高血压患病风险亦明显增强,分别为是两时期BMI都正常者的22.9倍(95%CI=6.0~86.6)和6.0倍(95%CI=1.8~19.9);儿童期曾经超重肥胖,成年BMI转为正常者成年高血压患病风险与两时期BMI都正常者比较为零。结论儿童期曾经超重肥胖,成年BMI恢复正常后,血压仍可恢复正常;儿童到成年期持续超重肥胖以及BMI的过快增长均可导致成年血压水平以及高血压患病率增加,因此,防治儿童期超重、肥胖,尤其是预防儿童期超重肥胖向成年延续以及由儿童至成年BMI的过快增长是预防成人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赵地张明明王天有王琍梁璐侯冬青米杰
关键词:体质指数儿童青少年队列研究
心源呼吸困难
2003年
王琍
关键词:心源性呼吸困难小儿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脏病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52例随访结果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评估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预后 ,探讨其恢复规律。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常规、长期治疗的5 2例心弹患儿 1~ 15年随访资料。结果 初诊后未随访的有 7例 ,其中 2例死亡 ;最多的终止随访年限是 7~ 10年 ,共 2 6例 ,占总数的 5 0 %。本组患儿中 ,左室后壁运动幅度的改善从 3岁开始 ,10岁基本恢复 ;室间隔运动幅度至 3岁基本恢复 ;左心室最慢 ,3年后 ,左室增大病例数在 70 % ,平均于 7年开始好转 ,但随访 10年时 ,左室内径未恢复者占 4 0 %。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心脏射血分数基本于治疗后 1年开始改善 ,平均于 5年恢复。结论 EFE患儿经正规治疗后预后良好 。
王琍林树明刘嵘吴铁吉赵地
关键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功能患儿预后
北京地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相关性分析
目的总结北京地区3-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及其年龄性别特征,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4年对北京地区21,912名3-18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流行特...
张明明王琍米杰汪芸赵地石琳王天有
高敏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5年
程显芬郝轶梅王琍王静霞王洛平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儿科感染性疾病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时相反应蛋白HS-CRP
儿童期高血压对成年罹患高血压的预测作用: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对成年期高血压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987年开展的“北京儿童血压研究”队列人群(6-18岁儿童共2505人)于2005年进行追访。1987年(基线)儿童血压测量严格按照美国心血管研究中心...
张明明王琍梁璐王天有米杰程红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3至12岁1581例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健康儿童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1581例健康儿童分为3~6岁、~10岁、~12岁3组,按年龄、性别及室性早搏发生与否分组进行心律失常发生率、HRV的5项时域值的比较.结果 (1) ECG和24h心电监测(Holter)示健康儿童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和最快心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R、QTc间期相反,除PR间期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儿童Holter和ECG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10,P<0.05).(3)不同年龄组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有升高或下降趋势;与3~6岁组比较,~ 10岁和~12岁组室性早搏发生危险度明显增加(OR =1.31和2.04).(4)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HRV的5项时域指标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6)按室性期前收缩分组,HRV的5项时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健康儿童的心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QTc间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2)健康儿童Holter检测心律失常中室上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3)健康儿童中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青春前期更明显.Ⅰ°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4)健康儿童HRV存在年龄差异,提示儿童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5)青春期前,男女间HRV的差异最为显著,提示可能此年龄段男女间心脏自主神经发育的不一致性.(6)健康儿童室性早搏的发生大部分为良性早搏.
马丽娟石琳吴铁吉郑彤李露萍王琍汪芸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